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云南深度贫困区域多集中在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农业大学在对深度贫困区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作为扶贫攻坚的基本方法,根据贫困区域的资源禀赋及贫困人口状况,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农业产业发展动力、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农业产业生产组织形式、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了契合当地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扶贫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的区域政策、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扶贫的内在传导机制等,增强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实现了脱贫致富从短期效益到长期效益、从"输血"到"造血"的质的转变,为科技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层次研究上海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的关联性,利用1988—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复杂网络与空间分析方法,从创新网络整体结构、关键节点的比较及其空间结构等方面,剖析了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网络联系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潜力。主要体现为:农业创新合作主体逐渐增加;农业创新网络规模和密度急剧增加;上海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驱动主体作用明显高于企业。进而提出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涉农科技主体运行机制。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合理分配资金,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成果共享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2)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跨区域合作。上海可以借助于其他地域,特别是适合农业发展的区域,对上海的农业科技进行实地检验;其他区域可以依托上海的人才、资本、技术等优势,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从黄连及其药用价值着手,研究其传统知识、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以及涉农专利、商标等农业知识产权资源。分析黄连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连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但是农业知识产权却存在着界定模糊、申报数量少、质量较低、侵权严重等问题。创新成果蜂拥而至与涉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究其原因,农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农业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与产权申报动力不足、涉农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违法现象突出、政府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监督环节薄弱。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维权意识、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扩大涉农企业知识产权应用广度与深度、健全政府农业知识产权法制,才能促进农业知识产权的量质齐飞,助力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管理》2019,(6):64-67
农业科研单位拥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特别是科技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文章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推广项目+"、"首席专家+帮扶负责人+帮扶专家组+困难村"、"院地开放合作"等科技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得出加快政策创新、加强科研创新、加强以贫困地区需求为导向的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科技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安化县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本文介绍我国边销茶与茶马古道概况,从地理标志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方面,分析安化边销茶(黑茶)农业知识产权,并从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传承、农业科技创新、茶马古道文化传承、“一带一路”战略、智力精准扶贫等方面,探讨该边销茶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护与运用农业知识产权,能推进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知识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中药材道地性保护、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等。科技创新是质量兴农的根本动力、绿色兴农的重要支撑、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金银花及其药用价值,研究其农业知识产权资源,分析金银花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下金银花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由农业部主导成立,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涉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着力解决农业全局性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和区域性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的非法人合作组织。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创新联盟成立的背景、发展历程与工作实践,并结合当前的国家需求,提出了推动创新联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由农业部主导成立,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涉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着力解决农业全局性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和区域性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的非法人合作组织。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创新联盟成立的背景,发展历程与工作实践,并结合当前的国家需求,提出了推动创新联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琴  王卉  刘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18-223
基于专利视角从宏观(江苏省总体)、中观(地级市)、微观(IPC分类、创新主体)3个层面运用专利生命周期指标、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动态.结果表明,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进入新一轮成长期;专利授权主要集中于动物养护管理工艺、植物的栽培管理工艺和人工化学及生物制剂等领域;专利申请人以企业和大学为主;三大区域农业专利授权创新差异呈下降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比区域之间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专利作为农业科研中最具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技术载体,对于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保障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一系列举措,农业专利申请数量与授权数量稳步增长,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的农业专利获得授权,农业专利申请与保护总体成效显著.该文对2010—201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利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首先分析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了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凝练出相应的借鉴与启示。研究表明,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以企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密切相关;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涉农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支持力度较弱、缺乏深层次的协作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涉农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区域性贫困根源,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智力资源开发等角度,讨论了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涉农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区域性贫困根源,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智力资源开发等角度,讨论了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业专利视角对湖北省涉农企业家创新精神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涉农企业家缺乏高端专利创新精神;涉农企业家专利创新精神远不如高校及研究所;涉农企业家创新精神受到现行专利管理体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访谈调研为基础,分析提出福建省农业科技扶贫包括科技源、增长极、组织型等3种主要组织特征,归纳总结科技扶贫的科技创新、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合作经营等4种主要做法及其成效。并从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加快职业农民及带头人培养、选择优势产业与发展模式、加快品种技术推广、提高贫困户参与度、"互联网+"等6个方面提出促进福建农业科技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管理》2015,(5):75-77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发展滞后问题,分析了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作用。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实施推广项目、科技创新、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企合作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渠道,与区域农业发展密切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期为创新和完善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从加强顶层设计、集聚多方资源等方面列举了区域协同创新措施,阐述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牢固树立三地协同发展"一盘棋"思想、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稳定支持模式、引领和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等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对策,以期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专利属知识产权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农业专利的保护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保证。几年来,我县农业专利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增加和专利成果转化率提高,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创新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县申请专利199件,国家授权专利15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 3件,专利成果转化率为45%,知识经济暂显活力。本文作者就专利工作必须克服传统经济观念等负面因素影响,激活农业专利推动科技创新,完善本县知识经济政策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点。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知识产权申请与批准量迅速增长,但由于鉴定技术以及法律条文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无疑是保护创新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保护和调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需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