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植物新品种权侵权行为发生后,为固定证据,申请证据保全成为多数当事人的首选,证据保全公证在品种权保护实践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但是,针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诉讼的诉前证据保全和诉前禁令的程序性事项,当前并无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而增加了品种权人的维权难度。本文界定了需要进行公证的证据保全范围,揭示了品种侵权诉讼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品种侵权诉讼证据保全公证程序的建议。由于品种权侵权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证人员在证据保全环节更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以保护权利人利益,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法律已公布了11年,法院也受理了不少新品种权侵权案例,但是其中并没有观赏植物案例。为此我们选择了2006年2月14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处理的一起彩萼石楠新品种权侵权纠纷案案例,希望能给读者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中国实施20余年,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的不断攀升,植物新品种纠纷数量不断增加,纠纷类型不断增多,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尤其是相关案件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备受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实践来看,目前涉诉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主要涉及有性繁殖植物新品种,只有少数案件涉及无性繁殖的观赏性植物。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上诉人蔡新光与被上诉人广州市润平商业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上诉案(案号:(2019)最高法知民终14号),涉及的植物新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案件正在逐年增加,现实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侵权类型,对于不同的侵权方式,法律要求提供不同的证据,这直接影响着植物新品种权利人能否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是比较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本文列出了当前我国主要的侵权类型和对应的证据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305 份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纠纷案件判决书的研究,分析同类案件在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研究发现同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胜诉案件赔偿金额普遍较低、法定赔偿个案适用差异显著、非金钱赔偿责任请求难以得到支持、惩罚性赔偿适用极少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权利人无力承担举证责任、法定赔偿缺乏明确计算标准、非金钱赔偿类型缺乏支持性规则、惩罚性赔偿规定过于宽泛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证据规则、建立法定赔偿领域的分级机制、通过更为详细的规则完善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规范非金钱赔偿类型等方面寻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主流观点错误地认为品种权和专利权近似,将专利权中的权利用尽原则不加区分地适用于品种侵权纠纷中的案例经常出现,严重地损害了品种权人的权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文章就权利用尽原则在品种权保护中的适用,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是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审判实务中的难点和争议焦点。当前司法审判中存在判赔低额案件较多且地区差异较大、不同涉案品种判赔额差别明显、法定赔偿适用比例畸高、惩罚性赔偿极少适用等问题。面对种业振兴的新要求,应通过进一步健全植物新品种侵权诉讼证据规则体系、探索建立品种化法定赔偿数额确定规则、引入比例原则合理适用惩罚性赔偿等措施,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8.
权利用尽原则以平衡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目的,提高知识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效率。我国植物新品种领域权利用尽原则以产权人同意、知识产品以销售方式取得、产品购买者合法使用为适用前提,对权利人“侵权”控诉予以抗辩。我国植物新品种纠纷司法实践中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存在适用条件不清、易与其他原则混淆等问题,完善立法、明确权利用尽在植物新品种领域的司法标准是权利用尽原则司法适用的现实需求,也是完善植物新品种权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植物新品种侵权形态多样,实践中可能与多种违法行为相互交织,存在多种法律责任竞合和法律责任聚合的情形,需要辨析各类法律关系,才能正确厘清相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和适用法律。从单纯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判定出发,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形及法律适用情况进行分类说明,总结法律责任竞合和聚合情形下法律适用及责任承担的基本规则,建议种业创新主体应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权利保护机制以方便灵活主张权利;侵权者要科学评估涉种违法行为的后果,慎重实施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应准确辨析涉案的不同法律关系,依法判定相应法律责任。唯有公平公正地适用法律,才能构建良性的种业市场竞争秩序,助力我国种业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促进育种创新的根本保障。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品种权申请量为371件,授权量为196件。通过分析申请量和授权量,总结出自治区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具有波浪式增长、作物之间差异大、种子企业占主导等几大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为今后自治区品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本伟 《中国种业》2020,(10):25-28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七条第一款在规定品种完成育种后其权利归属时,使用了“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一词。而在我国《专利法》中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七条第一款在规定品种完成育种后其权利归属时,使用了“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一词。而在我国《专利法》中与之类似的规定却使用了“申请专利的权利”一词。笔者认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七条第一款中的“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应借鉴《专利法》第六条的用语。否则该条款容易引起误解,并造成与其他法条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种业导刊》2008,(3):42-45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刘军生法官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经主审山东省第一起植物新品种保护案件,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得到最高院的重视和肯定。为进一步提高种业界人士法律意识,我们从刚刚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衡平》一书中摘录了刘军生法官主持编写的植物新品种部分,自本期起在本刊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13.
史平臣 《种子》2015,(2):121-124
不同知识产权类型权利用尽原则的内涵不相同,这一原则不能自动适用于植物新品种权领域。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纠纷现阶段缺乏适用权利用尽原则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条件,但该领域引入权利用尽原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整理了2008-2022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提高各主体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加大扶持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新品种审判是济南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虽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本文统计了济南中院2002-2006年植物新品种案件的相关审判数据,也是对五年以来植物新品种审判工作的总结回顾。本文以案件的各种数据统计为依据,分析了植物新品种案件数量增幅的原因、案件审理的特点,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植物新品种审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芸芸 《种子科技》2024,(5):140-142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2012—2021年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总体情况进行全面剖析。结果显示,新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种子企业植物新品种创新及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结构过于单一,建议政府加大新疆特色作物的育种扶持力度及新品种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赵雯 《种业导刊》2008,(4):43-44
1案评要旨 在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纠纷案件中,销售方应承担什么责任,是否应像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销售方一样,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有很大争议。本案提出植物新品种的销售方应尽严格审查义务,在审理同类案件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进展迅速,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不断完善、申请量逐年递增、育种主体渐趋多元化,但仍存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耗时长、育种质量和效率不高、新品种权管理不力等问题,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新品种育种资源、简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及保护程序、加强侵权行为治理、完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等措施,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业植物新品种育种与保护工作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8,(5):60
河南某种子公司等三原告将山东某种子公司、济阳某种子公司告上济南中院。原告称,他们拥有“郑单958”玉米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而山东某种子公司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外包装为“鲁种99118”而实际为“郑单958”的玉米杂交种。他们还发现被告济阳某种子公司正在销售该“鲁种99118”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维护植物品种权合法权益、促进育种创新的根本保障。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到 2023 年底,我国茶树的品种权申请量为 529 件,授权量为 142 件。通过分析申请主体、申请年份和申请地区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总结出茶树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具有波浪式增长、省份之间申请量差异大、申请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主等几大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为该领域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