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谱 《北方牧业》2012,(2):19-20
正母猪的围产期是指母猪产前7天和产后7天,抓好此时的饲养管理,对母猪的膘情、健仔数、泌乳量、产科疾病、仔猪腹泻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下面谈谈母猪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1母猪产前7天的饲养管理1.1产房的准备母猪产房一定要干净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彻底清扫产房,产床上下、水沟不留粪便、蜘蛛网等异物,可以用火碱水对产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母猪生产期的各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分娩产仔是养猪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要让母猪安全顺利地产下仔猪,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1)在分娩母猪进产房前,对产房、产床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2)分娩母猪在产前5~7d进入产房,使其有一段适应环境的过程,同时对母猪进行全身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临产前母猪消化不良和难产,防止产后母猪过早地大量产奶和仔猪消化不良,应当有意识地控制分娩前后母猪的饲料喂量,并应注意投喂容易消化的饲料。1做好母猪产前准备产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是母猪安全产仔,提高母猪产仔成活率的保证。产前1周清扫、冲洗、消毒产房,检修产房设备。采取措施确保产房温度,使产仔栏温度控制在22~32℃之间,3日龄前不低于30℃。备齐各种药品及物品,如消毒药、消炎药、催产药、强心药品、剪刀、毛巾和记录本等。  相似文献   

4.
侯明权 《猪业科学》2012,29(8):34-36
产房是猪场的生产核心,有效的母猪围产期和分娩管理是猪场经营成功的关键。产房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母猪护理、接产,看护好仔猪,确保母猪安全生产,仔猪健康成长。在产房阶段,母猪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饲喂程序、产房进猪前的管理消毒、母猪分娩前的准备、母猪接产、母猪产后的护理等。1产房母猪的饲喂程序产房母猪即分娩前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饲料的消化能13.8MJ/kg,粗蛋白17.5%,赖氨酸0.9%,钙0.9%,磷0.7%。母猪分娩前后根据其生物特性(有其自身的特性),在饲喂程序上要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一)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冬季一定要保障产仔舍温度,产房适宜的温度在17~25℃;冬季由于取暖,猪舍密闭,产房饲养密度大,粪便滞留多,需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减少冲洗地面次数,降低猪舍湿度。母猪分娩前的饲养管理:在产前3~7天调入产房时,先给母猪洗澡、消毒后再进产房,进产房的母猪产前2~3天要减料30%左右。若产前母猪处于  相似文献   

6.
母猪分娩是母猪繁殖生产过程中既复杂又重要的阶段,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而且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1母猪分娩前的护理1.1调控环境为了给母猪营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环境,首先必须清扫、消毒产房和分娩栏,可用石灰乳粉刷墙壁消毒,并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其次,应做好生产环境的温度调控工作,在产房内配备取暖或降温设施,使环境温度保持在25℃左右、保育箱温度保持在32℃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前准备、产中接产和产后护理三方面阐述了工厂化养猪分娩舍接产技术的操作规程。其中产前准备包括母猪入舍前的产房清扫、消毒和分娩设备的检查、母猪躯体的清洁,以及入舍后的登记与记录。接产前的行为观察与用具准备等。接产包括正常分娩的接产操作(如母猪产前消毒、仔猪护理、假死仔猪救助、断脐、哺喂初乳、称重等)和难产的救助(推、拉、掏、注、剖)。产后护理包括助产后母猪的护理和胎衣的处理。文章最后对安全接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母猪整个繁殖周期中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而且对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有着显著影响。1产前准备产房消毒。妊娠母猪进产房前5~7天,产房要彻底清扫,并用2%~3%火碱等消毒药消毒,用清水冲净,晾干后再进妊娠母猪。用具准备。产前应准备好高锰酸钾、碘酒、毛巾、照明用灯,冬季还应准备仔猪保温箱,红外线灯或电热板等。  相似文献   

9.
母猪分娩是繁忙、细致、重要的生产环节,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1产前消毒母猪产房应具备干燥、朝阳、通风良好等条件。母猪分娩前应转移到消毒好的产房中,并做好一切接产准备,加强值班守护。在养猪的圈中,应更换垫土和垫草并严格消毒,尽量使圈舍平坦,防止母猪滑倒跌跤。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养猪模式正处于由千家万户的粗放、散养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猪模式过渡。无论何种方式,规模大小,品种如何,掌握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对提高猪场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产前母猪的饲养管理1)分娩母猪进产房前,产房、产床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2)分娩母猪在产前5~7d进入产房,使其有一段适应环境的过程,同时对母猪进行全身清洗消毒。母猪膘情正常,产前3~5d逐渐减少喂料量。膘情不好,产前10d起逐渐改用哺乳料,对产前乳房膨胀不明显的母猪,还应加喂富含蛋白质的催乳料,并按摩母猪乳房…  相似文献   

11.
<正>母猪的安全分娩是仔猪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得当,胎儿生长发育良好,但分娩接产工作出现漏洞,也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确保仔猪成活,为提高育成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搞好分娩接产工作。1产前准备分娩是仔猪生产最繁忙的时期。为了安全分娩,必须做好产前准备工作。1.1消毒与产房准备产仔前半个月,应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扫,猪圈洗净后垫上干土,猪舍周围用生石灰或石灰乳等进行消毒。母猪迁入产房前要彻  相似文献   

12.
1产房进猪前严格的清洗、消毒并至少空舍5天以上。2母猪于产前一周进入产房,并做好体表的清洗和消毒。3分娩前对母猪进行体内外的驱虫。4加强对分娩母猪的护理和观察:对分娩过程较慢的,要分析原因,必要时注射催产素或人工助产,对人工助产的分娩母猪要注意工具消毒并于产后注射缩宫素和抗生素以防产后感染。5母猪产后要注意观察胎衣数和仔猪数是否相符、有无胎衣残留、恶露有无排尽等。6保护好母猪乳房和乳头。仔猪生后应去掉獠牙,并训练固定乳头吃奶,防止因争吃奶而咬伤乳头。仔猪的吸允能促进母猪乳房发育,尤其是初产母猪,一定要让仔猪均匀…  相似文献   

13.
产房消毒产房消毒是预防仔猪感染疾病,提高育成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无特定病原体猪(简称 SPF 猪)和一般饲养条件下的猪相比,发病率显著降低。SPF 猪所产仔猪在哺乳期也很少下痢,其原因是猪舍内致病性原菌少。一方面是由于 SPF 猪不排泻或很少排泻致病性病原菌;另一方面由于产房经过消毒,致病菌被杀死。产房一般在转入分娩母猪前几天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干净。分娩母猪应在预产前5~10天转入产房,以熟悉环  相似文献   

14.
1围产期(产前3d到产后7d)围产期母猪的饲养目标是使母猪顺利分娩,减少便秘的发生,保证母猪产后食欲的恢复。产前3d开始逐渐减料,每日减少0.5~1.0kg。一般情况下,分娩当天母猪不吃料,如母猪采食则应饲喂1.5~2.0kg的饲料。母猪产后开始饲喂泌乳母猪料,并每天增加饲喂量0.5~1.0kg,至产后7d自由采食。产后初期由于限制饲喂,母猪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为防止便秘,饲粮中可适当添加纤维或倾泻性饲料,如小麦麸、甜菜渣等,添加硫酸镁、硫酸钾等化学通便剂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母猪整个繁殖周期中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此前的所有环节都是为这一环节服务的。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而且对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有着显著影响。1产前准备产房消毒:妊娠母猪进产房前5~7天,产房要彻底清扫,并用2%~3%火碱水消毒,用清水冲净,晾干后再进妊娠母猪。用具准备:产前应准备好高锰酸钾、碘酒、毛巾、照明用灯,冬季还应准备仔猪保温箱,红外线灯或电  相似文献   

16.
<正>1预防疾病,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分娩舍要消毒,注意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需打扫冲洗、消毒,分娩舍定期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特别是对母猪下腹部、会阴部等部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母猪产前补硒,并在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苗K88-K99-987P,可有效地预防仔猪黄白痢病。母猪产前产后7天内服氟强素(含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黄芪多糖等),每100g拌料200kg,可预防产后疾病和仔猪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仔猪出生后要及时保温、断脐带、剪牙、断尾、吃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是指妊娠奶牛在产前14天进产房至产后15天出产房这一段时间。由于产前胎儿极度发育,瘤胃受到严重挤压,母牛吃的少,胎儿消耗多,加之在分娩过程中母牛体力大量消耗,使得母牛抵抗力降低。如果这一阶段饲养管理跟不上,很容易导致母牛发生疾病,对全泌乳期的产奶量造成影响。因此,做好围产期母牛管理十分重要,重点做到以下“五要”:(一)产房准备要到位产房要求:产房建筑要求光线充足、通风、干燥;产房环境要卫生清洁,牛床、运动场要及时清扫,保持干净。对牛只管理:进入围产期的母牛要统一集中到产房进行饲养,以便集中监护。由于临产前母牛腹…  相似文献   

18.
正母牛的妊娠时间范围为275~285 d,平均妊娠期为280 d。怀孕牛应在产前15 d进入产房,产后10~15 d出产房。产房要光线充足、通风、干燥,牛床应每天清扫,保持干燥并垫上清洁干草或木屑,产房每周消毒1次。当发现孕牛有初乳汁排出、阴户水肿等临产症状,应尽快做好接产准备,奶牛以自然分娩为主。对初产牛,胎儿过大、努责时间长、产牛体弱的要做好助产准备,所有助产器械应严格  相似文献   

19.
<正>母牛的妊娠时间范围为275~285 d,平均妊娠期为280 d。怀孕牛应在产前15 d进入产房,产后10~15 d出产房。产房要光线充足、通风、干燥,牛床应每天清扫,保持干燥并垫上清洁干草或木屑。产房每周消毒1次。当发现孕牛有初乳汁排出、荐坐韧带下陷、阴户水肿等临产征兆,应尽快做好接产准备。奶牛以自然分娩为主。对初产牛,胎儿过大、努责时间长、产牛体弱的要做好助产准备,所有助产器械应严格消毒。产牛外阴部周围用消毒水清洗,助产应在尿膜破裂之后进行。产下的犊牛要及时擦干  相似文献   

20.
<正>1分娩前的准备及母猪产前护理分娩前的关键问题是消毒和保温。产房和分娩栏必须清扫和消毒,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雾。土猪圈要将积肥起出,垫上新土,最好能用喷灯火焰消毒。土圈可用碎草铺满点燃消毒,墙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在寒冷季节产房内应有取暖设备,保证产房的环境温度不低于25℃,以25~26℃为宜,初生仔猪保育箱温度应为32℃左右。准备好接产用的仔猪保育箱,放入柔软的垫草,不要过长,以10~15厘米为宜。同时,还要准备好耳号钳、5%的碘酒和0.1%的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称重工具、母猪记录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