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降解作用、降解机制及影响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因素,指出了利用土壤微生物修复是降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污染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草害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及推广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杂草问题的方式,目前江苏抗除草剂粳稻品种非常紧缺,无法适应农业生产中的用种需求。本研究综合评价了抗除草剂基因ALS627N在江苏粳稻育种实践中的育种应用潜力。通过连续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金粳818中的ALS627N基因导入江苏省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05中,在每个遗传背景下选择3个背景与受体亲本基本一致、携带ALS627N的BC5F5世代稳定改良品系,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均表现出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完全抗性,表明在江苏省粳稻背景中导入ALS627N可以实现对除草剂的抗性。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未发生一致变化,表明导入ALS627N对水稻重要经济性状没有带来不利影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培养皿和田间浓度梯度试验,研究了普施特除草剂对水稻干谷、芽谷、秧苗、发芽性状、苗高、干物重及穗粒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普施特浸种和处理芽谷后,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芽,抗除草剂品种显著轻于常规品种;(2)苗期用不同浓度普施特处理后,只有在高浓度(3000 mL/hm2)下,抗除草剂品种的生长发育才受到明显的抑制;常规品种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下,株高和单株干物重均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最后逐渐消亡;(3)高浓度(2250和3000 mL/hm2)普施特对抗性水稻株高和穗粒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10种三嗪类和6种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1.7μm 的 C18色谱柱,以乙腈和含有0.1%甲酸的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 min,柱温30℃,样品温度20℃,源温度:110℃,毛细管电压:3.5 kV,在此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各组分定量限为0.1~1.0μg/ L,线性范围为1.0~200.0μg/L,加标回收率为77.9%~10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提高了样品检出灵敏度,能够同时检测三嗪类和咪唑啉酮类共16种除草剂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7.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中抗性基因的逃逸污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少泉 《世界农业》2003,(5):41-43,49
一、引言生物技术涉及医学、农药、生物、农业、化学等一系列学科,已经引起这些学科的深刻变革与革命。生物技术在许多领域能够影响人类的未来,而促使作物具有新的性状,开发抗除草剂作物则是植物生物技术最为活跃的领域。从1995年转基因作物开始生产种植以来,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从1996年的170万hm2增至1999年的3990万hm2,2000年则增至4420万hm2,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98与1999年均占总面积的71%,2000年则占80%以上。美国一直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玉米与棉花主要集中于美国,其次是阿根…  相似文献   

8.
油酸咪唑啉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油酸咪唑啉缓蚀剂,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评价了油酸咪唑啉及复配油酸咪唑啉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及其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抗除草剂作物的创制是植物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大多数抗性品种都是采用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而成,从而使每种植物细胞获得外源基因后繁殖成再生植株。在转基因作物中,发展最快的是抗除草剂作物,其中主要是大豆、油菜、玉米与棉花。1993年第一个抗磺酰脲类除草剂大豆品种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96年抗草甘膦大豆品种推广,1998年抗草铵膦大豆品种试验种植,目前虽然已创制出各种抗不同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但以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如2000年美国种植抗草甘膦大豆面积30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东北农业大学苏少泉21世纪被誉为是生物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初期在重组DNA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近10余年,生物技术已引起农业中若干领域的重大变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外源基...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分子植物》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周焕斌团队最新成果,他们应用单碱基编辑技术(BEMGE)介导植物内源基因定向进化,开发出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农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保证了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农田杂草群落中的个体变异产生抗性提供了可能。一旦遗传上具有抗性的杂草个体产生并不断繁殖,逐渐形成优势群体,它将导致整个群体的抗药性增强,为杂草的防除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作物药害时有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误认为是作物病害而喷药防治,结果造成经济浪费且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快杀稗(二氯喹啉酸)快杀稗施用后300天内除水稻外不能种任何作物,12个月之内不能种茄子、烟草,2年内不能种番茄、胡萝卜。此外,胡萝卜、芹菜、香菜等伞形仡科作物对快杀稗非常敏感.不可用施过快杀稗的稻田的水浇灌上述作物。  相似文献   

16.
作物模拟技术是当今农业科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笔者在简要总结国内外作物模拟技术总体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作物模拟研究及模型应用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农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育种技术是种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修饰,实现对特定靶标基片段的删除、插入和替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修改目标基因或将某种优良基因引入到作物中产生优良农艺性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具有巨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杂草危害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如何高效、安全、可持续地防治草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市场已经出现超过200种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化学方法来防治草害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除草剂作物的推广也显著降低了杂草防治成本,但随着抗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和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杂草抗/耐药性和抗性基因逃逸等环境安全问题逐渐被发现。目前,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为创制抗除草剂作物和新型高效的除草剂系统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介绍抑制植物氨基酸生物合成、植物脂类代谢、植物类胡萝卜素、质体醌和生育酚生物合成途径除草剂的主要作用靶标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其次,介绍2种挖掘新型抗除草剂基因与除草剂系统的方法,包括基于CRISPR/Cas系统对作物内源的除草剂抗...  相似文献   

18.
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属死体营养型,使油菜产生黑斑,是世界性重要病害。目前缺少这个病害的寄主—病原菌互作的资料。所有品种或油菜都感染黑斑病,在褪绿部位的周围有典型的坏死病斑。过去从蔬菜类植物、油料植物和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中筛选黑斑病抗源,发现芜菁在接种后有一株表现很小的病斑,而另一株表现高度感病。十字花科  相似文献   

19.
汪真 《福建农业》2000,(4):16-17
转基因作物是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基因或基因嵌合体的作物,也称基因改性农作物。它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1,2-二苯基乙二胺和邻羟基苯乙酸以及脯氨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咪唑啉-酚,四氢吡咯-咪唑啉两类手性催化剂,初步研究了它们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