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水净化剂对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物水净化剂是含有芽孢杆菌、酶和营养物质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可以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和其它水处理过程。进行了3种不同浓度(2、4、8g/m^3)的生物水净化剂30d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水净化剂对养殖水体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及特点:①对水质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增加水体透明度。降解氨氮。降低化学耗氧量;②3个浓度对水质改善都有较理想的结果,其中2g/m^3组最为经济、有效;③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快,使用后第2天就具有明显效果;作用时间长,净化效果可维持2~3周。  相似文献   

2.
养殖池塘水质生物净化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2个试验池和1个对照池,将试验池分隔为鱼类放养区与水质净化区,使池水在两个功能区间歇循环流动。在净化区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吊挂河蚌和生物包三种生物方法来净化养殖水体。在放养区混养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多种鲤科鱼类。在6~9月份,对3个鱼池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的水质明显比对照池要好,水体透明度明显较高,TSS、CODMn、TAN、NO2^--N、NO3^--N、TN、TP和PO4^3--P的平均浓度明显较低。不过,2个试验池的DO总体上略低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3.
由于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性系统,长期大量的养殖用水排放已成为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水产养殖业逐步向生产、生态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池塘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实施,大力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活水、调水、净水、再利用"的作用,实现太湖流域渔业经济向优质、高效、生态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排放节水模式池塘河蟹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排放节水池塘养蟹模式是指池塘养蟹期间,只加注少量的新水来维持蟹池应有的水位,不换水,应用生态调控自动修复技术,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养蟹方式。我们从河蟹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水产养殖节能减排的角度入手,探索无排放节水模式池塘河蟹高产养殖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操作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中。将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而构建形成的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养殖模式,它具有循环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这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位利润生态足迹量而言,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为2.92 ghm2/万元,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4.91ghm2/万元,复合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内陆盐碱地池塘养殖,由于地下水高pH、高碳酸盐碱度、离子比例失调的特性,对池塘的水交换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养殖过程多采取少量多次逐渐补水的原则。入夏后,随水温升高,残饵、粪便等的蓄积,水质富营养化增强,水中藻类繁殖与衰败的突变速度加快,若藻相不能很好控制,给养殖生产会带来较大影响。笔者近几年在指导盐碱地养殖生产过程中,充分采取系列措施,使得藻相平衡得以维持,水环境得到很好调控,有效防止了由此引起的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水体污染现状入手,分别介绍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原理与方法,重点分析了具有投资少、处理成本低、且不产生2次污染的生物净化技术,通过比较,认为生物净化技术在池塘养殖中有着更为广阔地应用和发展前景,是实现无公害养殖和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加州鲈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及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池塘内采用网隔技术建立主养加州鲈兼养河蚌和菱、藕、虾的内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养殖系统(试验池)内水体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含量比单养加州鲈(对照池)水体显著降低(P<0.01),而溶氧量和透明度等有较大提高;且加州鲈生长加快和抗病能力增强。生态试验池同时生产出鱼、虾、贝和水生经济植物等产品,单位面积平均经济效益比单养对照池提高65.84%,投入产出比提高15.44%,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海参养殖的现状,结合鼠尾藻的生物和生态特点,阐述了鼠尾藻是海参养殖水体理想的生物修复藻类。并对功能藻的概念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池塘养殖水异位生态治理技术工艺,比较处理工艺不同环节水质指标,分析了治理工艺对池塘养殖水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与原养殖池相比,生态处理工艺中的沉淀池、曝气氧化池以及生态净化池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余氯、总氮、总磷等质量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呈上升趋势,池塘养殖水生态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腾云  何力 《内陆水产》1999,24(6):15-16
表11997—1998年两年投入产出情况表饲料肥料费材料费其它合计毛收/元694548152226128711321615602毛收/元640061201850120010010715777产量/kg800900642.51002092471.5产出...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多年在池塘养殖生产第一线应用水质调控技术取得的经验及查阅有关较新资料,将水质调控的方法总结概括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并认为在生产中是有效、实用的水质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全市海水养殖水排放监管,凝练滨州海水养殖梯度利用模式,并为全面实现海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及建立渤海生态整治滨州渔业样板提供基础数据,对滨州市几家重点海水池塘养殖企业的进水渠、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以及卤虫池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海水池塘梯度养殖的进行,pH值没有明显变化,悬浮物、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无机氮呈逐渐减少趋势。研究认为,海水池塘养殖梯度利用模式有利于大幅降低无机氮含量,同时缓解磷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2010年7月对鼠尾藻池塘栽培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根据池塘水环境因子(水温、光照强度、盐度和pH)及鼠尾藻的生长特性,设置了自然苗、人工苗、帘子苗生长对比试验,不同水层、不同流速栽培试验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试验条件下,自然苗生长最好,帘子苗其次,人工苗生长最慢;2)不同水层栽培结果显示,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O~20cm水层,再次80~100cm水层,150~200cm水层生长最慢,并且于5月中旬即开始衰退脱落;3)流速1m/s条件下鼠尾藻生长最快,随着流速的逐渐降低,鼠尾藻生长也逐渐变慢;4)光照强度为4000~6000lX时鼠尾藻生长良好,高于10000lX或低于3000lX则鼠尾藻生长相对较缓慢。观察发现,池塘水温在12~18℃时鼠尾藻生长最快,在9~12℃和18~24℃时生长较缓慢,24℃以上停止生长并出现腐烂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彭泽湖,经过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研究所七年六代的选育,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3倍以上,遗传特性稳定,具有食性广、易繁殖、抗病害、肉味鲜美等优良性状。1991年5月,陡河水库渔场从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引进彭泽鲫夏花2万尾,4a来在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网箱养  相似文献   

16.
在华北地区,常规池塘养殖模式是:3月上旬卖完鲤鱼或草鱼鱼种后,经过消毒、晒塘后,等到4月下旬才进行鲤鱼孵化;鲤鱼水花经过40多天的培育,到6月初,出售鲤鱼夏花;卖完夏花后,经过清塘消毒,6月中旬,投放鲤鱼或草鱼夏花,进行鱼种培育,一直到翌年3月份出售,然后进行下一个养殖循环。我处养殖场和部分养殖户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创  相似文献   

17.
生物水净化剂(Water clarifier—A)是含有芽孢杆菌、酶和营养物质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可以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和其它水处理过程,保证养殖过程的生态安全和养殖产品的无公害,是上海巨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环保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池塘不同养殖模式的能量利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3,(8):35-35
5月,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在日照市对山东省海水所承担的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项目创新课题“池塘参藻量化生态养殖模式研究”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生物在高密度主养鲫池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以芽胞杆菌为主体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高密度主养鲫(Carassius auratus)池塘中生态因子进行调控。菌剂含活菌数为10^9/g,首次施放1.5mg/L,之后每隔15d施放0.75mg/L。养成期与鱼种期两个阶段的试验表明:鲫池投放菌剂后,能有效改善水质条件,在降低总氨氮及分子氨方面效果显著;对增加溶氧,降低亚硝酸盐也有一定作用。能营造清新的黄绿色藻相,硅藻,裸藻易成为优势种群,对减少蓝藻丝状藻类繁殖有明显效果,能促进鲫生长,增加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