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奶牛胚胎移植的需要,同期发情处理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生产。同期发情处理可使奶牛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发情,从而有利于集中进行观察发情、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同期发情也是治疗奶牛若干繁殖障碍疾病的有效方法。常用的奶牛同期发情的方法有:(1)注射前列腺素F2_a(或类似物)法、(2)阴道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提高嵩明县奶牛受胎率,提高养殖户使用优质冷冻精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优质奶牛的引进和推广运用力度,改善牛群品质,提高乳品质量,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节本增效,增加养殖户收入,加快嵩明县奶牛现代化养殖进程,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做好发情鉴定母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约18 h。25%的母牛发情症候不超过8 h,下午到翌日清晨前发情的比白天多。发情而爬跨的时间大部分在下午18:00至翌日凌晨  相似文献   

3.
<正>现阶段奶牛养殖过程中,由于营养和饲养管理等原因,普遍存在奶牛产后发情延迟和奶牛隐性发情的情况,这已成为奶牛繁殖的一大障碍,如处理不好会大大增加奶牛空腹天数,极大影响奶牛养殖的效益。发情鉴定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是一个难题,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而错过配种期,增加空腹天数,延长产犊间隔,降低繁殖效率。使用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和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缺点。在兽医临床实  相似文献   

4.
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优秀种公牛遗传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准确、及时的发情鉴定是奶牛人工授精的基础,然而,由于奶牛产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发情鉴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情鉴定方法不科学等,实际生产中母牛发情检出率较低,影响了产后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减少母牛发情鉴定工作量,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甚至不用发情鉴定而直接定时输精,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本文综述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奶牛繁殖和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月份和精液类型对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奶牛后第一情期受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3头产后60 d以上不发情和产后配1~3次仍未受胎的奶牛,不检查卵巢直接利用激素生源2+1进行同期发情处理.1~3月份处理41头奶牛,6~8月份处理52头;其中,利用性控精液配种58头,常规精液配种35头.[结果]表明:经定时...  相似文献   

6.
奶牛养殖小区在我国奶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试验在炎热的夏季对奶牛小区中不同养殖户的奶牛采用CIDR+PG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奶牛同期发情率达86.67%,效果理想,今后小区奶牛生产中可以采用此方法安排奶牛产犊、产奶时间,增加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奶牛发情鉴定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是一个难题,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而错过配种期,延长产犊间隔,降低繁殖效率。使用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和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缺点,提高繁殖效率,便于配种员的操作。本文对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在奶牛上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奶牛场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同期发情和性控胚胎移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2月份到2009年5月份,在廊坊市禾田田野牧业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奶牛同期发情和性控胚胎移植试验。同期处理受体牛104头次,发情91头次,同期发情率为87.50%。对其中的74头牛进行了性控胚胎移植,准胎37头,准胎率为50.0%。结果表明,使用同期发情和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增加了低产母牛的利用价值,增加了生产效益,加快了我市奶牛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的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传统高耗低效的发情鉴定方法制约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定时输精技术虽跨越了发情鉴定环节,但未获得理想的受胎率。本文对奶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雌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等对卵泡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展开论述,并分析了奶牛体温的性周期变化规律及外源激素对体温的影响,为优化提高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及推动奶牛养殖业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黑龙江省两个牛场(I、II)产后实施同期发情的奶牛共48头,根据试验奶牛产后40 d内发情表现分发情组(E)和乏情组(A)。E组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3头(EE)、不发情组10头(EA);A组也再分为同期发情后发情组10头(AE)、乏情组15头(AA)。通过A和E组实验牛的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A组奶牛的初配天数明显高于E组;(2)三针和五针同期发情处理后乏情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都低于发情组奶牛,两组奶牛五针法的效果优于三针法;(3)与E组相比,A组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平均利润损失1 242.5元/头。因此,奶牛产后乏情对同期发情应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同期发情是家畜快速扩繁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家畜胚胎移植的重要环节,为家畜品种改良、加快育种进程及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期发情可调控家畜发情周期,提高母畜利用率,同时促进了冷冻精液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山羊同期发情技术尚不成熟,平均同期发情率在75%左右,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制约了我国山羊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效率。笔者对我国山羊同期发情机理、技术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母牛受胎率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奶牛情期受胎率波动很大,现将提高受胎率的方法归纳如下:1 提高配种员技术水平与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必须加强对配种员的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并强化对配种员的管理,采取年度情期受胎率、一次配种受胎率指标考核,按考核成绩发放上岗证,持证上岗。2 掌握母牛发情、排卵、适时配种  要达到适时配种,必须通过直肠、阴道检查,了解母牛发情征候和排卵规律,做好母牛发情配种记录,建立预测发情制度。3 注意精液的质量,严格精液管理 要提高精液质量,其一,要养好…  相似文献   

13.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牛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发情鉴定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是一个难题,容易因发情鉴定不及时而错过配种,增加胎次间隔天数,降低繁殖效率。使用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不需要发情鉴定,即可定时进行输精,减少因安静发情造成的漏配,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3组84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结果表明: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是成功的;用氯前列烯醇处理2次的奶牛,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1次的奶牛,其同期发情率、受胎率明显提高;同时,氯前列烯醇对奶牛持久黄体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对奶牛发情行为及时检测,可以有效帮助养殖户对奶牛进行适时配种及产犊管理,并延长泌乳期,从而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奶牛发情人工检测方法由于对人员经验要求高及劳动强度大,已经不适合集约化养殖农场的需求,因此本文引入机器视觉算法.该方法设计了针对奶牛监控视频反映的发情行为实时检测算法,通过对背景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切割和爬跨行为自动检测等模块的综合处理,针对奶牛监控图像进行动态图像监测,从而实现对奶牛爬跨行为的有效检测,科学判断奶牛发情行为的发生,辅助奶牛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提高肉牛和奶牛生产的工作中,一个主要的困难是对肉用哺乳母牛和大群奶牛的发情鉴定。近期有关牛的同期发情的研究证明,可能做到在预定的时间对牛进行授精,而不需经过发情鉴定。这一技术促进了人工授精,并有利于计划配种,使母牛在一年中最适当的时间内,均匀地成批生产犊牛。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PGF)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 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奶牛养殖户中因不发情、发情紊乱、阴道炎、子宫炎、持久黄体等疾病造成不孕,使奶牛养殖户蒙受不少经济损失,笔者用中药复方对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进行治疗,实验表明:该中药对奶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模式下,高产奶牛繁殖障碍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瓶颈。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研究人员先后开发了同期发情、预同步、双同步等繁殖调控技术应用于生产,但奶牛配种受胎率(特别是夏季热应激状态下)仍有待提升。抑制素免疫技术通过注射抑制素抗原,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以中和抑制内源性抑制素,从而促进卵泡发育、调控母畜繁殖性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完善,抑制素免疫结合同期发情技术已经在提高奶牛超数排卵、配种受胎率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优异的应用效果和前景。文章基于我国奶牛繁殖性能不断下降的现状,讨论如何应用抑制素免疫技术低成本、高效地促进卵泡发育、提高胚胎质量和配种受胎率,并评价和探讨其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