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降解作用、降解机制及影响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因素,指出了利用土壤微生物修复是降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污染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施入土壤后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关于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降解土壤中除草剂的主要途径是微生物降解。主要综述了4类常见除草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恶啉酮类、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的残留危害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微生物的降解途径以及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植保问答     
问:旱直播水稻5 叶期,前期打过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现在有许多大龄马唐,用什么药防除效果好?答:稻苗5 叶期有大龄马唐,应是前茬残留杂草重新萌生形成的。马唐在灌水等条件适宜时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通常能有效防除。但马唐草龄过大,特别是在施药后不能建立水层、土壤偏干的条件下,防效会受影响,马唐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草害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及推广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杂草问题的方式,目前江苏抗除草剂粳稻品种非常紧缺,无法适应农业生产中的用种需求。本研究综合评价了抗除草剂基因ALS627N在江苏粳稻育种实践中的育种应用潜力。通过连续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金粳818中的ALS627N基因导入江苏省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05中,在每个遗传背景下选择3个背景与受体亲本基本一致、携带ALS627N的BC5F5世代稳定改良品系,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均表现出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完全抗性,表明在江苏省粳稻背景中导入ALS627N可以实现对除草剂的抗性。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未发生一致变化,表明导入ALS627N对水稻重要经济性状没有带来不利影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技术将除草剂抗性引入栽培作物是目前生物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迄今除草剂对植物的杀伤选择性仍依赖于杂草和作物对不同除草剂的吸收量、施用时期、施用范围及作物自身的解毒作用。如果作物自身具有除草剂抗性,那么杂草化学防除将更加有效,并将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措施。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除草剂,自然选择而产生了许多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遗传变异物  相似文献   

6.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叙述了全球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分布及其发展动态,杂草抗药性的原因和抗性杂草种群对作物的危害,提出了以作物轮作,栽培,来茬等农业措施为主,结合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除草剂来治理抗性杂草,延缓杂草产生抗性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生物界中广泛分布,并且是大多数除草剂代谢第一阶段的重要酶系,对除草剂抗性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除草剂代谢中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的杂草抗性形成及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培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阮义理  施农农 《世界农业》1990,(3):21-22,42
由于大规模连续使用除草剂,出现了农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已知抗阿特拉津的杂草有苋属、藜属、狗尾草属、蓼属、龙葵、繁缕和马唐等近30种;抗2,4-D的植物有拟南芥菜、胡萝卜等;抗百草枯的杂草有飞蓬、加拿大飞蓬和早熟禾等;抗西玛津的杂草有毛线稷、早熟禾和欧洲狗舌草等。已知各国有27属41种杂草和作物抗除草剂,63属87种杂草或作物耐除草剂(Jensen等,1982)。为防治抗性杂草,就要提高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增加其用量。但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或抗性却没有改变,这样就易产生药害。因此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已成为育种工作者们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作物抗除草剂工程是使作物获得对除草剂的选择性抗性,提高作物安全性和生产的一种新途径。 有效的除草剂应具有区分作物和杂草的选择性,然而问题是除草剂影响作物和杂草所共有的诸如光合作用等过程。因此,目前除草剂的选择性只仅仅根据作物和杂草的差异性吸收,控制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信群  黄世霞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22-4023
研究油菜田杂草看麦娘对10.8%高效盖草能抗性及对几种除草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看麦娘对10.8%高效盖草能产生了抗性,土壤的高含水量是其产生抗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同属芳氧苯氧丙酸类的5%精禾草克存在交互抗性,但对不同属的环己烯酮类除草剂10%快捕净和酰胺类除草剂50%Kerb依然敏感,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20,(1):12-18
以乙酰乳酸合成酶为靶标的除草剂具有用量少、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等特点,在田间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前期筛选到一株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普施特"的水稻植株,并通过克隆获得了目的基因OsALS,序列分析发现OsALS基因的第627位点发生了突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的OsALS基因与水稻抗除草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将OsALS构建到了p CAMBIA1301载体上,获得了转OsALS基因的浮萍并进行了转基因浮萍对除草剂的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sALS基因中627位点的突变很可能是导致转基因浮萍对除草剂"普施特"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水稻种质资源和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近十余年研究迅速,就其主要研究方面作了概述。1Bar基因及pat基因转入作物,可获得抗草丁膦烟草、番茄、小麦、水稻等;2多种植物的EPSP合成酶基因可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现Monsoto公司商品化的抗草甘膦大豆基因来源于CP4EPS会成酶基因,一些氧化、代谢酶可将草甘膦快速成无毒化合物而将这些酶基因转入作物,是获得抗草甘膦的另一余径;3植物ALS酶基因突变及酶量的过量产生,是产生抗磺酰脲及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主要原因;4土壤中一微生物的硝酸酶bxn基因,是溴苯腈的抗性基因;5植物psb基因多点突变、均可产生抗阿特拉津作物;6一些细胞色素P450及卤素酶等快速代谢除草剂,从而利用此类酶基因获得抗除草剂作物;7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也是获得抗除草剂作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主要由杂草本身的生物学、遗传学特性和外界因素除草剂的选择压及单一的种植制度造成;抗性形成的速度则与除草剂的选择压、抗性基因的起始频度、杂草的适合度和杂草的种子库寿命有关;抗性机制主要有除草剂代谢作用的增强、作用位点的改变和对除草剂的屏蔽或作用位点的隔离;抗药性杂草的治理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田检疫、合理使用除草剂、科学的种植体系、生物防治及除草剂抗性作物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抗除草剂水稻与常规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以及探索一种针对抗除草剂水稻育种过程中快速筛选杂交后代抗性材料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咪唑乙烟酸溶液对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滨稻K1及常规水稻品种垦育60的根与叶片喷施后,测量计算其生长率及浸种后计算种子出苗率。结果表明,常规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迅速降低,并在较低浓度下停止生长和出苗;抗除草剂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先缓慢均匀降低,达到较高浓度后快速下降直至停止生长和出苗。分析数据得出抗除草剂水稻的种子、根和叶片对除草剂的耐药能力分别是常规水稻的20、90、15.7倍,抗除草剂水稻种子、根和叶对除草剂的耐力极限浓度分别为1.000%、0.900%、1.100%,2种水稻的不同部位间的耐药能力均为叶片>种子>根;利用0.03%咪唑乙烟酸溶液浸种72 h,或用0.07%咪唑乙烟酸溶液在水稻3叶1心期进行叶面喷施,可快速杀死全部不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杂草作为农业生产的生物逆境之一,严重影响了全球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产生抗性的杂草品种不断增加、杂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而除草剂新的作用机理的研发又愈加艰难,转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2019年全球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已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88%,复合抗除草剂和单一抗除草剂成为主要的转基因应用性状.在我国,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还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不过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政策支持等,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将迎来利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中,杂草对化学除草剂的抗性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在澳大利亚,一年生黑麦草作为连续作物和中的一种杂草,抗性以很快的速率发展。在本研究中,用黑麦草的除划剂抗生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来检验杂草管理的各个方面,该模型用于鉴定一系列化学和非化学杂草控制方案的最佳组合;发现在抗性产生前,除草剂使用的有效期对非化学控制效果的影响非常敏感,因此,似乎可以认为,轮答中增加牧草阶段延迟除草剂抗性的产生(通过放牧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田杂草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光温水热资源丰富,作物四季种植,杂草周年为害,已成为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生物因子。目前,广东农田杂草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在控制农田杂草危害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杂草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杂草种群演替及抗药性问题突出,除草剂药害问题频发,防治成本增加的同时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色防控技术储备不足,适应杂草防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手段不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推进杂草群落动态和抗性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杂草抗性机理研究;研发推广除草剂药害诊断及防控技术;加强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和精准除草技术研究;组建产学研联盟,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杂草统防统治及基层从业者培训。  相似文献   

18.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麦品种的大量调运,麦田生物种群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麦田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杂草群落演替较快,原来没有的或次要的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或顽固性杂草,原来容易防治的杂草演变为抗性杂草.而且目前市场上麦田除草剂品种多而杂乱,致使除草剂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有的还危及到下茬作物和邻近作物.  相似文献   

20.
50%拜田净可湿性粉剂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开发的四唑啉酮类除草剂,可用于水稻旱育秧田、移栽田、直播田和抛秧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2000年黑龙江省八五○农场进行了50%拜田净可湿性粉剂不同剂量在水稻移栽田上防除杂草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