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微波杀青时间处理白茶花,经感官审评和主要成分理化分析表明:不同微波杀青时间对白茶花的感官品质有极显著影响;对白茶花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黄酮含量以及清除羟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极显著影响;对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白茶花经微波杀青180s的感官品质最优,外观黄绿紧结,汤色绿黄明亮、熟香,滋味熟略甜,花底黄绿匀整。微波杀青150~180s更有利于白茶花内含成分的保留,其中可溶性糖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不经微波杀青时其含量也相对较高;微波杀青180~240 s的白茶花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微波杀青180 s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因此,以微波杀青180 s进行白茶花杀青更有利于白茶花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茶树花资源,以不同杀青方式(未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加工白茶花,进行感官审评、理化分析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对白茶花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白茶花以未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其次为微波杀青和蒸汽杀青;以微波杀青更有利于内含成分的保留,且微波杀青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见以微波杀青更有利于白茶花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绿茶杀青技术,以茶树品种紫阳群体种1芽2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锅炒联合杀青方式,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投叶量、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杀青条件为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90 s。与对照相比,微波-锅炒联合杀青处理的绿茶中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对比试验表明当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处理90 s时,绿茶中氨基酸含量可提高34.57%,感官审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增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卷曲形名优茶为试材,研究了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用于名优绿茶增香的效果。结果表明,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可用于名优绿茶增香;增香的温度和时间对名优绿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130℃范围,随着增香温度的升高,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呈增加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在温度超过130℃时,茶叶色泽易黄变,香味易焦变,香气分析结果表明,在增香过程中,二氢海葵内酯、香叶醇、芳樟醇等具有良好香型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上升,结合内质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采用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增香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120℃10-30s,其次是110℃10-30s,所制茶叶栗香高长。  相似文献   

6.
以福鼎大白鲜叶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滚炒干燥处理对宜红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的宜红茶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滚炒干燥,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极显著高于滚炒干燥处理,但滚炒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处理宜红茶的甜香型香气成分如苯乙醛、癸醛、芳樟醇、反–2–辛烯–1–醇、1–庚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相对较多;热风干燥处理的茶汤对DPPH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滚炒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7.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 2h.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福鼎白茶与景谷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福鼎市和云南省景谷县共12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分析。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两地白茶感官品质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以单芽制成的福鼎白毫银针和景谷大白茶外形特征为例,虽都表现为单芽针状、色泽银白、满披白毫,但由于品种的差异,景谷大白茶芽头较白毫银针肥硕,显毫的特点也不相同。内质汤色由于各成品白茶鲜叶嫩度不一,总体表现出浅黄、杏黄、深黄,滋味特点为鲜醇或浓醇,香气以清香或嫩香为主。理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白茶中,景谷白茶水浸出物含量为40.74%~46.72%,福鼎白茶为33.28%~40.39%,平均含量景谷白茶高出约6.00%,说明景谷白茶水浸出物较福鼎白茶丰富;其他呈味物质如: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也高于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以福鼎白茶较高,福鼎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18%~4.17%;景谷白茶氨基酸含量为1.13%~3.12%,平均含量相差约1.5倍。两地同一嫩度鲜叶制成的白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名优绿茶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160℃时杀青,随温度的升高,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随杀青时间的延长,氨其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当杀青温度超过160℃时杀青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140℃,时间为35~55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经毛霉固态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酶活力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辣木叶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为发酵菌种,对辣木叶粉进行固态发酵15 d,测定发酵前、发酵3、6、9、12、15 d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多糖、多酚)、相关酶活力(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与未发酵的辣木叶相比,毛霉发酵后辣木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多酚含量及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活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6或9 d达到最大值;游离氨基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9 d之后增加趋于平缓。[结论]毛霉发酵辣木叶可提高辣木叶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贮藏时间对陈香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测定不同香型(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不同贮藏时间(贮藏5、10、15、20年,对照组2016年制作),岭头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兰花香型和蜜兰香型单丛茶水浸出物含量和pH值下降,水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蜜兰香型上升,兰花香型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游离氨基酸含量兰花香型上升,蜜兰香型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兰花香型为先下降后上升,而蜜兰香型上升。2种香型单从茶除了对照组的茶多酚、贮藏5年的pH,其余指标同一贮藏年份2种单丛茶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贮藏有利于蜜兰香单从茶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有利于兰花香型单从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而茶多酚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相对稳定。结合感官审评,兰花香型单丛茶贮藏20年品质最好,蜜兰香型单丛茶贮藏15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信阳10号、白毫早、紫阳、上梅州以及信阳群体种鲜叶为材料,用复式萎凋的工艺加工白茶,对其感官品质及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等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方面,白毫早紫阳上梅州信阳10号信阳群体种。主要生化成分方面,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上梅州最高,白毫早次之;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信阳群体种最高,信阳10号最低,且差异显著;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紫阳最高,上梅州次之。综合表明,四个茶树品种及信阳群体种中白毫早最适合加工白茶,其次为紫阳和上梅州,信阳群体种加工白茶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四川黑茶渥堆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与茶多酚(R=-0.957)、可溶性糖(R=-0.922)、儿茶素(R=-0.876)、可溶性蛋白(R=-0.895)、茶褐素(R=-0.758)和水浸出物含量(R=-0.789)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基酸(R=-0.605)、茶红素(R=-0.599)和咖啡碱含量(R=-0.637)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含量(R=0.649)呈显著正相关.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生化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其中氨基酸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正面影响,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蚯蚓粪可以显著促进樱桃萝卜肉质根的生长和地上部物质向根部的运输。随着蚯蚓粪掺入量的增加,樱桃萝卜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表征抗氧化能力的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Fe2+螯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完全用蚯蚓粪栽培萝卜的各项指标与土壤和蚯蚓粪1∶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蚯蚓粪的比例对提高樱桃萝卜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闷堆和摊放组合试验,探究不同闷堆和摊放工艺组合对黄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闷堆对黄茶的品质变化起到主要的作用,摊放起着次要的作用。重闷堆(闷堆时间为110~120 min)茶样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色素含量均比轻闷堆(闷堆时间为60~70 min)高,而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比轻闷堆低;长摊放(摊放24 h)茶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较短摊放(摊放12 h)增加,儿茶素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则下降,茶多酚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树龄为6、30、60a的武夷水仙茶叶为试材,测定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通过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分析了茶多糖的基本组分,并研究了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水仙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升高;3种武夷水仙茶多糖的得率及其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茶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茶多糖的得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得率较高的老丛水仙茶多糖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为接近,其IC50分别为:0.051、0.055、0.060mg·mL-1;3种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IC50分别为:1.131、1.121、0.431mg·mL-1,树龄为60a的老丛水仙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明显高于树龄为6和30a的水仙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并比较了不同等级、是否陈化3年处理、是否压饼处理的18个福建白茶的生化成分,同时采用滋味等效量化评价方法,对白茶样品的鲜味、苦味、涩味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各滋味品质相关的化学成分,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含茶多酚20.14%,氨基酸5.42%。随着白茶等级的降低,茶多酚、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含量减少,黄酮含量增加。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的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相近,且显著高于寿眉。在陈化白茶中,压饼陈化白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含量低于散陈化白茶。茶样鲜味、涩味和苦味量化审评结果表明:白毫银针鲜味得分最高,白牡丹鲜味、涩味、苦味得分均较高,而寿眉这3种滋味得分均较低;陈化白茶鲜味、涩味得分低于新白茶,压饼陈化白茶鲜味得分进一步下降。本研究为消费者提供了认识白茶品质的科学方法,也丰富了白茶的生化理论,为白茶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差异,测定了31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较了茶多糖SOD活力。结果表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存在较强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1.8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8,平均改良潜力为50.92%;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均呈正态分布;茶多酚含量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5个生化指标81.08%的信息,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是5个生化性状的特征指标,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茶树种质为‘白牡丹’‘红海棠’‘向天梅’‘半天妖’和‘香石角’,可作为武夷山茶区优质乌龙茶品种选育和推广栽培的良好材料;基于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将31份茶树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13份种质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第Ⅱ类群8份种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第Ⅲ类群10份种质酚氨比...  相似文献   

19.
以5种茶叶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茶多酚、茶多糖、黄酮、茶红素、茶褐素、茶黄素以及茶色素的含量以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分析乙醇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含量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含量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茶褐素以及茶色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3、-0.934、-0.887以及0.9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菠萝叶渣胁迫下促进赤灵芝发酵基质中粗纤维降解、释放多糖含量;对赖氨酸和甘氨酸代谢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含量;游离氨基酸中肌氨酸、a-氨基己二酸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氨基酸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下,存在特异性氨基酸成分;菠萝叶渣有助于提高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关代谢路径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