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油28号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菜主产区绥阳县比较了黔油28号四种密度下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两种方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经研究得出:当翻耕移栽、密度为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178.97kg/667m2.当免耕移栽、密度6000株/667m2时,经济效益最好,纯收入为217.6元/667m2.综合得出:选择免耕移栽,密度为6000株/667m2的栽培方式,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省人力投入,在协调和其它作物的茬口问题上占据优势,此项栽培方式适宜黔油28号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穴栽双株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双株栽培以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81.6kg/667m2,高于和低于此密度产量均下降,其次是5 000株/667m2,最低的是是4 000株/667m2,产量仅为133.4kg/667m2。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进行了10 000株/667m2(ck)、15 000株/667m2、20 000株/667m2、25 000株/667m2、30000株/667m25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下,20000株/667m2左右可作为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杂交油菜稻茬少免耕直播适宜密度,结果表明黔油30号免耕直播密度以2.4万株/667m2产量最高,适宜密度为1.8~2.4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801在余庆县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密度试验。其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在3000~3750株/667m2的范围内,玉米的单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3750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但是超过4000株/667m2时玉米的单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综合产量和田间长势分析,在试验条件类似区新中玉80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3750株/667m2,对应的产量可达744.48~800.04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优质油菜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09年进行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为:6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66kg/667m2,其次是5500株/667m2产量为151kg/667m2,第3是4500株/667m2产量为140kg/667m2,第4是3500株/667m2产量为136kg/667m2,第五是7500株产量为128kg/667m2,最少是8500株产量为114kg/667m2。通过这次试验可作为指导铜仁市优质油菜合理种植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6个密度处理,探索出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一次性施肥的栽培模式下,最佳的移栽密度为10000株/667m2,产量为137.4kg。  相似文献   

10.
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黔兴201"产量与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产量与各因素指标的数学模型。初步筛选出该品种单产超过812kg/667 m2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 754~4 934株/667 m2,氮肥29.67~30.54 kg/667 m2,磷肥17.95~20.27kg/667 m2,钾肥16.88~21.12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江优919的适宜栽培密度,开展了不同宽窄行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栽培密度为12688穴/667m2[(36.6cm+16.5cm*19.8cm)]单产最高,达610.21kg/667m2,此密度植株茎蘖数较多,成穗率和结实率高。拟合产量与密度抛物线y=0.000003x2+0.0721x+13692,栽插密度为12017穴/667m2时单产最高。在生产上建议江优919的栽培密度为12000~13000/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凤山镇油菜高产种植密度,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7000株/667m2产量最高,6000株667m2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13.
超甜玉米"粤甜13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粤甜13号品种优质、耐寒、耐密植,适合广东省早春种植,但缺乏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影响了品种特性的发挥。试验于2006年1月7日在广州市钟落潭镇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进行,试验设盖膜与不盖膜2个处理,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800株/667m2、5600株/667m2等4个栽培密度,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就栽培密度和地膜覆盖两个因素对粤甜13号鲜果穗产量、商品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栽培密度增加,鲜果穗产量也显著增加;地膜覆盖栽培能使生育期缩短10d,当栽培密度提高到5600株/667m2时,鲜果穗的商品性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非地膜栽培时,穗长和穗粗比盖地膜栽培要高,但随着密度的增加秃顶长明显变长,当密度增加到4800株/667m2时,秃顶长达到2.27cm,严重影响商品外观,因此,在生产上非地膜覆盖栽培的密度应低于4800株/667m2。该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粤甜13号耐密植性和适合早春种植特性;同时表明,早春地膜覆盖栽培除了缩短生育期,使产品提早上市以外,还通过增加种植的密度增加产量,使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杂交玉米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情况,在息烽县进行5个不同杂交玉米品种、3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黔804,单产达617.73 kg;兴单131产量最低,单产为559.7 kg;3个种植密度中,密度为4 4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高达626.38 kg;4 8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598.7 kg,位列第3;40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低,为521.98 kg;黔804在试验密度范围适应性较好,适宜密度要求较宽,其余品种适宜密度范围要求较窄,只适宜4 400株/667 m2,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杂交油菜益油1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m地区的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7 000~9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210.67~215.67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密度对高粱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适宜开阳县高粱栽培的适宜密度,试验设置种植5000株/667 m2、6000株/667m2、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进行4个水平的种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8000株/667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有所增加,但数量超过8000株/667m2,单位面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得出,8000株/667m2为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优质油菜单双株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优质油菜单双株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3个不同密度的单双株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同密度下双株产量均比单株产量高。双株最高为5000株,产量为182.2kg/667m2;其次是4000株,产量为169.4kg/667m2;第3是3000株,产量为148.3kg/667m2。单株最高为5000株,产量为154.4kg/667m2;其次是4000株,产量为140kg/667m2;第3是3000株,产量为113.3kg/667m2。综合产量最高为双株5000株,其次是双株4000株,第3是单株5000株。  相似文献   

18.
中单80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红梅  钱刚 《耕作与栽培》2011,(3):32-32,11
为了探索杂交玉米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10年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移栽试验,其试验结果为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为678.4 kg/667 m2,其次是4 000株/667 m2产量为kg662.3 kg/667 m2,第3是3 500株/667 m2产量为649.7 kg/667 m2,第4是2 5...  相似文献   

19.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施用健壮素,经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健壮素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适宜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从4200株/667m2上升到5700株/667m2时,产量随增加而增加,达到5700株/667m2,单产最高,为840kg,当超过6200株/667m2时,产量开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