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研究新疆野苹果与绚丽海棠杂交子代叶色与叶片色素含量的关系及其生长特性,以新疆野苹果优系与绚丽海棠控制授粉杂交得到的杂交子代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杂交子代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红叶子代(R)红绿饱和度a及花青素含量最高,且红绿饱和度a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绿叶子代(G)叶绿素含量最高;黄叶子代(Y)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黄蓝饱和度b、色彩饱和度C和亮度值L较其他2个杂交子代相比均较高;红叶子代(R)的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明显低于绿叶子代(G)和黄叶子代(Y)。  相似文献   

2.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相似文献   

3.
对虎舌红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观测,发现虎舌红天然群体中除常见的叶色和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均呈红色的类型外,还存在着叶片呈绿色、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呈白色的特殊变异类型.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其种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红色类型与绿色类型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可资鉴别的特异谱带.研究可为虎舌红新品种的开发及优良观赏品系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王族'叶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与RACE扩增.获得1条660 bp的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的全长eDNA序列,编码219个氨基酸,命名为McCHI.该基因DNA序列全长1180bp,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具有CHI基因的典型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对3类不同叶色类型的观赏海棠品种‘火焰'(绿色类叶片)、‘绚丽'(新叶有色类红色叶片)、‘高原之火'(新叶有色类红色叶片)和‘王族'(常色叶类紫色叶片)幼叶和功能叶中的McCHI表达及其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McCHI在4个品种的幼叶和功能叶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与花色苷积累随品种不同和叶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苹果属观赏海棠McDFR的克隆及不同叶色品种间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王族’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与RACE扩增,获得1个1247bp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基因编码区共1021bp,存在3个ORF,编码348个氨基酸,命名为McDFR。基因序列全长2396bp,有5个内含子,所有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4种不同叶色类型的观赏海棠品种‘火焰’(绿色类叶片)、‘绚丽’(新叶有色类红色叶片)、‘高原之火’(新叶有色类红色叶片)和‘王族’(常色类紫色叶片)幼叶和功能叶中的McDFR表达及其花色苷和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McDFR在4个品种的幼叶和功能叶中均有表达,McDFR表达量与花色苷积累有一定的相关性,McDFR在幼叶中表达量高于功能叶;在4个品种中,McDFR在‘高原之火’幼叶中表达量最大。幼叶中的类黄酮含量高于功能叶,McDFR表达量也大于功能叶。在功能叶中,除绿色叶品种‘火焰’外,类黄酮含量越高,McDFR的表达量越大,说明McDFR对苹果属观赏海棠叶片花色苷、类黄酮代谢途径及色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美红栎的播种育苗技术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属壳斗科,栎属。原产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现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是很有价值的快速生长园林树种,非常美观的行道树。树型高大,树干笔直,树冠圆形到圆锥形,叶形波状,叶片7~11裂,长11.5~21.3cm,叶宽10~15cm,叶暗绿色,有光泽,互生。新叶栗红色,夏季叶片绿色有光泽,秋季叶红色,叶柄长2.5~5.0cm,秋季叶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亮红色或红褐色。不耐盐碱,喜欢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抗寒,不抗风。近几年我国开始引种,现将其播种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采种北美红栎的蒴果在10~11月份成熟,可于10月上旬采收。北美红…  相似文献   

7.
以4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试材,利用色差计对其4—6月的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进行测定。分析观赏海棠品种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分布格局,探讨品种间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6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呈现规律性分布,整体位点表现为4月最为分散,5月最为集中,6月为局部分散。多数品种亮度L*值和饱和度C*值呈下降趋势,在色度角h*维度方向,大多数海棠品种分布在高h*值的黄色区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点整体右移的趋势(h*值增大)。以4月各品种叶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0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3大类,A类群品种的亮度中等,饱和度中等,色度角处在红橙色区域;B类群品种的亮度较低,叶色鲜艳度低于A类,色度角处在红色区域;C类群品种的亮度显著高于B类,饱和度较大,色度角处在黄色区域。  相似文献   

8.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香山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北京香山不同海拔处生长的黄栌为材料,分析叶色(明度L*值、色相a*值和b*值、彩度C*值)与叶片色素组成(花青素苷、黄酮醇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相a*值与叶绿素含量成负相关,与花青素苷含量成正相关,即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花青素苷含量的增加是黄栌叶片绿色褪去、红色显现的主要原因;黄酮醇苷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影响叶片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稳定,与叶色变化无显著相关性。2007年秋季调查香山从195~564 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处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和中海拔466,315 m处的变色规律基本一致,以564 m处样地为例,从10月12日起黄栌叶片的边缘或沿叶脉处已开始变红,至10月24日色相a*值达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随后色相a*值逐渐下降;低海拔195 m在10月4日—11月9日间,色相a*值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空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处的黄栌变色较早,叶片变红后,落叶加快,适合前期(10月20日至10月28日)观赏。中海拔466和315m处黄栌与高海拔564 m处变色期一致,但红叶期持续时间久,观赏期长...  相似文献   

10.
黄栌叶片变色期生理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500 mg·L-1乙烯利效果最佳,花青紊相对含量达到最高,且叶绿素含量缓慢下降,由此可见,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有利于延长红叶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