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最重要疾病之一,病原菌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其最主要的病因。目前,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仍然是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及大量滥用,导致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菌株呈不断增多趋势,甚至出现超级耐药菌株,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文章从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现状、耐药变化规律、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规范临床使用抗生素和进一步提高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奶牛隐性乳腺炎是危害奶牛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困扰养殖业的一大难题。目前最常规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耐药现象较严重。本文从镇江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随机抽取60头奶牛、150个乳区取样,对疑似隐性乳腺炎的样本分离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耐药谱。结果发现本地区引起奶牛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未发现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红霉素、先锋霉素VI、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已有广泛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和耐药性的情况。方法:进行了药物过敏实验和病原菌的实验分析。结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各有不同,而不同的情况有着相对不同的病菌耐药。结论:奶牛的乳房炎有着多种的细菌感染情况,而且耐药情况也各有不同,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选择药物治疗十分重要,时为了更好地避免出现耐药情况,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仍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长期、大量、盲目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这给临床上处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引起区域内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是有效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试验采集吉林地区某奶牛场临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当前奶牛养殖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具体的控制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并且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源大肠杆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犊牛腹泻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牛源大肠杆菌属于环境病原菌,粪便是其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检出率的高低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很大关系。近些年随着养牛业集约化的发展,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犊牛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治疗方面,由于抗生素不规范的使用,造成牛源大肠杆菌耐药问题频发,给该病的治疗造成困难,严重威胁人类食品卫生及公共卫生安全。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源大肠杆菌性疾病的流行,对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致病因子、血清型、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分离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牛源大肠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付海超 《兽医导刊》2020,(4):198-198,217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防治最困难、花费最多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旨在对新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乳房炎奶牛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调查其中的大肠杆菌在奶牛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该菌的药敏试验和耐药检测,获得大肠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耐药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无菌采集奶样,冰盒保存,12h内送到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监测。结论:通过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预期测定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对牛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春夏季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对兰州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试验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对11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用16S rDNA手段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主要病原菌通过K-B纸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35.5%)、金黄色葡萄球菌(16.1%)、无乳链球菌(14.0%)、停乳链球菌(7.5%)、乳房链球菌(3.2%)。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种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表现出高度耐药,对链霉素、红霉素表现为中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四环素表现为轻度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表现为敏感。本试验旨在为该牛场控制和治疗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上大量应用,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畜牧业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动物使用抗菌药导致大量耐药菌出现,一方面造成动物疾病防治屡屡失败;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源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肠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因此,食品动物源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全面综述了PCR、real-time PCR、基因芯片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多种痛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为此笔者利用实验室手段,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送检的乳样选择和接种适宜培养基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以确定病原菌感染,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上海市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无论对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还是提高畜牧业产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也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呈现出高水平、多重耐药、交叉耐药的发展趋势,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它可以造成疾病防治的失败;另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如果是病原菌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治疗的失败,如果是非病原性耐药菌则可能在人体中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病原菌而引发疾病,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四川雅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雅安地区的个体奶牛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薄弱,致使奶牛乳房炎经常发生.又因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泛滥使用,致使病原菌抗药性不断增多,给乳房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了解雅安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情况,笔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菌的免疫抑制以及日趋严重的耐药性,致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且治愈困难,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践表明,疾病的诊断是疾病病因和治疗之间最重要的一步。本文论述了奶牛乳房炎不同诊断技术方法,希望给养殖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主要采取抗生素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又带来严重的“乳中残留”和“耐药菌产生”等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用青霉素治疗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初次治愈率达50%,第2次治愈率为25%,第3次治愈率为15%以下。因此,抗生素治疗率降低,病原产生普遍的耐药现象,使该病的治疗变得更加被动。试验在对通辽地区科尔沁奶牛及蒙古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调查,为当地有效治疗该病,乃至科学合理地使用治疗药物,减少由乳房炎造成的生产损失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旨在查明引起我国奶牛主要养殖区乳房炎的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控提供参考。对326份临床型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用药敏纸片法对检出率较高的5种病原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4种263株菌,奶样中细菌总检出率为84.36%,与奶牛乳房炎密切相关的病原菌19种共21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1.37%。检出率较高的前5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杆菌(29.28%)、金黄色葡萄球菌(8.75%)、产色葡萄球菌(6.84%)、沙雷氏菌(4.56%)和屎肠球菌(2.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严重,耐药率为60%~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沙雷氏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基本一致;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等高度敏感,敏感率为67%~100%。说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给药时应交叉用药,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