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统计1996~2016年乌兰县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得出,年平均降水量为211.0mm。雨季时间为50d,非雨季时间为218d;年平均气温为4.2℃,夏季和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平均相对湿度为41.8%,湿润天数为106d;平均风速为2.2m/s,年内风速相对较大时段所占的比例为24%;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每10a分别增加45.281mm、0.299℃、0.609℃;年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总辐射、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每10a分别减少0.785%、24.891h、25.074MJ·m-2、0.125hpa、0.261m·s-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为揭示多效唑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和碳氮代谢的影响,设置了自然光照(光通量密度为200μmol·m-2·s-1)和弱光(光通量密度为40μmol·m-2·s-1),喷施200 mg·L-1多效唑与不喷施的双因素试验,并测定了高羊茅形态、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高羊茅在弱光下,其株高、叶宽、分蘖数和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还原糖、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降低。此外,多效唑处理能增强碳氮代谢水平,使弱光下碳氮比、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3.98%,17.38%和69.09%,最终使株高降低、分蘖增加。综上,多效唑处理能增强高羊茅耐弱光的能力,平衡其碳氮代谢,从而使其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旨在分析卷帘舍环境参数与奶牛泌乳性能及行为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南北纵墙安装自动卷帘的全舍饲奶牛舍,存栏约200头5~6岁经产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3~4胎,体重(650±100) kg)。通过检测该卷帘舍一个自然年度的环境参数,研究温热参数(温、湿度和风速)、气载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粉尘(PM2.5和PM10)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碳(CO2)和氨气(NH3))与泌乳性能和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项环境参数均表现出季节性规律。真菌(1 049.91 cfu·m-3)和两种粉尘(PM2.5=17.86μg·m-3;PM10=193.07μg·m-3)含量夏季最高,细菌含量秋季最高(1.11×104 cfu·m-3),而CO2和NH3浓度冬季最高(1 302.85 mg·m-3;2....  相似文献   

4.
优化金环胡蜂蜂房总黄酮(Vespa mandarinia nidus total flavonoids,VMNTF)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性,为VMNTF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VMNTF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试验优化VMNTF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测定VMNTF对Fe3+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OH)、1,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VMNTF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温度60℃、液料比60:1(m L/g)、超声时间70 min、纤维素酶用量2%,在此条件下VMNTF平均提取量为20.132 mg·g-1;VMNTF质量浓度为0.0644 mg·m L-1时,使Fe3+还原产生的吸光值为1.262,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4.46%和95.02%,并且Fe3+还原能力、清除·OH和DPPH·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VMNTF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宁夏进一步制定草地生态恢复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气象、遥感等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宁夏禁牧前后31年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趋势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禁牧前(1988-2003年)土壤风蚀模数平均值为5.59 kg·m-2;禁牧后(2003-2018年)平均值为1.45 kg·m-2。土壤风蚀强度(共6级)为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的区域面积在禁牧后增加了14 281 km比例增至73.52%,土壤风蚀强度降低。2)禁牧前防风固沙量平均值为25.49 kg·m-2;禁牧后平均值为14.3 kg·m-2。禁牧后草地防风固沙量级别以“中”为主,面积增大了7 382 km2,比例增至23.65%。3) 1998-2018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保有率呈增加态势,在73.2%~96.7%变化。禁牧前防风固沙功能保有率平均值为81.24%;禁牧后平均值为91.9%。禁牧后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生...  相似文献   

6.
丁亮  董建斌 《草业科学》2023,(8):2140-2150
以荒漠绿洲沙荒地饲用型‘近甜1号’(BJ0601)高粱(Sorghum bicolor)头茬种植的最佳水肥需求(灌溉量7 800t·hm-2;施肥量600 kg·hm-2)和栽培模式(株距×行距:23 cm×40 cm)为依据,以头茬和轮作为对照,对连作3年的‘BJ0601’生长适应性(生长发育、茎秆鲜重、种子产量和质量等)、茎秆糖含量及土壤地力(有机碳、矿质养分)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头茬相比,‘BJ0601’轮作茎秆鲜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种子产量(925.1 kg·hm-2)显著低于头茬(2 029.5 kg·hm-2)(P <0.05)连作3年后‘BJ0601’生长适应性受到明显抑制;与头茬相比,‘BJ0601’连作3年后出苗数、成苗率及株高分别降低了11.5%、11.4%和43.7%,茎秆鲜重(57.8 t·hm-2)和种子产量(677.2 kg·hm-2)分别降低了26.4%和71.5%;各处理茎秆可溶性糖含量无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  相似文献   

8.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180 kg·hm-2速效氮、150和180 kg·hm-2缓释氮)、施肥时期(1次施入和2次施入)和氮缓释比例(20%,30%和40%)对不同生长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青贮玉米高产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拔节与成熟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以缓释氮复合肥施入量150 kg·hm-2,缓释成分为20%(ⅠC)的处理最好;速效氮和缓释氮对青贮玉米茎叶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缓释比例30%的复合肥(150 kg·hm-2,ⅠB)产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0.468×104 kg·hm-2,干草产量为2.4487×104 kg·hm-2。ⅠB处理与同缓释比例施入180 kg·hm-2的处理相比,干重增产显著,鲜重产量无显著差异。缓释氮处理的氮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高于速效肥;速效氮分次施入比一次施入的氮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高;总之,适度的氮缓释复合肥可有效地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并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适当进行施肥和灌溉是提高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场生产力、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建立施氮混播平台和水氮耦合平台,系统分析不同建植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补水条件对草地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机制,进而进一步探讨人工草地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土壤氮素的综合影响,以期为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种植模式的建立和高效环保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进行,选取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两种多年生牧草品种,设置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3个处理。设置不施氮(NO:0kg N·hm-2·yr-1)、低氮(N1:75kg N·hm-2·yr-1)和高氮(N2:150kgN·hm-2·yr-1) 3个处理水平,补水(不补水,旱季补水16%),共72个试验小区,按时间为节点,共11次分别取土壤0~10cm、10~20cm土层深度,测定土壤全氮、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呼伦贝尔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时,建议采取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的混播模...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和比较草本植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 purpureum)、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耐镉镍特性,丰富镉镍污染土壤修复的物种库。本研究以3种草本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镉镍单一及复合胁迫对3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镉镍单一及复合胁迫对3种植物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仅添加蒸馏水)相比,3种草本植物在单一镉浓度为10 mg·L-1时发芽率达到峰值,单一镍浓度为10 mg·L-1时活力指数达到峰值,当镉镍复合胁迫浓度为10 mg·L-1时杂交狼尾草的活力指数、高羊茅的发芽指数和黄花草木樨的总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 <0.05)。2)随镉镍单一及复合浓度增加,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当单一镉浓度为200 mg·L-1、镍浓度为300 mg·L-1以及两者复合胁迫...  相似文献   

11.
<正>1基本情况贵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海拔2 200 m5 000m之间,牧场一般在3 000 m5 000m之间,牧场一般在3 000 m3 800 m之间,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7℃3 800 m之间,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7℃2.2℃,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161 d。过马营地区在贵南县中部,纯牧业区,年饲养24.1万头(只、匹)牲畜,其中牛1.19万头,绵(山)羊22.6万只,马属动物0.31万匹,畜牧业经济是当地的支柱经济。青海省贵南县过马营乡沙加村17个牧户的绵羊于2010年10月3─20日发生羊支原体性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除草剂对肇东苜蓿耐药性的影响,筛选出对苜蓿无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在苜蓿分枝期,对各除草剂处理苗情和草情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对苜蓿无药害的药剂处理有75%阔叶散播后苗前喷雾、5%金普施特苗后2~4叶期喷雾、4%金豆苗后2~4叶期喷雾、10%利收苗后2~4叶期喷雾。结论:苜蓿无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推荐5%金普施特播后苗前和苗后2~4叶期喷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壳聚糖和水杨酸喷施对低温胁迫下柱花草叶片生理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播种50 d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法处理后,于光照培养箱中连续进行7 d低温(昼夜温8℃/5℃),2 d常温(昼夜温28℃/25℃)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物质喷施使低温下柱花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寒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继续2 d常温处理后,各项指标有所回升。经300 mg·L-1壳聚糖、0.4 mmol·L-1水杨酸和10 mg·L-1脱落酸处理的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0)、性能参数(PIABS)分别显著升高了80.88%~122.57%、119.87%~170.53%和271.77%~580.49%;用于热耗散量子比率(φD0)显著降低了26.39%~37.10%。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壳聚糖、脱落酸...  相似文献   

14.
利用Li-6400光合速率测定系统测定了16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光量子通量密度、水分利用率;同时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草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尔冈金(Algonquin)、四季旺(Overseason)、维多利亚(Victoria)、WL525、萨兰多(Salado)、WL414、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皇后2000(Empress2000)、牧歌,701(Amerigraze701)、丰宝(Powerplant)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而CW400、CW680、路宝(Lobo)、猎人河(Hunter River)、盛世(Millenium)呈三峰型,16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出现午休现象,其变化规律与秋眠级没有相关性;盛世、牧歌701、丰宝净光合速率较高在20μmolCO2·m-2·s-1以上;牧歌701、路宝、WL525蒸腾速率较高在均在10 mmolH2O·m-2·s-1以上;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水分利用率较高,达5μmol CO2·mmol H2O-1以上。在湘西南湿热地区环境气候条件下,盛世、牧歌701、丰宝、4季旺等光合能力较强、蒸腾速率高的品种可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内蒙古辉河保护区的草甸草原、温性草原、低地草甸3种草地类型为例,连续3个月测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空气颗粒物、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指标,同时计算气候舒适度,来研究影响草原康养功能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草原环境小气候适宜人类活动。各草地类型气候舒适度指数均在4.55以下,达到“很舒适”等级。空气负氧离子高低顺序为:低地草甸(1 770个·cm-3)>温性草原(1 731个·cm-3)>温性草甸草原(1 283个·cm-3)>樟子松森林(1 108个·cm-3)>城市道路(560个·cm-3),草原环境的PM2.5日均值为10.6μm·m-3,PM10的日均值为14.8μm·m-3,均达到国家I级标准水平,适宜进行草原康养活动。综上,本研究认为草原不仅具有康养功能,而且效果显著,其中低地草甸的康养效果最好,其次为温性草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西藏河谷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参试的燕麦品种为阿坝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青燕1号、林纳、边锋、加燕2号和青海甜燕麦,于2016年5月8日播种,小区面积为3 m×4 m,设3次重复。对9个燕麦品种抽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和叶茎比以及成熟期的营养品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ADL)]进行测定。成熟期的地上部干重结果表明,青燕1号、林纳、边锋和加燕2号的产量均大于26000 kg·hm-2,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和青海甜燕麦产量为22000~26000 kg·hm-2,阿坝燕麦产量低于22000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CP、EE、Ash、ADF、NDF、ADL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7.2%、21.7%~57.3%、4.5%~5.7%、24.9%~35.4%、58.2%~80.5%和30.6%~42.0%,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燕1号、青引2号和加燕2号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边锋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青海甜燕麦含量最高;青海444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海444、青燕1号和阿坝燕麦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阿哈水库底泥的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为中等,其中以Cd的贡献最大。以阿哈水库疏浚底泥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70%的底泥与珍珠岩、木屑、蘑菇渣和茶园土组成的基质对种植的三叶草、黑麦草和孔雀草生长情况的影响及Cd在植株内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配制的底泥基质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78.30~95.31 g·kg-1,速效氮为109.33~124.45 mg·kg-1,速效磷为17.20~24.70 mg·kg-1,速效钾为178.12~206.46 mg·kg-1,pH为7.62~7.71,总孔隙度为42%~75%,电导率(EC)为1.47~1.62 ms·cm-1,Cd为0.88~1.12 mg·kg-1,满足CJ/T 340-2011的要求,同时,由于木屑、蘑菇渣的养分含量高于珍珠岩和茶园土,所以木屑、蘑菇渣所占比重较大的T_5(70%底泥+10%珍珠岩+10%木屑+10%蘑菇渣)、T_3(70%底泥+15%珍珠岩+10%蘑菇渣+5%茶园土)和T_4(70%底泥+15%珍珠岩+10%木屑+5%茶园土)养分含量大于T_2(70%底泥+30%珍珠岩)和T_1(70%底泥+30%茶园土),此外,调节孔隙度能力为珍珠岩>木屑>蘑菇渣>茶园土,经调节后,孔隙度较大的为T_2、T_5、T_3和T_4,所以,T_5为本次试验理化性质最优基质。2)种植的三叶草、黑麦草和孔雀草的鲜重分别为127.63、37.51、61.02 g·盆-1,干重为15.37、4.62、9.91 g·盆-1,三叶草长势最好,其次是孔雀草。3)三叶草、黑麦草和孔雀草地上部分Cd的含量分别为0.10~0.14 mg·kg-1、0.21~0.31 mg·kg-1和0.93~1.22 mg·kg-1,地下部分Cd的含量分别为0.04~0.15 mg·kg-1、4.32~4.98 mg·kg-1和0.40~0.93 mg·kg-1,除黑麦草地下部分的Cd含量超过一般植物正常Cd含量0.2~3.0 mg·kg-1外,三叶草和孔雀草植株Cd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孔雀草的Cd累积量为7.46~12.60μg·盆-1,远大于三叶草和黑麦草的1.03~2.24μg·盆-1、2.73~3.72μg·盆-1。4)黑麦草地下部分的Cd富集系数为3.96~5.01,孔雀草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d富集系数分别为0.93~1.11和0.37~1.06,而黑麦草地上部分和三叶草的Cd富集系数均小于0.31,且三叶草、黑麦草和孔雀草的Cd转移系数为0.67~3.23、0.05~0.07、1.00~2.52,可见,黑麦草为Cd根富集植物,孔雀草和三叶草是Cd地上部富集植物。综上,可以利用阿哈水库底泥制成基质种植三叶草、黑麦草和孔雀草,同时可利用其去除部分底泥中重金属,为阿哈水库及类似的喀斯特山区湖泊污染整治工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王玉祥  陈爱萍  张博 《草地学报》2012,20(4):741-746
以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途径获得再生植株;从种子硬实、外植体、激素(2,4-D和KT)、培养基方面探讨野生黄花苜蓿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与浓硫酸浸种结合是破除黄花苜蓿硬实的较优方法,发芽率达90%;下胚轴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MS培养基比改良的SH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更有效,MS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5 mg·L-1+KT 0.8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7 g·L-1,出愈率达到80%;浅绿色和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MS+2,4-D 0.2 mg·L-1+KT 0.4 mg·L-1+CH 1 g·L-1+蔗糖20 g·L-1+琼脂粉7 g·L-1的培养基上分化较好,分化率为30%。研究结果将为黄花苜蓿生物技术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和理论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P<0.01)。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小花数、种子数、穗长和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生殖枝数;回归寻优模型分析得出,当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区沙芦草种子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应为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叶片酶活性与水氮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环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D1:6.0万株·hm-2;D2:7.5万株·hm-2;D3:9.0万株·hm-2;D4:10.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结果表明:1)在吐丝期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N2、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