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亲虾催熟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亲虾的催熟培育是指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对人工选育亲虾进行切除眼柄、强化营养以促进性腺发育,达到获得优质卵子的过程。亲虾培育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亲虾产卵的质量以及对虾育苗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生产场地与设施 生产场地为对虾良种场的亲虾车间,亲虾培育池采用半埋式室内设计,每池面积40m2,深度1.0m;产卵孵化池每池面积25m2,深度1.4m。车间配备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系统,并能调节光照的强弱。2.亲虾来源 亲虾是省级(湛江)对虾良种场通过引进良种SPF亲虾自育出的子一代F1,并对F1进行严格检测、追踪养殖,选…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地区引进5月龄和7月龄的凡纳滨对虾10000对,从中选出健康无病的成虾作为后备亲虾8000对,放入工厂化车间培育4个月,探索亲虾在北方地区越冬培育技术和性腺发育过程,分析理化因子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此外,总结提出凡纳滨对虾幼体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基础设施和准备采用2000米2的钢构温室大棚作为工厂化育苗车间,车间内用PP板材做成亲虾养殖池(规格:10米×3米,深0.6米)。每个亲虾养殖池均采用一边进水、另一边底部排水模式。每个亲虾养殖池内均放置虾巢作隐蔽物,防止亲虾的自相残杀。同时车间内建有养殖污水收集沉淀池、提升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大棚土池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培育和人工育苗试验,育苗池总面积为2744 m2.2007年9月份共收捕亲虾1 368 kg(其中雄虾342 kg、雌虾1 026 kg),规格25~40 g.设置了两种亲虾投放密度(分别为10尾/m2和20尾/m2),雌、雄性比均为3:1.试验结果:从9月份亲虾培育管理起到翌年3月份出苗,亲虾死亡率为58.6%;共计出苗50余万尾,平均单位产苗量为203尾/m2.高密度亲虾组的虾苗数量并未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亲虾培育是育苗生产的基础。亲虾培育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育苗工作的成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重视亲虾的饲养管理工作,努力把亲虾培育好。然而,罗氏沼虾亲虾的培育周期较长,在培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笔者在1996年的育苗生产中就遇到亲虾越冬池内鱼,虾暴发性死亡,严重影响育苗生产的特殊事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规范规定了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亲虾来源、质量要求、亲虾培育、产卵与孵化、幼体培育和幼虾培育以及罗氏沼虾池塘饲养所需要的条件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日本对虾的价格远高于同规格的中国对虾,故在北方地区兴起了养殖日本对虾的热潮,从而引发了对日本对虾苗种的大量需求。使许多过去进行中国对虾苗种生产的育苗单位改为进行日本对虾苗种的培育。本文就中国对虾与日本对虾在苗种繁育的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一)亲虾培育1亲虾来源:中国对虾的亲虾来源主要有经养殖虾越冬培育而成鹏称越冬虾以自然海区捕捞的亲虾;而日本对虾育苗所用亲虾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捕捞。2暂养水温: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温度一般首先控制在14℃以下,这有利于亲虾的恢复.然后再逐步升温至18℃,促进性…  相似文献   

9.
一、亲虾选择与培育1.亲虾的来源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亲虾品质的影响,育苗用亲虾使用直接采捕于临近自然海区对虾产卵场的对虾。于4月上旬,自然海区亲虾卵巢成熟度较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周泓  崔克难 《水产科学》1992,11(2):7-10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冬季封冻缺水,使亲虾越冬培育用水能耗大、换水困难,容易造成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加,除耗氧产生毒氨外,还能诱发亲虾产生多种疾病,使亲虾成活率下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随着亲虾越冬培育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太湖1号”杂交青虾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3hm2标准化鱼池,采用雌雄亲虾同池的放养模式与集中投放抱卵虾孵化培育模式2种模式进行“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规模化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本期共繁殖生产虾苗33533.86万尾,31878.33kg。雌雄亲虾同池培育的产苗量比集中投放抱卵青虾培育的产苗量要低36.49~69.26kg/hm2,或132.85万。143.607万尾/hm2,苗种规格大小差异大。雌雄亲虾同池培育的捕苗时间从7月18日到8月25日,共计38d,集中投放抱卵亲虾培育池的苗规格较一致,捕苗时间为期25d,捕捞时间缩短了13d。这表明,集中投放抱卵虾孵化培育模式可作为青虾规模化繁殖生产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级广西SPF南美白对虾良种场,位于防城港市企沙镇,占地面积130亩。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渔业装备,育种车间6600m~2、亲虾车间3600m~2、育苗车间4800m~2、孵化池1000m~2、养殖池塘50亩,科研综合楼1200m~2,配套有科研、生产和生活设施。主要开展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扩繁及苗种规模化繁育,年产良种亲虾25万尾、幼体50亿尾,虾苗5亿尾。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连续三年的亲虾越冬实验,我们认为搞好亲虾越冬培育的主要技术有4个方面:1.种虾专养技术;2.种虾室内交尾技术;3.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的技术;4.控制卵巢发育速度,适时产卵孵化。这四项技术缺一不可必须认真实施,方能取得亲虾越冬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育苗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征 《科学养鱼》2004,(12):7-7
1郾亲虾挑选与苗种质量我国的虾苗生产者在解决了南美白对虾种虾人工培育过程中的性腺发育问题之后,目前大都采用从养成的商品虾中随意挑选大规格个体作为繁殖用的亲虾,由于亲虾强化培育技术和饲养条件的限制,培育成的亲虾质量多数不能达到生产优质虾苗的要求,因此苗种质量差是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的育苗生产在我国一些省市发展较快,对我国罗氏沼虾的养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罗氏沼虾育苗生产过程中,许多育苗场的产量时高时低,苗种质量时好时坏,生产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幼体培育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亲虾培育工作没有做好,造成抱卵亲虾的质量差或数量不足,影响了正常的育苗生产。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和生产实践,认为影响抱卵亲虾数量、亲虾质量、孵化率的因素主要有亲虾选择、越冬管理、亲虾营养等几个方面。一、亲虾选择及其放养密度1.选择不同地区的亲虾不要在同一养殖区内选择亲虾,这是因为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是采用仿生态综合技术在塑料大棚土池塘中强化培育亲虾、交配、产卵;在网箱中孵化虾苗、培育虾种。结果:亲虾培育的成活率达96%、♀虾的抱卵率达94%、抱苗率达98%、孵化率达77%、每尾♀虾平均出苗220尾、每平方米出0.8cm的虾苗达4300尾。虾苗从0.8cm培育到3cm的成活率达79.99%,每m2出3cm的虾苗达3466尾。  相似文献   

18.
1 越冬亲虾的后期管理进入三月份越冬亲虾进入后期管理阶段,越冬亲虾性腺开始逐渐成熟,此时应开始进行越冬亲虾的强化培育,水温开始缓慢升温。如果越冬累积水温稍高,可到3月中旬左右升温,大体上每10天升温1~2℃。随着水温的缓慢上升,亲虾新陈代谢趋于旺盛,摄食量随之增  相似文献   

19.
1亲虾培育设施和水处理技术亲虾培育室:要求可调光、保温、防漏、通风、耐用。亲虾培育池:采用半埋式室内设计,以长方形或方形,大小为20~30 m2,深1.0~1.2 m为宜。消毒处理:先将育苗池注满淡水,用30 mg/L草酸浸泡15 d左右;再用浓度为50%的盐酸或硫酸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最后用  相似文献   

20.
亲虾培育的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笔者6年的亲虾越冬经验,把亲虾培育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亲虾暂养(专养)期、亲虾越冬期、亲虾促熟期与亲虾产卵期。并对如何提高亲虾质量与越冬成活率有关技术进行探讨。一、亲虾暂养(专养)期由于近几年大面积的虾病蔓延及二季或多季虾养殖的发展,中国对虾商品虾的起捕时间越来越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