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毒的发现与特征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等首次从多株猪肾连续传代的PK-15(ATCCCCL31)细胞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当时认为它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可以持续感染PK-15细胞,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用该分离株感染猪,未见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感染猪的常规病毒,不会对猪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PCV)首先是由德国学者Tischer等在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他观察到一种形态类似小RNA病毒的圆型小颗粒病毒,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PK—15细胞,不会引起细胞病变。1982年,Tischer等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了病毒及核酸,鉴定了病毒的核酸类型,观察了病毒形态,首次证实是一种单链环状DNA病毒,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随后,Tischer、Allian用从PK—15细胞中分离的PCV人工感染猪,没有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当时认为PCV只是一种可以感染猪但不引起发病的病毒,对猪不造成危害。1991年Clark报道,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us, PCV)最早是Tischer等于1974年在传代细胞系PK15中发现,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PK15细胞,不引起细胞病变,对猪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正>梅花鹿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牛、羊、鹿均可以感染本病毒,主要症状有腹泻和黏膜糜烂等。该病于我国广泛分布,严重制约吉林省养鹿业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BVDV首次被发现是在1946年的美国纽约州,并于1957年首次成功分离得到。1980年,李佑民在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该病毒。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肉鸡肿头综合症是以头部、颜面肿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于1982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以肉用仔鸡和肉用种鸡多发,此外,火鸡和蛋鸡也有发生。近年来,肉鸡肿头综合症呈现多发趋势。一、主要病原。该病原为禽肺病毒,此病毒是侵害家禽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肉鸡引起肿头综合症。禽肺病毒可分为A、B两个亚型,当鸡体感染该病毒时往往引起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是一个新近被认识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人和家畜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而被感染,依其在马来西亚最初被检测到的地名而将其命名为尼帕病毒病(NV),它和另一个新近认识的病毒-亨得拉病毒(Hendra ivrus,HIV)具有一定的同源关系。HIV于1994年在澳大利亚亨得拉镇首次发现并以此地而命名。NV和HV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家族成员,虽然这些病毒仅仅能引起一些病例的爆发,但因它们具有感染突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生物特性,已引起了公众对尼帕病毒的重视及对基对公司健康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VA)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猪的病毒性传染病。A型塞内卡病毒又被称为塞内卡山谷病毒(SVV),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2002年SVA原型毒株由美国遗传治疗公司科研人员从人胚胎视网膜细胞中首次分离[1],2015年我国首次在广东地区爆发猪原发性水疱病(PIVD)猪场的样品中检测到SVA,母猪表现为水疱病临床症状,感染仔猪急性死亡[2]。另据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猪只均可感染该病毒,可导致猪的口  相似文献   

8.
正肉鸡肿头综合征是以头部、颜面肿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于1982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以肉用仔鸡和肉用种鸡多发,此外,火鸡和蛋鸡也有发生。1主要病原该病原为禽肺病毒,此病毒是侵害家禽上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肉鸡引起肿头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其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已知动物病毒中的最小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pH值为3的酸性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其对氯仿不敏感,56℃或70 C处理一段时间不被灭活.病毒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该病毒分为PCV1和PCV2两型,PCV1是从多株连续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的,是一种可以感染猪的常规病毒,其无致病性;PCV2是从病猪及一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体内检测到的.感染PCV2后会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病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繁殖障碍、肉芽肿性肠炎、急性肺水肿、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病最早于1991年发现于加拿大,1997年首次分离到PCV2,我国最早于1999年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了此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概述 猪圆环病毒是由Tischer(1974)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出来,并在1982年证实了该病原来源于当初制备PK-15细胞的猪肾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将其命名为圆环病毒(PCV)。该病毒长期持续感染PK-15细胞却不表现细胞病变(CPE),用其人工感染试验猪,均未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故认为PCV仅是一种能感染猪却不会致其发病的常规病毒。但是,到了1991年Clark报道,在加拿大的猪群中发生一种被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新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后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丹麦、荷兰、北爱尔兰、墨西哥、日本等国纷纷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4)
正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是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成员~([1])。1995年Scherer等首次在马来西亚橡胶林中生存的白雪库蚊(Culex gelidus)中分离得到该病毒~([2])。GETV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马和猪发病。2017年湖南省暴发GETV猪群感染导致大量母猪流产和仔猪死亡,同年10月周峰等首次报道中国河南省某猪场的猪感染盖塔病毒~([3]),这种病毒对10日龄内仔猪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0):134-137
H7N9型禽流感病毒自2013年2—3月首次在中国上海地区发现感染发病至今,已经有763人确诊感染,分布于20省(市)。763名患者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中310人死亡,死亡率达到40.6%,引起了全球关注。本文就该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和病毒的溯源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由王笑梅研究员和高玉龙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贠炳岭在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J Biol Chem)杂志上发表最新成果,首次鉴定出了禽偏肺病毒的细胞受体。禽偏肺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感染火鸡引起火鸡鼻气管炎,感染鸡引起肿头综合征。该病毒感染后,常伴随着细菌感染,死淘率明显增加。该病在我国鸡群  相似文献   

14.
水貂阿留申病(AD)是由阿留申病毒(ADV)引起的水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本病以病毒持续性感染、典型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特征。本病于1956年首次报道,但直到1973年才分离到病毒,1977年才在细胞上培养病毒成功。此后,对本病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获得了对本病更为全面、详细、深入的认识。现将近年来对AD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犬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A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是牛和犬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于1902年首次发现。家畜和野生动物自然感染的病例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报导。1981年日本在猪中首次爆发本病,此后逐年增多。1985年发现了三例牛伪狂犬病病毒(ADV)的自然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1956年Fee和Efo等报导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传代,1963年Harada首次报导了TGE病毒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能出现细胞病变(CPE)(1)。也有报导(2)TGE病毒可在鸡胚、猪肾细胞、猪脾细胞和狗肾细胞培养物内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17.
<正>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特征为母猪孕前期感染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1966年,德国人Mayr和Mahnel在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首次发现了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随后自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了直径22nm~23nm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成员之一,能够引起家兔的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2010年,研究学者首次在法国发现一例非典型兔出血症疫情,该病原与经典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基因序列差异明显,被称为RHDV2。研究发现该病原能够与经典RHDV发生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该病原能够感染幼龄家兔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够跨物种感染的兔病毒属成员。该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了以兔为中心的生态平衡。目前,该病毒尚未在国内有报道,但是不排除潜在的隐性感染。因此,对该病原的分析研究对于控制该病原的传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香港再次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道 ,2 0 0 3年 2月 2 0日 ,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确认 2 0 0 3年 2月 17日由于严重肺炎死亡的 1名33岁男子咽吸出物呈 H5 N1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该男子是 H5 N1病毒本次暴发感染的第 2例人 ,其住院的 9岁儿子于 2月19日已被确认感染 H5 N1病毒。这是自 1997年 H5 N1禽流感病毒首次在香港直接感染人 18例死亡 6例以后 ,第二次发生H5 N1病毒感染人并造成死亡的事件。对于此次暴发感染的来源 ,香港卫生部门、中国国家卫生部和 WHO正在作进一步调查。1997年 ,H5 N1病毒暴发并首次感染人引起了全球的警惕 ,为了捕…  相似文献   

20.
叶健强 《动物保健》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