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潜流式人工湿地对养殖排放水的净化效果,将潜流式人工湿地与池塘相连构成人工湿地水产养殖系统,对湿地滤池出水口及池塘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养殖排放水具有较强的净化处理能力,BOD50、高锰酸盐指数分别降低30%和34%,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76%以上.其中,池水中的非离子氨含量大大低于上海市地方标准<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所规定的0.02mg/L.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水型池塘养鱼生态系统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农业生态工程学原理,发展利用人工湿地等水质净化技术作为池塘养鱼水质管理策略,通过构建循环流水型池塘养鱼生态系统,建立具有水质保证、无公害和适于健康养殖的池塘结构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引导渔业生产向生态养殖转型,2020年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郑州168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试验。试验侧重开展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水体循环对排污效果与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等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生态作用和养殖尾水净化后的循环利用效果,得出水体在15m3/h持续循环条件下排污彻底、水质稳定、减少病害,养殖水体和净化水体均可达到淡水养殖二级排放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评估唐山市海水养殖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唐山市几种主要海水养殖模式的进水和排放水水质进行定点监测,通过分析各监测指标排放水与进水相比的增加量,并与唐山市主要河口入海污染物和海水水质指标稳定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除南美白对虾育苗总磷、河鲀工厂化养殖总磷、海参池塘养殖总磷和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养殖氨氮排水平均值比进水平均值有所下降外,其余指标均不同程度有所上升。通过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唐山市海水养殖对近海海域水质污染影响极小,海域自然净化降解能力完全可以消除唐山海水养殖对近海海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对传统精养池塘的结构进行改造优化,在精养鱼池中构建了由水生高等植物、水产养殖动物及微生物复合制剂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修复系统,以期通过三者协同作用,实现各自最佳的水质净化功能,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废水向外部环境的排放以及节水养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山东省莱阳市利用丁字湾海域深井海水得天独厚的水质条件,改变原有的刺参养殖模式,由池塘养殖改为大棚工厂化深井海水养殖,通过控温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从水质到苗种选择、养成及病害防治等采用全程管理,更好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养殖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养殖场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的水质净化效果,以上海市松江区8个已建成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养殖生产水源水与养殖池塘水、人工湿地进水口水与排水口水以及人工湿地排放水与养殖水源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养殖水体经人工湿地处理后,pH值控制在7.50~8.26,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活性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91%、4.51%、14.74%、21.09%。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所配置的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养殖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但人工湿地还需从结构设计和合理使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集装箱养殖效益比一亩池塘高25.3%,已落地13个省市10个集装箱连成一排设置在塘头,箱中水流24小时不停运转,当中养满了红罗非鱼、生鱼、巴沙鱼等经济鱼类;集装箱与池塘形成一个半封闭水循环系统,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排放到池塘进行净化,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循环再利用……这就是集装箱陆基推水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工程化养殖又称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创新应用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及养殖方式等方面具有重大革新,通过利用气提式推水设施创造流水环境,配置吸污装置及水质净化生物区,种养结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达到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品种的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探索,现将几种常见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漳州市2006、2007年刺参池塘养殖情况的调查,通过池塘选择、刺参附着基、苗种选择与运输、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养殖池塘资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复合芽孢杆菌对养鱼池塘水质因子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枯草芽孢杆菌(Bacollus subtilis)、纳豆芽孢杆菌(B.natto)、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formis)、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的复合芽孢杆菌净化养鱼池塘的水质,研究其对水质因子(COD、溶氧、p H、亚硝酸盐、氨氮等)的作用和影响。在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养殖品种、放养密度、水源、池塘深度和养殖模式等)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试验池塘每10 d按2 g/m3的用量泼洒复合芽孢杆(对照池不用),泼洒3 d后,试验池与对照池进行水质理化指标对比。结果显示,经投加复合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试验池全年平均值相比对照池,COD下降12%,溶氧下降16%,透明度增加30%,p H下降8%,亚硝酸盐下降60%,氨氮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复合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夏季高温期使用须防缺氧。  相似文献   

13.
刘瑜 《河北渔业》2007,(11):34-35
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循环水量在300%~500%之间,养殖排水的浪费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在探求如何利用排水资源的过程中,筛选出利用养殖大菱鲆排出水与海水井井水结合,刺参养殖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围池,控制养殖池塘的温度,抑制刺参夏眠,提高养殖效率。通过与本地自然养殖刺参的比较,增重提高8%~10%、最终缩短刺参养成周期近65 d。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菱鲆养殖排水和地下水养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循环水量在300%~500%之间,养殖排水的浪费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在探求如何利用排水资源的过程中,筛选出利用大菱鲆养殖排出水与海水井井水结合提供刺参养殖用水的养殖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刺参养殖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围池,控制养殖池塘的温度,抑制刺参夏眠,提高养殖效率。通过与本地自然养殖刺参的比较,增重提高8%~10%,最终缩短刺参  相似文献   

15.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11月,我们在好当家刺参养殖基地的刺参养殖池塘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刺参养殖管理方法的试验。结果发现添加净水复合菌和加大换水量的池塘不仅水质指标优良而且刺参未发生疾病,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鱼虾共养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源于美国,即利用占池塘面积2%~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增氧和集污设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并对其余95%~98%的水面进行适当改造构建净化区。养殖尾水经集污设备收集粪便和残饵,并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如此,通过将养殖单元和水质净化单元分离,彻底革新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了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经济高效三者统一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2013年,苏州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养殖尾水的危害,总结了目前池塘养殖尾水较为常见的处理模式,分别为池塘容纳量控制净化模式、原位净化模式和异位净化模式。控制容纳量的净化模式,可降低养殖污染的产生量,从根源上控制污染,达到净化目的;原位净化模式,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排放尾水中的污染物;异位净化模式摆脱了净化操作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同时原位净化中的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异位净化模式中使用,能实现对尾水更彻底地处理,异位净化的整体净化效果更具优势,更易达到减少水源污染、提高养殖产量的目标。指出,未来综合治理的异位净化模式将会是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河蟹池塘养殖水体原位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州金坛区在池塘蟹、虾"155"养殖模式基础上加大技术研究,集成创新池塘双层护坡、复合型水草栽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搭配、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微孔管道底层增氧、水质实时监测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形成蟹、虾池塘水质原位净化技术,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本文结合养殖实际,将水质净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