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大麦品种(系)营养功能成分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国内外63份大麦品种(系)籽粒及相应发芽大麦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GABA)及抗性淀粉(R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大麦品种(系)未发芽及发芽处理后大麦总黄酮和GABA含量有差异,均表现为发芽未发芽,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裸大麦皮大麦,紫色黄色,其中发芽大麦总黄酮含量平均值(58.1±1.31 mg/100 g)高于发芽GABA总平均值(8.46±4.95 mg/100 g),变异系数分别为22.64%和58.52%,未发芽大麦黄酮含量平均值(52.1±0.90 mg/100 g)也高于GABA总平均值(7.10±4.24 mg/100 g),变异系数分别为17.29%和59.82%;②RS含量(%)呈现未发芽大麦(2.91±0.94)(发芽大麦(2.41±0.74),未发芽时,二棱大麦多棱大麦,发芽后,多棱大麦二棱大麦,其它均表现为皮大麦裸大麦,黄色紫色;③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大麦籽粒和相应发芽大麦的3个功能成分含量均表现出正显著相关,然而,在3个大麦功能成分之间,仅发芽GABA和发芽黄酮间在达到负显著相关,其它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对79个大麦品种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大麦品种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变幅较大,即黄酮为16.39~108.39mg/100g、抗性淀粉为0.35%~4.17%、生物碱为6.36~44.63 mg/100g、γ-氨基丁酸为3.56~30.29 mg/100g;大麦不同品种类型间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中国西南大麦高于ICARDA大麦、二棱大麦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高于裸大麦,其类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籽粒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ICARDA大麦极显著高于中国西南大麦、裸大麦极显著高于皮大麦;籽粒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多棱大麦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但生物碱含量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差异不显著。以大麦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为指标将79个大麦品种聚类分为2类,第Ⅰ类50个品种,其中中国西南大麦35个和ICARDA 15个,分别约占该类品种的70%和30%;第Ⅱ类有29个品种,全部为ICARDA引进的大麦品种。【结论】ICARDA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多样性丰富,可作为功能大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15±14.95),且籽粒-氨基丁酸二棱品系(8.55±3.73)也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5.96±3.95);大麦籽粒GABA含量与抗性淀粉(-0.21**)和总黄酮含量(0.12**)相关达极显著(P<0.01,n=629)。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基因型差异较大,其中抗性淀粉(1.56±1.22%)的变异系数(78.60%)及变幅(0~9.29%)相对较大,>5%高抗性淀粉种质11份;γ-氨基丁酸(8.00±3.92mg/100g)的变异系数(49.29%)及变幅(0~30.67mg/100g)也相对较大,>15mg/100g的GABA为26份;总黄酮(109.44±25.85mg/100g)的变异系数(23.63%)及变幅(58.44~236.91mg/100g)也相对较小,>176mg/100g黄酮14份。[结论]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和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藤茶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霞  徐廷  刘程  周防震 《湖北农业科学》2016,(13):3453-3455
研究适合藤茶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丙酮和Al Cl3能有效去除藤茶中的色素,采用分光光度法能准确测定藤茶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对市场上5种藤茶产品中的GAB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ABA含量最高的为须茶,其GABA含量为0.727 mg/g,含量最低的为雅露,其GABA含量为0.532 mg/g,平均GABA含量为0.635 mg/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发芽苦荞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苦荞芽菜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质量浓度、钙离子(Ca2+)浓度、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芽苦荞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GABA富集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4个因素对GABA富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MSG质量浓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Ca2+浓度;发芽苦荞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G浓度6.90mg/mL,发芽温度32℃,发芽时间3.5d,Ca2+浓度5.8mmol/L,在此条件下发芽苦荞GABA含量为(258.77±3.95)μg/g,与预测值259.89μg/g相差较小。【结论】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发芽苦荞的GABA富集量。该培养方法稳定性好,GABA富集量高。  相似文献   

6.
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品种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等指标差异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为发芽糙米的品质选育及其深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81份水稻品种(系)糙米为材料,在30 ℃条件下浸泡6 h、发芽24 h后,测定GABA含量;在此基础上,选取高GABA产量材料10份及中、低产量材料各1份,对其发芽糙米的GABA产量、GAD活性、谷氨酸转化速率、游离谷氨酸含量、根长和芽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系)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达87.88 mg?(100 g)-1,最低为34.62 mg?(100 g)-1,平均含量为56.84 mg?(100 g)-1;早稻品种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中稻和晚稻,籼稻稍高于粳稻;高GABA生成量的性状是可遗传的。发芽糙米的GABA生成量与芽长和GAD的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水稻发芽糙米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的生态型差异,其变化可能是由不同品种间的GAD酶活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改良大麦籽粒性状,选用来自国内外214份大麦材料,按照其地理来源、棱型、皮裸性进行分类;并对其9个籽粒表型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进行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按遗传进化关系划分,野生大麦的GPC(10.89%)、粒长(11.36 mm)与籽粒直径(5.57 mm)均显著高于栽培大麦的GPC(9.06%)、粒长(8.97 mm)与籽粒直径(5.10 mm);而野生大麦的粒宽(2.99 mm)和籽粒圆度(0.26)显著低于栽培大麦粒宽(3.12 mm)和籽粒圆度(0.34);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按地理来源划分,中亚野生大麦和西南亚野生大麦各籽粒性状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地区中西藏野生大麦表现出最高千粒重(36.25 g)和最低GPC(6.85%)。6个地区栽培大麦的GPC由于长期的人工选育已经趋于大致相同水平。按其棱型划分,野生二棱大麦的GPC(11.26%)显著高于野生六棱大麦(7.30%),而其千粒重(30.77 g)却显著低于六棱野生大麦(34.66 g);相反,栽培二棱大麦的GPC(8.51%)显著低于栽培六棱大麦(9.64%),而其千粒重(31.81 g)显著高于栽培六棱大麦(28.34 g)。按皮裸性划分,无论是栽培种质还是野生种质,皮大麦的粒长与籽粒直径均显著大于裸大麦。同时,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分别与粒宽和籽粒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和0.681;而千粒重与G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籽粒的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和-0.121。在野生六棱大麦中,千粒重与GPC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r=0.569~(**))。基于10个籽粒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与野生皮大麦之间、裸大麦与皮大麦之间聚为不同的类群,大部分栽培大麦聚为Ⅰ类群,大部分裸大麦聚集为Ⅱ类群,而大部分的野生皮大麦聚为Ⅳ类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结果】参试藜麦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各材料间的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参试藜麦早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25 d,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9 d;株高(149.6±12.2) cm,穗长(52.5±6.8) cm,千粒质量(3.11±0.46) g,单株产量(62.5±33.2) g,产量(1 172.9±785.6)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6±1.3)%,脂肪含量(6.4±0.5)%,抗性淀粉含量(0.15±0.02)%,总淀粉含量(55.9±1.9)%。病虫害有潜叶蝇、斜纹夜蛾和叶斑病,发生轻微。试种材料中NX-1和CX-2综合表现最好,可进一步推广种植。【结论】藜麦可在马尔康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但要注意选择品种、播期和病虫害观测,进一步引进和筛选适宜品种并形成配套栽培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种源大麦籽粒的功能成分差异,可以为不同功能用途的大麦遗传改良选择优良的亲本。收集了我国120份大麦籽粒,研究其蛋白质、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大麦的4种功能成分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皮裸、棱形、粒色的品种,其4种功能成分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依蛋白质含量不同,筛选出适于饲用、食用以及啤用的大麦品种;另外筛选出的4种功能成分均相对较高的大麦材料,有望作为生产功能食品以及杂交育种亲本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筒、蒸汽和锅炒4种杀青方式对常温下真空厌氧处理6 h后的茶样进行杀青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浸出物(AE)、游离氨基酸、咖啡碱(CAF)、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黄金芽绿茶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杀青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效果最好,为1.66mg/g,达GABA茶的标准(≥1.50mg/g);其游离氨基酸总量(3.88%)、简单儿茶素总量(50.92mg/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41.47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64.48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2.45 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13.70 mg/g)、儿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γ-氨基丁酸(GABA)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在建鲤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Ala-Gln和GABA,配成7种等氮(质量分数为32%粗蛋白质)、等能(17.0 MJ·kg-1)饲料,以添加Ala-Gln和GABA对建鲤生长最适添加量(6.0 g·kg-1AlaGln、90 mg·kg-1GABA)的添加组添加比例为100%,在此基础上等比例缩减和增加,Ala-Gln和GABA的添加梯度分别为0(0 g·kg-1Ala-Gln、0 mg·kg-1GABA)、20%(1.2 g·kg-1Ala-Gln、18 mg·kg-1GABA)、40%(2.4 g·kg-1Ala-Gln、36 mg·kg-1GABA)、60%(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80%(4.8 g·kg-1Ala-Gln、72mg·kg-1GABA)、100%(6.0 g·kg-1Ala-Gln、90 mg·kg-1GABA)、120%(7.2 g·kg-1Ala-Gln、108 mg·kg-1GABA),共7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45.59 g建鲤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Ala-Gln和GABA的添加组,建鲤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60%添加组(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Ala-Gln和GAB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鲤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其中以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色法和标准曲线法准确测定了美国和中国的400份大麦品种籽粒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生物碱的含量不同,每100 g中国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18.24±8.22)mg,高于美国大麦籽粒的(16.25±6.17)mg,多棱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14.84±5.97)mg,低于二棱大麦籽粒(17.33±6.94)mg。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中γ-氨基丁酸富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对象,研究厌氧环境、好氧环境、厌氧-有氧交替处理、发芽诱导、低温冷冻诱导等方法富集γ-氨基丁酸(GABA)。测定富集GABA在35℃样品的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评价各种富集方法的效果。马铃薯厌氧-有氧交替富集的最优工艺为在35℃厌氧处理8 h,再好氧处理3 h,最后厌氧处理13 h,样品GABA含量增长到82.3±2.5 mg/100 g,是对照的将近2.6倍。发芽富集GABA含量是对照的1.3倍;冷冻富集GABA后微波加热解冻含量是对照的1.74倍。结果表明,马铃薯使用厌氧-好氧法富集GABA是合适的;发芽富集法不适合;低温冷冻法采用速冻才适宜,且要配合适宜解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后,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机抽真空封口包装,进行0(对照)、3、6、9、12和15 h室内常温厌氧,采用绿茶工艺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茶样GABA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分析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厌氧后,制得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均达GABA茶标准(1.50 mg/g),其中,厌氧6 h的GABA含量最高(2.50 mg/g),是对照(0.20 mg/g)的12.5倍。厌氧6 h内,茶样感官品质正常,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叶底金黄明亮,厌氧超6 h后,感官品质下降明显,表现为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黄、较亮,香气熟闷,滋味青涩,叶底色杂、带红梗。厌氧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为0~9.43%,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1.89%~14.83%和2.26%~6.4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苦荞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昭苦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苦荞现蕾时叶面喷施4个浓度(0、0.6、1.2、2.4 mmol/L)的GABA,研究GABA对荞麦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生理生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和籽粒品质指标(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游离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GABA可以有效减缓荞麦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但会造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0.6 mmol/L GABA处理能显著提高荞麦茎粗和籽粒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1.2 mmol/L GABA处理可使荞麦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但1.2、2.4 mmol/L GABA处理会造成荞麦籽粒游离总氨基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荞麦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0、0.6、1.2、2.4 mmol/L GABA处理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481 6、0.509 9、0.501 5、0....  相似文献   

16.
为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BA)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采用二氧化碳(CO_2)厌氧处理野生藤茶和人工栽培藤茶鲜叶,经杀青、烘干和粉碎后,利用丙酮和AlCl_3去除色素,分光光度法测定藤茶中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未厌氧处理时,藤茶中GABA含量为0.874 9~1.270 7mg/g;而CO_2厌氧处理4h,野生藤茶和人工藤茶中GABA含量均达最高值,分别为1.751 8mg/g和2.509 3mg/g;CO_2厌氧处理4h能显著提高野生藤茶和人工藤茶GAB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67.95 mg/g,当药苷含量的平均值为1.85 mg/g,獐牙菜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9.69 mg/g,马钱苷酸含量的平均值为7.19 mg/g。其中滇龙胆-尼泊尔桤木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85.99±9.58)mg/g;滇龙胆-杉木复合种植当药苷含量最高,为(2.05±0.23)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为(10.10±0.95)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9.74±1.94)mg/g。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药苷分别与马钱苷酸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P0.01;R=0.41,P0.01)。【结论】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可能与其生长的小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9个青稞品种(系)和14个普通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籽粒全谷物的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的含量,研究青稞与普通大麦全谷物功能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青稞和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总黄酮含量是普通大麦含量的3倍左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01);青稞籽粒全谷物中抗性淀粉高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5);青稞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青稞品种中的昆文12号总黄酮含量最高,99-1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北青4号抗性淀粉最高。此3个品种可用作亲本研究功能成分的遗传规律,也可用于功能食品开发利用,对开展健康饮食预防慢性病战略和增加藏区主要粮食作物青稞的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麦外源渗入系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麦外源渗入系的性状特征及相关性,并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5份大麦外源渗入系进行了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芒长、穗下节、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籽粒品质(蛋白质、水分、淀粉、籽粒筛选率(≤2.2mm)、籽粒筛选率(≧2.5mm))和麦芽品质(总氮、浸出率、可溶性氮、库尔巴哈值)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变化范围为6.55%~32.42%.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20%~102.56%.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尔巴哈值与总氮、浸出率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株高、穗长负相关,与穗粒数显著负相关.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麦芽总氮、可溶性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浸出率、库尔巴哈值极显著负相关.籽粒可溶性氮含量与穗粒数显著负相关,与千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材料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有31对性状达到极显著相关,12对性状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生产出富含γ-氨基丁酸(GABA)降压功能茶,采用氮气厌氧处理茶鲜叶后再进行微波杀青等方法,研究了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品质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充氮2h和除氮充氧2h,循环4次,成茶中GABA含量达1.89mg/g,是未经氮气厌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的37.8倍;成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基本不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