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森林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源,以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以浙江临安为例,采用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连接度、分数维、积聚系数5个评价指标分析1983-199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松林和阔叶林等天然林景观比例减小,种类趋于简单化,破碎化趋势增强;竹林和经济林等人工林景观比例增大,种类趋势于复杂化,规模经营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顺昌县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寻求产生其景观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为顺昌县景观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 3.3,选取5个景观指数——斑块密度(PD)、分形维数(PAFRAC)、聚集度指数(AI)、多样性指数(SHDI)及均匀性指数(SHEI),从3、6、9 km三个尺度对顺昌县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在研究区景观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阔叶林面积增加,针叶林面积减少,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SHDI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随着尺度增加,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比重减小;不同尺度下,研究区SHDI的最高值均出现在西南部,并由西南部向外呈现出依次降低的环状扩展模式。1992-2007年间,顺昌县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筑面积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开始凸显,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建筑用地附近景观较破碎,SHDI空间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闽江流域森林生产力遥感空间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数据库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分布图.通过对2个生产力空间分区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福建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空间分异与分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利用福建省气象观测资料推算出全省年均温度、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 125m×125m空间栅格数据,进而探讨全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空间分异及其分区.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为1163. 8-2455. 4g·m-2·a-1,其空间分异呈现由低海拔向高海拔以及由闽南向闽西、闽中、闽北和闽东递减的趋势.全省林地以高、中气候潜在生产力区占优势,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 68. 32%和 30. 46%.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与GIS的岐山县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岐山县为研究实例,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利用遥感影像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园地这7个景观类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操作得出岐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结果表明:岐山县南北两端景观基质为林地,中部景观基质为耕地。耕地占岐山县面积的53.2%,是最具优势的景观类型。在各景观类型中,耕地总面积最大,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分离度最小。园地总面积最小,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分离度最大。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的分布状况导致其破碎度和分离度大。  相似文献   

6.
GIS分析方法在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GIS分析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森林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源,以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连接度,分数维,积聚系数5个景观格局指数作为空间格局分析指标,浙江临安的实例研究表明,从1983年到1994年,松林和阔叶林等天然林景观比例减小,种类趋于简单化,破碎化趋势增强,竹林和经济林等人工林景观比例增大,种类趋于复杂化,规模经营趋势增强,GIS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也在论文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1999、2002和2006年同期Landsat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辅以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1:1万小班地形图、1:2.5万林相图及小班调查卡片,利用Erdas9.0对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选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森林景观分类,形成森林景观影像专题图,并将其输入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各类森林景观指数,分析对比梅城林场不同时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为森林景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9至2006年间梅城林场森林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但仍以马尾松和杉木林为优势森林景观;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景观斑块的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森林景观连通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栅格空间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研究探讨区域耕地价值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耕地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于84.09-750.53万元.hm-2,总价值为5.92万亿元;(2)福州市耕地总价值(7053.93亿元)>泉州(6774.95亿元)>漳州(6639.12亿元)>南平(4570.49亿元)>龙岩(4478.87亿元)>宁德(4254.15亿元)>三明(3916.01亿元)>莆田(2909.00亿元)>厦门(1234.06亿元);(3)耕地单位面积价值量总体上呈现由闽东南、闽南沿海地区向闽东、闽西和闽北丘陵山地区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鄱阳湖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自然条件、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县为评价单元,对鄱阳湖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土地利用格局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认识了鄱阳湖区各县不同脆弱因子在区域内的相对差异性,从而为各地在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证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杭州余杭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森林作为重要的景观组分,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强烈影响。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众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以余杭区1978年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 MSS,1990年Landsat / TM和2003年的Landsat / E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由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系统Fragstats 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度以及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景观破碎度表现为先增后减,森林覆盖面积表现为先减后增。经济林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对于城郊森林景观结构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图2表8参22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森林火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北某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地物类型、坡度、海拔、坡向和离居住区远近作为林火评价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域森林火险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火险等级,将全区分为5类火险区,实现了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的区划.无、低、中、高、极高5类火险区分别占研究区的25.51%、59.27%、10.95%、4.22%和0.05%;居民居住区及周边的火险等级较其他地方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评价的研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遥感资料、土壤和土地调查数据、数字地面模型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分别产生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各个参数,从而来评价水土流失量和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动态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查阅并研究了1995年以来的国内外资料,综述了遥感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沿革,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遥感技术在进行森林调查方面应以精准化,数据网络化,新软件的研制、调查项目的多样化和减少调查的野外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林地枯落物持水量的研究已成为森林水文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Palsar雷达数据和CBERS CCD光学遥感数据,结合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分类和回归树模型对大岭山林场的林地枯落物持水量进行了估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林地枯落物的估测。本研究为今后中国南方开展大面积的林地枯落物持水量提供了一种连续的、可行的和廉价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现时高分辨率航片获取大比例尺、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进行了景观分类,选择和计算了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指数及斑块分形维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对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进行了小尺度、大比例尺(1∶2000)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与最大多样性指数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区内的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优势度数值高,耕地成为起支配作用的优势景观,如果将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当成一种景观类型,则研究区内整体景观生态特征明显由农业景观所支配;其他农用地景观类型的景观破碎度最高,受人为干扰和破坏最为严重,因近年来土地整理的实施,耕地景观以面积大而且形状较规则的斑块广泛分布于研究区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景观的斑块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且规则,但受人为干扰程度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图像的林火蔓延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林火的发生、发展规律,人们通过实验、观测等手段获取数据建立林火蔓延和预测模型.该文基于对林火的研究,从MODIS数据出发,利用遥感图像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图像的增强,从融合后的图像获取建模数据序列,采用灰色理论来建立林火蔓延和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建模简单,模型的通用性强,建模数据获取容易并有利于推广.从建立的灰色模型看,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的占50%,预测相对误差小于5%的占25%,预测相对误差在5%~10%的占25%.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物量与遥感信息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数据研究森林的生物量,建立遥感信息模型,首先要分析各波段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通过建立甘肃省小陇山党川林场中幼林典型样地,并伐树称量,建立模型计算出样地的生物量.对试验区的TM影像进行校正,对应每块样地中心点的GPS测量坐标,获取了样地像元各波段的灰度值,并计算各种植被指数.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样地生物量与遥感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值、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在P<0.05水平上,生物量与TM1、TM2、TM3、TM6成显著的负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绿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建立遥感生物量模型应用这些呈显著正、负相关的波段和派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的统计方程,以及生物量与遥感TM影像的各波段灰度值、植被指数的统计方程.但在P<0.05水平上,只有NDVI、RVI两个因子复相关系数不高.  相似文献   

19.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466 5个和95.036 6,斑块破碎程度最大,连接性差;城镇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6.026 m.hm-2和99.215 3,斑块形状最简单,连接度高。耕地是景观的基质,并受非农化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