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节约鱼饲料中的鱼粉,埃及水产科研人员用家禽副产品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商品饲料中的鱼粉进行了试验。试验饲料中分别用家禽副产品代替 0、 25、 50、 75、 100%的鱼粉,将 150尾尼罗罗非鱼平均分成 10组,投喂 60 d。结果表明:用家禽副产品代替饲料中 25%和 50%的鱼粉,尼罗罗非鱼生长未受影响,鱼的蛋白质效率和滞留率较高。用家禽副产品代替饲料中 75%和 100%鱼粉,鱼的摄食量降低,替代率 100%的鱼生长和摄食量最差。各组试验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为 75%~ 84%。结论是家禽副产品部分代替罗非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  相似文献   

2.
新型水产诱食剂CMDMS的化学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仁权 《广东饲料》2001,10(2):38-39
水产动物诱食促生长剂,能改变饲料风味、提高摄食速度和摄食量,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水产动物的健康,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因此研究,开发新型诱食促生长剂便日益受到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显示出十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用二甲基硫和溴化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诱食促生长剂-溴化羧甲基二甲基锍(缩写为CMDMS),初步研究了该合成产品对锂鱼的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3.
甜菜碱是水产养殖中的理想诱食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孙毓秀,满晨在水产养殖中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尽管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高,但因人工饲料的适口性差,造成摄食量低。为了提高采食量,加速鱼虾的快速生长,在水产饲料中加入诱食剂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国...  相似文献   

4.
水产诱食剂亦称适口性添加剂,属于非营养性添加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人工高产高效养殖新技术.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以促进水产动物觅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速度、摄食量和促进生长,同时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轻水质污染和降低成本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主要依靠以植物原料为主的配合饲料。这种饲料尽管营养成分齐全,但却失去了对养殖对象的诱惑力,淡化了养殖对象的觅食兴趣,摄食量下降,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之中。而且饲料浪费大,残饵污染水域,使成本上升。使用鱼类诱食增重剂苷氨酸三甲丙脂(以下简称诱食剂),可以提高鱼的摄食量及增长速度。现将使  相似文献   

6.
正养殖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满水,应该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一般10~15 d加水1次。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一般的水产养殖动物已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此时应及早开食,投喂新鲜质优的饲料,保障其能提早开食,促进体质的恢复。饲料中添加水产用多维等,可增强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7.
小肽的营养及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Small Peptides)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为蛋白质的主要 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以及动物营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试验表明:小肽在水产养殖中,可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提高饲料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其饲料转换率,提高水产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提高养殖过程中的增重率,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小肽的营养及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小肽(Small Peptides)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以及动物营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小肽在水产养殖中,可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提高饲料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提高饲料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利用率,提高其饲料转换率,提高水产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提高养殖过程中的增重率,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银大麻哈鱼饲料中的精氨酸需要量对银大麻哈鱼投喂6种试验饲料,饲料中的精氨酸含量分别为3.5%和8.5%。日投饵量约为鱼体重的3.5%,试验鱼平均体重1.6克,养殖水温15C,8周试验发现各组鱼的增重、摄食及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投喂试验饲料的鱼增重360...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对鱼类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2001年,世界人工养鱼产量达3750万t,占世界鱼类产量的30%。2001年,我国鱼产量仍保持世界第一位,达4280万t,其中捕鱼产量为1680万t,养鱼产一为2600万t。世界鱼产量近70%来自中国。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鱼16kg,预计2030将将增加至19~21kg。在今后30年内,中国的人均鱼消费量将增长84%。这些数字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和我国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不,这也是本期水产业专辑要为读者输送的信息。 饲料占鱼类养殖中的成本最大,一般点到养殖成本60%~75%。饮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和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已愈来愈为饲料工艺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所共同关注,本期向读者介绍了“挤压加工技术对全脂大豆在水产饮料中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及“膨化工艺对水产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维生素C在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甲壳动物软体营养、能量特点及其脂质营养综术”、“几种促摄食物质对南美白对虾摄食行为的影响”、“异育银鲫适宜投喂时间的建立”以及“氧化鱼油营养价值评定”,无疑从鱼类营养需求的角度、从鱼类摄食行为的角度以及从鱼饮料营养价值评定的视角展示了研究的精准与深入、展示了科技的进步与作用,它们将给水产养殖生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是养殖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的补充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不易缺氮。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的氮充足甚至过量。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12.
人工合成了新型水产诱食剂-溴化羧乙 基二甲基锍(缩写为CEDMS)含两个活性甲基,其结构与甜菜碱相似,并研究了它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水产动物诱食促生长剂,既能改变饲料风味,提高摄食速度和摄食量,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改善水产动物的健康,进而提高生产性能,因此研究、开发新型诱食促生长剂便日益受到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用二甲基硫和β-溴代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CEDMS,并初步研究了该合成产品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生物学家埃德瓦尔特·多纳尔德森通过试验证实,将从小鸡和小牛身上提取的荷尔蒙(即生长激素)加入到鲑鱼鱼苗的饲料中去,能使鱼的生长快一倍。如果用普通的饲料,鲑鱼每日增重指数为1.48%的  相似文献   

14.
正云斑鮰属底栖性鱼类,适宜温度为5~36℃,生长最适温度为18~36℃,正常生长的溶氧量为1.5~2.5 mg/L,正常生长的p H值为6.5~8.9,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食性属杂食性,除摄食饲料外,还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啐屑、藻类、水生植物、小杂鱼等。由于其肉味鲜美,外型酷似黄颡鱼,价格又远低于黄颡鱼,所以深受市场青睐,是北方地区农民增收增效的水产养殖好品种。目前北方云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饲料污染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的饲料、溶失于水中的饲料营养成分和未消化吸收的养分,尤其残饵是水产养殖中最大的有机污染源。刘家寿(1997)统计国外资料表明,池塘养殖虹鳟时残余饲料可达投喂量的1%∽30%,淡水网箱养殖虹鳟可达30%,海水养殖鲑鱼时可达15%∽20%。饲料未被鱼、虾、蟹吃掉的主要原因是适口性差,过度饲  相似文献   

16.
水产饲料系数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辉 《饲料研究》2001,(3):28-30
一、饲料系数的概念  饲料系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料总重量与池鱼总增重量的比例。即池鱼增加单位体重所消耗的饲料重量。简而言之,几斤饲料可长一斤鱼,可用下式表示:  注意:  1. 计算饲料系数应注意主养尾数与收获尾数的差异,差异太大说明养殖过程中发生病害或搭配品种不合理,会影响到饲料系数,一般来说成鱼养殖正常成活率应在90%左右,鱼种成活率应在80%左右。以此尾数计算饲料系数较为合理。  2. 饲料系数与斤鱼成本是两个不同概念。饲料系数反映饲料的有效转化率和鱼的生长速度,也就是饲料品质优劣;斤鱼成本反映经济…  相似文献   

17.
大蒜素—水产动物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素是大蒜的提取液或合成物,对水产动物有明显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在各种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可提高水产动物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并能改善水产动物产品品质,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介绍了大蒜素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以及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给出了适宜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重组鲑鱼生长激素基因酵母对鲤鱼苗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生长激素(fGH)是一种由鱼脑垂体前叶生成和分泌的单链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鱼生长发育、增加鱼的食欲、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始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工作(Sekine等,1985),至今已逐步开展了鱼重组生长因子在鱼类养殖业的应用研究,为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有报道,国外利用基因工程菌表达的虹鳟鱼生长激素通过腹腔注射或渗透冲击以促进虹鳟鱼的生长。国内研究人员将从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中分离纯化的鱼生长激素通过浸泡或添加到饲料中促进鱼、虾的生长。白…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与投喂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投喂模式是集约化养殖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由投饲量(或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使其最优化是获取最佳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自污染的有效途径。动物内在摄食节律则是建立科学投喂模式的生物学基础。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国内外关于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投饲量、投饲频率和投饲方式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投喂模式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成分是不易缺乏的。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氮是充足甚至过量的。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