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慧 《湖北植保》2009,(5):47-47
1.葡萄秋季采果以后,普遍出现树势衰弱现象。因此,在果实采摘以后到冬季来临之前,要认真加强管理,以利来年多结果。  相似文献   

2.
PEG处理葡萄试管苗生理反应及叶片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10000)处理红地球葡萄生根试管苗,在造成一定程度水分亏缺的情况下,观察葡萄试管苗的生理反应和植株生长、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EG处理下,葡萄生长发育迟滞,植株节间变短,株高变矮,但发根数量增加,根变长;新生叶片与对照比,叶片小而皱缩,气孔指数降低,上皮细胞排列更紧凑;同时葡萄试管苗脯氨酸的积累和内源ABA迅速增加。说明在一定强度的水分胁迫下,葡萄试管苗叶片的发育向增强其耐旱能力的方向进行,其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是葡萄试管苗对长期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3.
葡萄冬季管理是一年生产中的重要基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葡萄的生长与结果。加强葡萄冬季管理重点主要包括改土施肥、植株修剪、清园消毒等三个方面。从病虫预防等方面入手,为夺取来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IDD家族IDD4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抵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统计病情指数检测拟南芥野生型(wild type,WT)植株、过表达植株IDD4-OE和缺失突变体idd4植株感染灰葡萄孢菌情况,利用组织染色检测叶片细胞死亡和H2O2的积累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T-PCR,qRT-PCR)技术分析灰葡萄孢菌肌动蛋白基因Bc. ACTIN在3种植株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施加0.1 mmol/L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测定IDD4-OE植株的病情指数。结果显示,不同株系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idd4>WT>IDD4-OE,IDD4-OE植株中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寄主细胞死亡程度比idd4植株严重。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拟南芥后4 h,接种部位已有H2O2积累。qRT-PCR反应结果显示,Bc. ACTINIDD4-OE中比在idd4植株中的表达水平更高,表明灰葡萄孢菌在IDD4-OE植株中的繁殖速率更快。对IDD4-OE植株外源施加SA后,其病情指数、Bc. ACTIN表达量与WT植株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SA能将感病植株的抗性提高至WT植株的水平,表明IDD4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了拟南芥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调控,SA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鉴于葡萄果锈病在新疆吐鲁番发病重、损失大的现状,指出了此病的为害症状,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从早期预防、科学用药、适时采收以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阳光玫瑰’葡萄中主要葡萄病毒病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葡萄病毒病可以造成葡萄植株长势衰退、产量降低,甚至死亡。对葡萄上发生的病毒种类和侵染情况进行研究,可为我国葡萄病毒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阳光玫瑰’(Shine Muscat)葡萄是日本国家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Yamada et al.,2008),引入我国后在各地栽培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叶片反卷、畸形、褪绿斑驳、透明斑等类似病毒病的症状,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目前尚无关于  相似文献   

7.
在成熟期,测定土壤以及葡萄根、茎、叶和果实中Pb、Cd、Cr、Ni、Cu、Zn、Hg、As等重金属含量,探讨其在植株不同部位分布特征及不同品种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分布特征不一致,Cd主要积累在茎和根,As主要在根和叶,Zn、Cu、Hg主要在叶,Pb、Cr、Ni主要在根;葡萄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对Cd吸收能力最强,具有富集能力,Zn吸收能力次之,具有一定富集能力,而Cu、Hg、Ni、Cr、As、Pb吸收能力相对很弱,基本无富集作用;不同品种吸收能力差异明显,户太8号较强,其次为巨峰、醉金香和阳光玫瑰,茉莉香等综合吸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李树进入休眠期,清园工作也进入繁忙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有水肥管理、枝干涂白、消除越冬菌源、整形修剪等。尤其是在水肥管理上,要采用环沟施,再覆盖泥土,才能让肥效发挥最大作用。1施好水肥深翻土李树休眠前结合秋施基肥,深翻土,有利于土壤蓄水。为了恢复树势,补充营养,增强树体抗寒力,安全过冬,促进养分积累,在采果后应及时施一次追肥。基肥施入量一般为结果树每株50 kg有机  相似文献   

9.
葡萄溃疡病菌巢式PCR高效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溃疡病(grape canker)在世界葡萄种植区普遍发生,可引起葡萄的顶梢枯死、枝干溃疡、果实腐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已知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中的17个种可引起葡萄溃疡病[1]。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葡萄保健栽培,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园的通凤透光度,促使植株根系发达、树体健壮,提高葡萄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是减轻和防治病虫害的基础。目前,兴安县果农普遍存在轻视保健栽培,忽视农业防治,将葡萄病虫害防治只简单地理解为农药防治,从而导致农药使用频繁。葡萄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应立足于保健栽培和农业措施防治,同时结合药剂防治的方法。保健栽培和农业措施防治的内容很广泛,土、肥、水和蔓、叶、果的管理,栽培架式、密度、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新梢、卷须、叶柄、花序、穗轴、果柄等幼嫩组织,不为害着色后的果实和老化的叶片,常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性差。笔者用4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进行田间试验,以探索出对葡萄霜霉病防控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葡萄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桃树果实采收后,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合理修剪,能减少无效生长,节约养分,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树体营养分配,有利于增加贮存养分,促使枝条生长充实和花芽形成,控制结果部位外移,防止上强下弱等。一、及时回缩重叠枝、交叉枝和部分老弱枝。二、疏除细弱枝、过密枝及树冠上部的无用直立旺枝和竞争枝。三、短截结果枝和内膛有空间的直立旺枝,保留基部的预备枝。四、初结果树、骨干枝角度小的,要拉枝开张角度;新抽生的旺梢长到30cm摘心。桃树采果后修剪技巧@于千桂!山东枣庄市山亭区  相似文献   

13.
葡萄病毒类病害是影响葡萄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至今世界上报道的有二十余种。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病害一扇叶病和卷叶病。本文首次报道从我国分离出葡萄扇叶病毒。一、田间症状:北京地区5月上旬“巨峰”葡萄病株在田间症状有二类。1.植株矮小,腋芽萌发受阻,下部叶片花叶,新生叶小而黄,整个植株生长势弱。症状发展至7月上甸,黄花叶片边缘有干枯现象,植株不挂果,无产量。  相似文献   

14.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毅民 《植物医生》2007,20(2):19-19
兴化市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有巨蜂、藤稔等品种,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如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透翅蛾、天蛾、介壳虫等为害葡萄植株,影响优质葡萄的生产。为了生产无公害葡萄果品,生产基地积极采用生物、人工、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防治病虫为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在介绍兴化市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采用15N 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水肥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和15 N -硫酸铵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75%~80% FC 、55%~60% FC 、40%~45% FC)和3个肥料配比(N∶P∶K =2∶1∶3、N∶P∶K =2∶1∶5、N∶P∶K =2∶5∶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肥配比处理间葡萄幼树新梢粗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55%~60% FC 、N∶P∶K =2∶5∶3的水肥处理能有效促进植株新梢粗度、叶面积的增大,最适宜葡萄幼树的生长。以40%~45% FC 、N∶P∶K =2∶1∶3的水肥处理更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综合生长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55%~60% FC 、N∶P∶K =2∶5∶3的水肥处理可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光合速率。不同水肥配比处理并没有改变树体各器官间15 N 丰度( Ndff%)的高低顺序和15 N 分配规律,但同一器官的 Ndff%和15 N分配率在不同处理间有所不同,轻中度水分胁迫下,葡萄植株对15N 的征调能力较高。不同水肥处理对葡萄各器官15N 分配率和利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根系的15N 分配率、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分别达43.37%和 11.17%。主干和新梢次之,叶片最小。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磷钾肥比例对提高葡萄植株的氮肥利用率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各肥水配比处理中以55%~60% FC 、N∶P∶K =2∶5∶3的水肥处理为最优处理,建议在无核白鸡心葡萄幼树生产栽培中按照此配比进行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7.
极端干旱区滴灌条件下葡萄茎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植株茎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Flow4-DL包裹式茎流计监测滴灌和沟灌条件下葡萄植株的茎流变化规律,研究了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日茎流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葡萄植株茎流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在阴天,葡萄植株茎流变化曲线呈现多峰型;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与葡萄植株茎流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茎流与光合有效辐射、风速极显著相关,与饱和水汽压显著相关,与温度、湿度不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饱和水汽压>空气湿度>空气温度;采用逐步删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茎流与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饱和水汽压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滴灌和沟灌情况下日茎流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且沟灌的相关性高于滴灌.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医生》2004,17(2):43-43
1.选料。选用肉厚、粒大、籽少的葡萄作为加工原料。于葡萄七八成熟时采收,摘下果粒,去掉果柄,剔除病、虫、伤果,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2.腌制。将选好的葡萄用浓度10%左右的盐水腌制2d左右。待果皮转黄时,捞出沥干盐液,然后按一层葡萄一层盐的方式放入容器内再腌制,每100kg葡萄约需8kg盐。5d后捞出晒干成果坯,果坯呈琥珀色,表面有盐霜,可长期保存。3.脱盐。将葡萄坯放入冷水中浸泡1d,再以流动水漂洗至口尝稍有咸味和酸味后,在阳光下晒至半干。4.晒制。每100kg葡萄用甘草5kg。将甘草切碎后加水煮沸15~20min,然后加白糖15kg、糖精40g、香兰…  相似文献   

19.
供水吸力对黄瓜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种自制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水平精确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黄瓜的生育进程、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冠比等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供水吸力大于1 hPa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植株体的生育进程逐步减缓,雌雄花数目逐渐减少,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也逐渐变少;植株体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1~20 hPa的范围内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而增大;植株体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20~80 hPa范围内呈下降趋势,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此供水范围内基本上不变;植株体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供水吸力80~130 hPa的范围内都呈下降趋势。供水吸力小于20 hPa,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当供水吸力超过20 hPa后,根冠比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受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后,其形态指标、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可以显著降低赤霞珠葡萄的植株生物量,且胁迫程度越深,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②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降低、但最终上升而累积的现象,葡萄光合作用能力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下降;③叶绿素含量随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叶绿素a/b的值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