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1养殖设施条件血鹦鹉鱼的养殖设施条件见表1。2养殖设施准备2.1室内养殖设施准备放鱼前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整,在鱼入池(入缸)前15d左右用15~20mg/L高锰酸钾泼洒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净。2.2室外养殖设施准备放鱼前对池塘进行修整、清淤,修筑池埂,在鱼入池前15d左右每用1 125~1 500kg/hm2生石灰或45~60 kg/hm2漂白粉(含有效氯约  相似文献   

2.
鹦鹉鱼是丽鱼科的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与火鹤(Cichlasoma citrinellum)杂交F1代,有血鹦鹉、元宝红、金刚鹦鹉几个商业品种(尚未在生物学上确认其品种地位),其中血鹦鹉最具代表性,最为普及,是目前在我国生产量和豢养量最多的热带鱼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对养殖设施、亲鱼培养、苗种生产、水泥池养殖、疾病防治,等五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血鹦鹉鱼的繁育孵化及工厂化养殖技术。血鹦鹉是由鲈形目、慈鲷科的紫红火口鱼[Cichlasoma synspilum(♀)]和红魔鬼鱼[C.citrinellum(♂)]杂交的子一代,俗称吉祥鱼、红财神、圣诞老人鱼,因全身鲜红、体形圆润、鳍条柔软、嘴似鸟喙而得名。血鹦鹉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且有"招财进宝"、"驱鬼镇宅"之意,成为观赏鱼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4.
正血鹦鹉鱼来自于雌性紫红火口鱼和雄性红魔鬼鱼的杂交子一代,是受市场欢迎的一类观赏鱼,养殖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但对其疾病防治的报道较少。本文就一例车轮虫病的发作及治疗过程做一描述,以供养殖参考。一、发病基本情况养殖场位于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观赏鱼养殖基地。养殖模式采用塑料大棚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养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塘,规格为14米×13米×0.65米=118.3米~3,具有完整的进  相似文献   

5.
(28±1)℃水温下,将体质量(8.75±0.88)g血鹦鹉鱼饲养在300cm×150cm×80cm的水泥池中,投喂含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饲料30d,观察血鹦鹉鱼的生长、体色、抗氧化指标和肝功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按1‰(A1)、3‰(A2)、5‰(A3)的比例分别与磷脂1‰(a1)、3‰(a2),维生素E 1‰(b1)、3‰(b2)混合。试验结果表明,A_1a_1组中血鹦鹉鱼体色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a_2组和A_3b_1组中血鹦鹉鱼黄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A_1a_1组外,对照组肝脏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b1组血鹦鹉鱼肌肉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b1组的相对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3b_1组血鹦鹉鱼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除A_3a_1、A_3a_2、A_3b_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A_2b_1和A_2b_2组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2b2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1a_2、A_2b_1、A_3a_1组血鹦鹉鱼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3a_1组血鹦鹉鱼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含3‰~5‰的玉米蛋白粉和1‰~3‰维生素E饲料可促进血鹦鹉鱼生长、调节体色、增强抗氧化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患病血鹦鹉鱼肾脏分离获得优势菌CVSX1,做分离纯化培养、生化与分子鉴定、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以期对该病有效预防和治疗。分离菌株血液培养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灰白色至略黄,周围有弱溶血环。经过涂片染色镜检,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圆形球菌,直径约为0.8~1.0μm,多数成堆,少数散在、成对或四联状排列。该菌株无荚膜或鞭毛,亦无芽孢,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可初步鉴定为木糖葡萄球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比对表明,菌株CVSX1与已登录GenBank数据库的木糖葡萄球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性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VSX1与葡萄球菌属的木糖葡萄球菌遗传距离最小。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木糖葡萄球菌CVSX1对血鹦鹉幼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应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木糖葡萄球菌CVSX1进行药敏检测,菌体CVSX1对磺胺嘧啶、青霉素G、诺氟沙星、四环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丁胺卡那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表现为中介。  相似文献   

7.
镢鱼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鳜鱼病毒(Siniperca chuatsi Virus,简称SCV)的鳜鱼体中分离病毒,提纯核作模板。通过RAPD法,和带酶切位点的引物进行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获得扩增带谱。从带EcoPI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产物中,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大小约为0.4和0.5Kbp的片段,经EcoRI酶切处理制备成带粘性未端的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UC19的EcoPI位点。EcoRI酶对重组子进行了酶切鉴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体色血鹦鹉鱼的色素细胞种类、数量及色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镜观察了体长7.0~10.0cm的黑、黑黄、黄、红4种体色血鹦鹉鱼色素细胞的形态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黑色血鹦鹉鱼通体分布树突状和圆点状两种形态的黑色素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颗粒,黄色素细胞较少,颜色较浅;(2)黑黄色血鹦鹉鱼体上的树突状黑色素细胞的中心胞体扩散,分枝细长,黑色素颗粒为棕色,聚集能力弱,黄色素细胞大颜色深且数量较多;(3)黄色血鹦鹉鱼体上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很少,黄色素细胞遍体分布,颜色深,有少量圆点状的红色素细胞,形状小,颜色浅;(4)红色血鹦鹉鱼体的黑色素细胞稀少,有少量的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遍体分布。(5)红色血鹦鹉鱼的肉、鳞片、鳍条和皮肤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3种体色的鱼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黑、黑黄、黄3种体色的血鹦鹉鱼的上述4个部位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探究色素细胞的发育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施振宁 《科学养鱼》2016,(10):79-80
正血鹦鹉是目前流行的淡水热带观赏鱼类重要品种之一,是由两种慈鲷杂交而成,其父本是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 Gtinther),母本是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 Hubbs)。杂交所得的F1代个体体形圆润、性情温和,上下颌无法完全闭合,有一种笑口常开的喜庆色彩,经增色后通体鲜红,尤其是在水族箱中群养时色彩甚是夺目,契合  相似文献   

10.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1.
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扩增红鳍东方鲀Vtg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了qPCR评估。结果显示:引物对VtgF-VtgR在qPCR扩增时,熔解曲线为单一尖锐峰;标准曲线分析显示:引物的扩增效率为105.32%,R^2值为0.999。上述结果说明该对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满足了qPCR扩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鲐鱼是中国近海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种,为准确理解当前资源状态和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文章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79至2019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利用贝叶斯状态空间产量模型对鲐鱼进行评估,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输入数据、模型参数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最大可持续产量为46.5万t,资源有83%的概率处于健康状态,种群未遭受资源型和捕捞型过度捕捞(当前相对生物量水平B2019/BMSY=1.160,当前相对捕捞死亡系数F2019/FMSY=0.773)。敏感性分析中,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和初始资源消耗率的先验分布基本不影响评估结果,而可捕系数恒定年增长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数据方面,一定的渔获量误报率不影响对鲐鱼资源状态的判断,而捕捞努力量数据选择时应纳入海洋捕捞从业人数数据,以得到较合理结果。在中国近海鲐鱼的养护管理过程中,为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降低不确定性,需要着重关注渔获量数据的质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7.2~28.5℃下,将初始体长为(3.6±0.2)cm的血鹦鹉幼鱼饲养在0.4m×0.5m×0.4m的水族箱中,投喂添加0%、0.25%、0.50%、0.75%和1.00%芦荟粉的饲料42d,研究芦荟粉含量对血鹦鹉幼鱼体色、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与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芦荟粉含量显著影响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P0.05),0.75%芦荟粉组血鹦鹉幼鱼平均褪色率比例最大(63.83%)。饲料芦荟粉抑制血鹦鹉幼鱼生长,随芦荟粉含量增加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下降,当芦荟粉含量为1.00%,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最小(1.55%/d);芦荟粉含量低于0.75%时,各组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芦荟粉水平对血鹦鹉幼鱼消化酶与免疫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芦荟粉能提高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饲料中芦荟粉的适宜含量为0.75%。  相似文献   

14.
《水库渔业》1984,(1):29-32,41
三道河水库位于湖北省南漳县城西3公里处,1966年建成。水库承雨面积770平方公里,总库容1.61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发电、养鱼、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海水鱼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s)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的部分cDNA序列。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其他鱼类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序列进行分析,设计了一对用于PCR扩增军曹鱼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然后以军曹鱼肝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一段长度为743bp的片段,该片段经纯化后,连接至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欧洲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覆盖区同源性为90.4%,该蛋白结构含有2个组氨酸保守区(HDFGH和HFQHH)和2个跨膜结构域,具有典型的△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PCR,RTQ-PCR)检测该基因在军曹鱼幼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现△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军曹鱼脑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再其次是心、肠、脾、肾、鳃;而肌肉和皮肤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脂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6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结论为,军曹鱼具有合成HUFAs的关键酶—△6脂肪酸去饱和酶,在其所有组织中以脑之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一、场址的选择,场址选择是决定养鱼基地命运的大问题,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实地勘测,然后进行方案比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建立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部分基因组文库,对筛选的含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设计了28对引物,筛选出5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并用这5对引物对中国对虾的养殖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这5个微卫星位点中,虽然.RS0871位点是多态位点,但其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比较低。其余4个微卫星位点可产生6~8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大小分布在142~364bp,基本上符合引物设计时理论产物长度。这些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的范围为0.7577~0.8064,表明它们都有较高的杂合度。仅有位点RS0956的观察杂合度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出入,其他微卫星位点的这两值基本相符。有4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值较高,在0.7180~0.7709。因此,除RS0871位点以外的4个微卫星位点均可用于中国对虾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这将为中国对虾品种选育、种系评估提供更多的微卫星DNA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鱼文化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也丰富多彩。《易》中有“贯鱼”一词;《诗经·陈风·衡门》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在上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9.
<正>1.材料病鱼和健康鱼均取自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新村,分别在发病池塘和健康池塘取病鱼和健康鱼,从尾柄处抽取血液,并立即带回实验室。2.方法血清分析采用日立702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结果病鱼和健康鱼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14.94%、17.92%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1)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11.9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体色的红值(a*)、黄值(b*)和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体表红值(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脂肪添加水平为14.94%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值(b*)在11.91%组达到最大值,与14.94%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体色亮度值L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游离脂肪酸(NEFA)在14.94%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蛋白(TP)在11.9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TBA)和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分别在11.91%组和14.94%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在一定虾青素含量的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提高血鹦鹉鱼的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虾青素的吸收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过高的脂肪水平则对虾青素吸收无益。综合分析各指标,推荐血鹦鹉鱼着色饲料(4‰虾青素)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1.91%~14.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