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复合生产模式,不仅能提升稻田的产出附加值,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生态效益。总结了长汀县中稻—再生稻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种植技术、鲤鱼养殖技术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鸭鱼共生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鸭、养鱼把传统的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调整为“稻 鸭 鱼”的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产品无公害、绿色化,是一种稳粮增效的稻田高效种植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生产特色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91,5(2):36-36
1987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马铃薯—稻—稻复种栽培的试验与示范,全县累计种植面积3800亩。实践证明,这一耕作制度是实现稻田亩产过吨粮,产值过千元的最新栽培模式。1 薯—稻—稻复种栽培的效益 马铃薯在我县稻田栽培,一般亩产可达1000kg以上,按蔬菜市场价每公斤0.6元计算,产值可达600元;早晚稻亩产850kg,产值629元,合计亩产值可达1229元。除去成本可得纯收入1010元。与其它稻田三熟栽培比较,每亩纯收入可增加300~500元。按每5kg马铃薯折算成1kg粮食,三季可亩产粮食1050kg。  相似文献   

5.
在保障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是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稻田养鱼作为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可实现一田多收,一水多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介绍了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的背景,从选田、水稻种植及养鱼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可培肥土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涵养水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及金背鲤的品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据统计,该模式的经济产值均高于1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稻鱼共生技术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在方法、模式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其中便衍生出"稻—渔—牧"模式。以衡山县绍祥农场为例,介绍了"稻—渔—牧"模式的技术要点,并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探讨其推广的可行性,最后结合其他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对"稻—渔—牧"模式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菜、胡瓜是诸暨市主要出口蔬菜。在以诸暨市出口食品厂为龙头的“公司 +农户”模式的出口蔬菜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通过农技部门和农户的不断试验摸索 ,形成了“高菜—胡瓜—晚稻”这一轮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完善配套 ,该模式面积不断扩大 ,效益稳步提高 ,已成为诸暨市效益农业的典型。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粮经兼顾效益高。一般每667m2 净收益1800元 ,并产出晚粳谷550kg左右 ,符合在保证一定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发展效益农业这一思路 ;二是温光资源浪费少。目前一般单季稻生产一年有近7个月时间田块处于抛荒 ,这一轮作模…  相似文献   

10.
稻田“两优(稻)一蒜”高效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模式要获得成功,必须合理安排种植季节,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化学除草,秸秆覆盖,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是湘潭地区稻田传统种植模式。为探索该地区稻田适宜粮食作物替代种植模式,在湘潭县易俗河镇比较了3种粮食作物种植制度(双季稻、早稻—秋玉米、春玉米—晚稻)的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纯收入最高(16 347.7元/hm~2),其次是早稻—秋玉米(15 332.1元/hm~2),春玉米—晚稻模式总效益最低(14 260.8元/hm~2)。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早稻—秋玉米模式经济效益下降不显著(降幅6.2%),人工投入少,且有水旱轮作的潜在优势,初步认为湘潭地区以早稻—秋玉米替代双季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投入产出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不同稻渔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相对于单一水稻栽培,每公顷的利润均超过22500元,分别为33000、128100、38760元,且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的进一步发展应以"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为主导,兼顾其他各种模式,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带动辰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Illumina系统上对16 s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分析了“河蟹-稻”“非洲雁-稻”和“龙虾-稻”三种复合种养模式结穗期时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丰度。各样本共检测到3 101个OTU,可将细菌分为48门、115纲、223目、39科、71属、1335种。三种复合种养模式的优势菌门相近,但有各自独有的菌属。Venn图分析表明,龙虾稻田物种数目最多,而非洲雁稻田独有物种数目最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稻田和龙虾稻田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而与非洲雁稻田有较大差异。河蟹稻田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值、丰富度指数Ace值和Chao值均高于龙虾稻田和非洲雁稻田,说明河蟹稻田有更好的土壤细菌生态组成。  相似文献   

14.
郑贤陆  邓小华  陈晖  李解元 《作物研究》2003,17(3):144-144,146
分析了南方稻田“双季稻-亚麻”新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效益,总结了双季稻田特别是冬闲稻田免耕直播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作物研究》2019,(4):338-338
作为作物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田生态种养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促进作物学科联合发展,总结和展示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的成果与经验,推动稻田生态种养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由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主办“第一届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稻田粮、油、鱼、禽复合生产,共同探讨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模式、技术模式和生产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中国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经验,发布稻田生态种养的最新成果等。大会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罗继进 《杂交水稻》1999,14(2):31-32
介绍了“烤烟—杂交水稻制种—白菜”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湘、鄂、赣三省农科院“稻田三熟轮作制配套技术研究”协作组,于1986年5月23—26日,在湖南省南县、湖南农科院召开了 “稻田少耕分厢撒播现场考察会”。湖北、江西、湖南有关农业行政、科研、教学及部分地、县的领导、专家、科技人员共3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稻田少耕分厢撒播研究是农牧渔业部下达的“华中稻田三熟轮作制配套技术研究”的课题。1983年开始试验,1984—1986年逐步在示范点上示范推广。南县武圣宫镇领导重视,业采取培养种田能手,以点带面的方法,发展较快。示范户1986年发展到50多户,示范面积120多亩;湖南省农科院试验农场1986…  相似文献   

19.
蓝月相 《杂交水稻》2006,21(2):53-54
单季稻田稻鱼立体共养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稻养鱼,稻鱼共生的新型稻田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该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永安市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来的一年三种四收高效模式 :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的高产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 ,该模式具有增产、增效等优点 ,值得在低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