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0 ̄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2.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 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 g.k-g 1减小到18.02~22.82 g.k-g 1,变异系数在37.17%~59.18%;在不同植被类型下,沙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大,土壤含水量则越小,土壤含水量变化在8.53~44.39 g.k-g 1。披针叶黄花草地的土壤含水量(20.82 g.k-g 1)>沙蒿半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7.06 g.k-g 1)>柠条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2.52 g.k-g 1);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20.45~26.52 g.k-g 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8.69~14.14 g.kg-1)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植被区土壤水分含量(13.62~26.93g.k-g 1)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延河流域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及其空间变化,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利用和人工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延河流域人工植被建造存在植被退化问题,根据降雨温度变化,将延河流域划分为17个环境梯度单元,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了降雨梯度、坡位及坡向对植被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流域内土壤水分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自然植被0~500 cm土壤含水量为8.15%,变异系数为33.12%;人工植被土壤含水量较低,仅6.74%。地形因子能够显著影响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土壤含水量,自然植被不同坡位和坡向的0~500 cm土壤含水量大于人工植被。[结论]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阴坡下与平地相对适合人工植被的营造,在植被配置时,需要考虑植被类型及耗水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区域-彭阳中庄示范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自然+人工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并且两者都小于对照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0~100 cm土层,自然恢复的土壤容重明显小于人工+自然和坡耕地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也是自然恢复最大,人工+自然恢复的相对较小,坡耕地最小;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变化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坡耕地>自然>人工+自然,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且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自然>坡耕地>人工+自然,且差异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学斌  陈林  谢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23-1925,1951
[目的]掌握封育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当地自然状态下的流动沙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测定对照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封育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动态。[结果]5月初土壤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7、8月土壤含水量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且60~10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最显著;在相同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依次为自然恢复封育1年〉人工封育(人工补播+自然恢复封育)1年〉自然恢复封育3年〉人工封育3年〉自然恢复封育5年〉人工封育5年。在封育年限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恢复封育草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于人工封育草地;生长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高低为流动沙地〉草本类样地〉沙蒿等半灌木林地〉沙打旺、棕条混杂的灌木林地。[结论]该试验为盐池县草地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兰州市郊10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连续定位监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的异同,以及柠条对周围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从生长初期到生长旺季再到生长末期,整体土壤含水量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这与植被生长耗水规律相符;各坡向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柠条林地0~60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剧变层,60~180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层;生长季内,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是有差异的,3个坡向平均土壤含水量从小到大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主要受地表植被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柠条对周围土壤水分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有关,土壤含水量越大柠条对周围土壤含水量影响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建水县喀斯特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及天然草本共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拓扑原理及工业CT扫描技术,识别研究区4种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大孔隙网络结构,并结合VG Studio MAX软件,定量分析大孔隙的弯曲度、扭曲度、趋向性等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持水量依次为天然草地>灌木>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次为灌木>草地>人工云南松纯林>天然次生林,天然草地无深层根系但破碎程度高,人工林20~30 cm深的土壤破碎程度更低,且人工林的累积扭曲度接近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的1.30倍,因此人工恢复后的土壤结构复杂,可有效延长土壤水分的滞留时间。坡下大孔隙在有、无根系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且不对称。4种植被类型的大孔隙偏向性依次为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8.
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大红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林草间作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林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特性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影响西藏高寒草甸区植被类型及分布和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对于研究高寒区的植被恢复,荒漠化分类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米拉山高寒草甸地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介于23...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个时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及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40~60 cm)3层。本研究对该区植被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视研究是伯明翰学派的重要领域,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后期的受众研究,是对美国经验学派长期主导的电视效果研究的一个反驳。伯明翰学派将电视研究纳入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来考察,"霸权、意识形态、话语、文本、受众"是该学派电视研究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记载着文化研究者思考电视的深入历程。  相似文献   

12.
夏至时节,万木葱茏,你是否也想在静谧的午后捧一杯凉饮,在无人打扰的书房信手翻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窗明几净,四周的空气里有淡淡的原木清香,在时光流转中品尝这份难得的闲适和优雅。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刊载的361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作者和引文3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探寻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吸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规律和特点,为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要野生花卉大百合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百合属(Cardiocrinum)植物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重要野生花卉。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大百合属植物在形态、资源分布、分子水平、引种栽培、繁殖方法及利用价值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属植物的持续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课程中的色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对于网络课程中色彩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色彩的物理特性。主要从网络视觉认知特性论述色彩在网络学习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植物性杀菌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植物性杀菌剂经不断研究,目前已发现许多植物具有杀真菌,细菌和钝化病毒的作用,并正在进一步开发,利用,希望能得到高效,优质,经济的新一类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稳定性研究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中的热点,是对作物品种进行客观而合理评价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稳定性研究中有关稳定性的评价模型、评价参数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贵州珠藓科植物种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采自贵州各地的300余号珠藓科标本,经统计并鉴定出贵州珠藓科植物现有4属、20种、2个变种,分别为刺毛藓属Anacolia(1种)、珠藓属Bartramia(4种、1变种)、热泽藓属Breutelia(2种)、泽藓属Philonotis(13种、1变种);其中大热泽藓Breutelia arundinifolia(Duby)Fleisch和齿缘泽藓Philonotis seriata Mitt.为贵州新记录。另外,还根据各种的形态特征,编制了该科分属、分种检索表,并对各种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植物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亲缘关系的原因其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表现、产生的机制、解决的办法及其远缘杂交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等总结了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陈述了青海省悬钩子植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悬钩子品种资源,结果表明,悬钩子在分类学上存在分歧,鉴于悬钩子在生态学、医药和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建议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和人工驯化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