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急性低氧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鳃组织氧化还原稳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s,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 检测急性低氧胁迫下鳃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并采用 Hoechst 染色法观察了团头鲂鳃组织细胞的凋亡, 同时还利用 qRT-PCR 技术检测了团头鲂鳃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Caspase 8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在溶解氧含量为(2.0±0.1) mg/L 的低氧环境下, 团头鲂鳃组织中 SOD、CAT 活性及 MDA 的含量均在 6 h、12 h 时显著增加(P<0.05); 且 SOD 活性与 MDA 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均呈上升趋势。此外, 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 在 6、 12 及 24 h 时鳃组织细胞凋亡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0 h 的 2.19 倍(P<0.05)、2.32 倍(P<0.05)及 2.59 倍(P<0.05), 鳃组织中 Caspase 3 Caspase 8 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 0 h(P<0.05)。研究表明, 团头鲂在急性低氧的水环境中会提高自身的氧化应激水平, 激活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 3、Caspase 8 的活性, 最终促使团头鲂鳃组织发生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为急性低氧下团头鲂鳃组织的生理状态和细胞凋亡应答情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 cm的斑节对虾,设置0 (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胰腺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发展而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先升高后下降,24 h,SOD和GSH-Px、NOS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的SOD、GSH-Px活性和15 mg/L胁迫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24 h胁迫组的MDA含量最小,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48 h,CAT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一氧化氮(N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72 h,NO含量最高,15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能量代谢指标中脂肪酶(LPS)活性先上升后下降,48 h,LPS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 mg/L...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针对2种规格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28.00~36.00 g;小:9.00~13.00 g),测定温度为(25.0±0.5)℃溶解氧(DO)水平为(1.0±0.1)mg/L条件下刺参的半致死时间(LT_(50));比较分析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3.0±0.1)mg/L及6.5 mg/L(正常DO含量)条件下2种规格刺参的昼夜代谢水平;监测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和(3.0±0.1)mg/L时低氧胁迫24 h及复氧72 h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体腔液中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探究夏季高温期(25.0±0.5)℃低氧胁迫对不同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DO浓度为1 mg/L时,大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LT_(50))为33.37 h,小规格刺参为28.84 h,2种规格刺参的代谢水平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夜间代谢强度高于白天,且小规格刺参的代谢强度高于大规格刺参。1 mg/L低氧胁迫期间,大规格刺参体腔液及2种规格刺参呼吸树中上述4种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GSH含量下降,SOD和T-AOC活力降低,CAT活力升高;然而胁迫结束时其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解除胁迫复氧72 h后,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的4种抗氧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呼吸树的这4种指标则未完全恢复。3 mg/L低氧胁迫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的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的变化趋势与1 mg/L组大体一致,复氧72 h后体腔液的各项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除T-AOC,呼吸树的其余3种指标亦完全恢复。低氧胁迫后小规格刺参的恢复能力高于大规格刺参。在DO为1 mg/L和3 mg/L条件下,胁迫结束时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中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规格刺参皮质醇含量高于小规格,复氧后二者均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其半致死时间(本研究以24h为例),刺参可通过自身调节减轻机体的氧化损伤;一旦超出半致死时间,将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钠对鲫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亚硝酸钠浓度(0.5mg/L、1.0mg/L、2.0mg/L和3.0mg/L)处理不同时间后对鲫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4h,各浓度处理组的CAT活性增加;当处理时间延长时,2.0mg/L和3.0mg/L处理组CAT活性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与其剂量高低和暴露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0.5mg/L和1.0mg/L处理组CAT活性在暴露后48h显著升高,在96h时下降至稍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AT活性对亚硝酸钠胁迫较为敏感,提示有可能成为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的一个合适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水温下鲟鱼对低氧胁迫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将体长为(17.9±0.36)cm,体质量为(20.83±0.21)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由暂养水体(水温24℃±0.5℃)分别放入水温20、24和28℃的水槽中并进行低氧(2.5 mg/L±0.3 mg/L)胁迫试验,于低氧胁迫1、3、10、24、48、96 h时检测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清抗氧化酶活力、肝脏损伤及应激相关指标。试验结果:低氧胁迫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丙二醛(MDA)、血糖(GLU)、总蛋白(TP)、皮质醇(COR)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4℃和28℃组幼鲟血清ALT活力在低氧胁迫后1 h均达到峰值,20℃组在胁迫后10 h达到峰值;各组的MDA含量在低氧胁迫1 h时略有升高;与此相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在低氧胁迫1 h时降低,而后升高;各组的GLU含量均在低氧胁迫后3 h达到峰值,且28℃组的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果表明,鱼体对高温(28℃)下的低氧(2.5 mg/L±0.3 mg/L)胁迫表现出更剧烈的反应,低温可缓解低氧对鱼体造成的氧化损伤和肝功能损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对于处在幼鱼时期的鲟鱼,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温的变化,减少高温应激,以提高其应对低氧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重金属铬在水环境中的致毒机理和生态风险,本实验开展不同浓度Cr6+(0、0.1、0.75、1.5、2.25和3 mg/L)对受试生物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急性毒性实验,分析藻密度、叶绿素a(Chl-a)含量、多糖含量、蛋白(TP)含量、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通透性、总抗氧化(T-AOC)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植物螯合肽(PCs)含量和吸附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6 h内Cr6+各浓度组均会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其中3 mg/L处理组抑制率最高,为57.32%,96 h-IC50为2.067 mg/L。叶绿素a(Chl-a)含量和藻细胞生物量的变化呈现一致性,3 mg/L处理组最低,仅为对照组的26.60%。藻细胞胞内多糖和TP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胁迫浓度的增加诱导了ROS含量的升高,3 mg/L浓度组ROS水平为对照组的6倍,MDA含量呈现相同趋势。此时藻细胞受到氧化损伤,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 mg/L]8 h 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 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 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 LD 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 MDA 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 MDA 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mg/L]8 h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LD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MDA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臭氧对条石鲷幼鱼鳃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O3)在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解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臭氧毒性试验装置(授权利号:ZL 200920122441.3),对条石鲷幼鱼进行了不同质量浓度(0、0.08、0.13、0.17、0.22、0.28和0.32 mg/L)和不同时间(0.5、1、6、12、18和24 h)的急性胁迫试验,并分析了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行为响应、半致死浓度、幼鱼鳃的组织形态学、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胁迫浓度的升高,条石鲷幼鱼在水层中的分布位置逐渐上移,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受惊反应逐渐迟缓;条石鲷幼鱼的开始死亡时间与臭氧浓度负相关,12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6.815 8+20.340 5X(r=0.998 7),半致死浓度为0.262 5 mg/L。24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7.614 1+17.898 3X(r=0.950 0),半致死浓度为0.197 4 mg/L;条石鲷幼鱼鳃SOD和GPX活性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负相关,并都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降至谷值;MDA含量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正相关,并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达到峰值;在臭氧胁迫下,条石鲷幼鱼的鳃小片细胞排列不规则并萎缩,鳃小片上皮细胞脱落或粘滞于鳃小片间,鳃小片末端膨大,鳃丝血管固缩无腔或变空腔,管壁粗糙、干缩,血细胞固缩、坏死,零散分布或紧贴血管壁。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盐度急性胁迫对岩牡蛎存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岩牡蛎(Crassostreanippona)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急性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将岩牡蛎从暂养环境(27℃,盐度32)直接转移至5个温度梯度(15℃、19℃、23℃、31℃、35℃)和6个盐度梯度(16、20、24、28、36、40),研究了急性胁迫对岩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15~31℃组岩牡蛎存活率均高于71.11%,35℃组存活率最低(34.44%),而15℃组免疫指标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MDA含量在144 h时达到最大值(46.93 nmol/mg prot);温度19℃、23℃、31℃组SOD、CAT、AKP和LSZ活性及MDA含量受应激显著上升后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盐度实验结果表明, 40组盐度变化对岩牡蛎存活抑制明显,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适宜岩牡蛎存活的盐度变化为20~36组;盐度16组SOD、CAT、AKP和LSZ活性14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MDA含量与胁迫时间成正相关最终达到最大值(45.76 nmol/mg prot)。研究表明,温度和盐度突变均会对岩牡蛎5项免疫指标和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岩牡蛎对温度19~31℃组和盐度20~36组突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水产学报》2018,42(12):1889-1895
为了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黄颡鱼离体头肾细胞模型,开展为期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显示,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G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0.14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1和TN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和对照组;吖啶橙染色检测发现,0.14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边缘不规则的黄绿色荧光,0.28 mg/L总氨氮处理组实验鱼头肾巨噬细胞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信号。研究表明,氨氮毒性能够影响黄颡鱼头肾巨噬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鱼类氨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利红  袁宏利 《淡水渔业》2017,47(1):97-100
以福瑞鲤(Cyprinus carpio)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氨氮(0、10、20和30 mg/L)处理对幼鱼鳃组织中抗氧化系统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胁迫6 h诱导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并在胁迫24 h时达到最高水平。胁迫96 h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含量显著增加。氨氮胁迫后,Na~+/K~+-ATP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参与胁迫过程中渗透压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胁迫后,福瑞鲤鳃组织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Na~+/K~+-ATP酶活性,有效改善鱼体的抗氨氮胁迫能力,但是高浓度氨氮胁迫对鳃组织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的胁迫效应,于DBP暴露后0、6、12、24、48和96 h时检测红鳍笛鲷鳃、肝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DBP对红鳍笛鲷的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7.10 mg/L、6.98 mg/L和6.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04 mg/L。随着浓度增加,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肝组织中的SOD酶活性在0.5 mg/L和2.0 mg/L浓度组交替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0.125 mg/L浓度组肝SOD没有明显变化。鳃组织中MDA含量在DBP暴露6 h后显著性增加(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DBP暴露6 h和12 h后,0.5 mg/L和2.0 mg/L浓度组肝组织中的MDA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MDA含量下降并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DBP暴露48 h后,红鳍笛鲷脑组织中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96 ...  相似文献   

15.
将600尾体重为(5.0±1.2)g的健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分别暴露于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 mg/L、2 mg/L、4 mg/L、6 mg/L和8 mg/L)海水中,于胁迫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和血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 mg/L氨氮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逐渐积累,以8 mg/L组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5.85倍。氨氮胁迫6 h,胁迫组中国明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 mg/L组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22倍。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T-AOC、Prx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取样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而血淋巴抗超氧阴离子活力、CAT和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抗氧化能力被显著诱导,这可能破坏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上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0±0.2)、(4.0±0.2)和(6.0±0.2)mg/L)]下饲养7 d后,实验组每尾鱼腹腔注射2 mg/m L poly I:C 100μL,对照组每尾注射0.75%Na Cl溶液100μL,分别在注射后12、24、48、96和168 h时测定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析Cu/ZnSOD、Mn-SOD、CAT和GPx基因的m RNA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低氧暴露7 d后,亚低氧水平(DO 4 mg/L)时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溶氧组6 mg/L,说明在亚低氧条件下,淇河鲫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氧的不利影响。低氧(DO 1和2 mg/L)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6 mg/L,显示低氧条件下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防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升高。低氧环境下利用poly I:C刺激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在48、96和16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进一步加剧了鱼体抗氧化防护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胁迫。注射poly I:C后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氧条件下注射poly I:C加剧了淇河鲫肝胰脏氧化应激程度。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下鱼类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产生氧化应激胁迫;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可加剧鱼体抗氧化防护水平的下降,从而减弱对外界病原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pH值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及虾青素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高pH对河蟹体色的潜在影响,探讨了高pH胁迫下河蟹虾青素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将河蟹饲养于6个规格为18 m2的水泥池中,养殖用水为沙滤河水(pH 7.5~8.0)。将其中三个水泥池的水用1 mol/L Na OH调pH至9.0~9.5。分别于pH调整后的2、24、48、96、192 h时采集河蟹血淋巴和头胸甲,分析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表明:pH胁迫后96 h内河蟹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96 h后虾青素含量趋于稳定;血清SOD、CAT、T-AOC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CAT均在胁迫48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AOC在胁迫192 h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高pH胁迫会导致河蟹氧化应激,从而使河蟹体色变差。  相似文献   

19.
铈对三角帆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Ce(NO3)3,对三角帆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I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各Ce(NO3)3,浓度处理均对肝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及MDA含量产生显著影响:1、2.5 mg/L Ce(NO3)3,处理组,随时间延长对三角帆蚌肝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影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的过程;5、10、20 mg/L Ce(NO3)3处理组,随时间延长对肝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显著抑制的过程.MDA含量在Ce(NO3)3,浓度为1、2.5 mg/L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其它组的MDA含量则随着Ce(NO3)3,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实际应用稀土元素Ce时,Ce(NO3)3浓度宜控制在2.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实验饲料,饲养50 d后测定成活率、生长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抗低氧胁迫能力。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10~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肝胰腺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低氧胁迫2 h时,10 mg/kg、5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4 h时,10 mg/kg、50 mg/kg、10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桑叶黄酮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6.18 mg/kg,添加10~10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低氧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