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目前市场常用的13种杀虫剂,采取自流式树干打孔注药法,进行不同药剂及浓度对速生杨树体吸收药液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0%氧乐果、30%乙酰甲胺磷、4.5%高效氯氰菊酯、1%甲维盐乳油吸收速率最快,注药后24 h其原液、1∶2浓度液均被树体吸收。40%辛硫磷、48%毒死蜱、5%啶虫脒、40%杀扑磷、3.2%阿维菌素乳油原液吸收速率比1∶2浓度液快,其他药剂原液与1∶2浓度液吸收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笔者探讨了杨树天牛的危害特点和防治难点,分析了树干注药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流式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不同用药量的防治效果不同,同一试药量随树木胸径的增大防治效果降低,树木胸径在10cm以下的最佳药剂比为1:3;胸径大于10cm时,胸径每增大2cm,则药量约增加40%.  相似文献   

3.
树干自流式注药法中影响药剂吸收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吡虫啉注干液剂,研究自流式注药过程中注药孔孔径、注药器通气孔孔径、树种、树干基径及季节等因素对药剂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注药孔孔径及树种对药剂吸收影响较大,其次为树干基径和季节,注药器通气孔孔径对药剂吸收的影响不显著.5mm注药孔孔径下树体对药剂的吸收显著高于2,3 mm注药孔,注药后10h树体对药剂的吸收一般可达6~8 mL;两种通气孔孔径(0.5,1 mm)下树体对药剂吸收的速度差异较小;9种树种对药剂的吸收能力依次为:毛白杨>白梨>李>侧柏>水杉>悬铃木、国槐、垂柳>合欢;树于基径对药剂吸收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国槐表现为基径较大的树体对药剂的吸收能力较强,侧柏与之相反,毛白杨不同基径树体对药剂吸收的差异不显著;5月份树体对药剂的吸收能力高于9月份.  相似文献   

4.
利用40%氧乐果乳油、10%吡虫啉水乳剂、40%毒死蜱乳油、40%杀扑磷乳油对危害杨树的膜肩网蝽进行树干打孔注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乐果防效最好,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为97.6%,防效达97.58%;10 d虫口减退率99.04%,防效达99.16%,明显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5.
新型专利技术在园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应用自流式树干注药器及配套药剂对国槐和垂柳害虫进行防治试验。该药剂对各参试害虫均有明显防效,该施药方法对参试树体无明显影响。试验证明该项害虫防治新技术在园林上应用具有环保、高效、杀虫范围广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树天牛是危害杨树的蛀干害虫。通过采用40%氧化乐果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方法进行杨树天牛成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乐果防治杨树天牛成虫效果好,有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用药60d后,每株树下累计平均死虫数9.8~17.1头,对照只有0.9头;与80%敌敌畏乳油、30%氯胺磷乳油相比,氧化乐果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用药20d后,天牛的死亡率为86.1%。  相似文献   

7.
厚朴害虫藤壶蚧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的速扑蚧,的氧化乐果,灭蚧灵等药剂,采取树干打孔注药、树干韧皮部涂药、树干去粗皮涂药、树干直接涂药等4种茎部内吸法,对为害紫油厚朴的藤壶蚧进行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达到100%,4种茎部内吸法中树干韧皮部涂药法有轻度药害,打孔注药法对树干有轻微损伤,且操作不便,采用氧化乐果树干直接涂药法防治...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沙地107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于生长季测定杨树在1d内不同时间和不同方位的液流速率和耗水量,分析杨树水分利用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树干东侧液流速率开始增大时间早于西侧1h左右,降低时间早于西侧40min,日周期耗水昼夜间没有明显的停止界限;杨树单木日耗水量与树干胸径和边材面积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Sig=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和0.8860;沙地杨树单木水分消耗量(蒸腾量)为8.44kg/d左右。从时间和方位尺度上了解杨树耗水特征,对北京市及河北坝上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蜡窄吉丁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蛀干害虫,对白蜡属多个树种和美国流苏树危害较重。为了防控白蜡窄吉丁幼虫,选择不同药剂组合对绒毛白蜡进行树干喷洒和打孔注药防治。结果表明:树干喷洒7种药剂组合的防效顺序为40%氧乐果>1%甲维盐+25%溴氰菊酯>5%高氯·甲维盐>5%吡虫啉+20%氰戊菊酯>20%氰戊菊酯>1%甲维盐>25%溴氰菊酯;打孔注射8种药剂组合的防效顺序为40%氧乐果+1%有机硅>1%甲维盐>5%吡虫啉+1%有机硅>5%吡虫啉+20%氰戊菊酯+1%有机硅>1%甲维盐+25%溴氰菊酯+1%有机硅>5%高氯·甲维盐+1%有机硅>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树干喷洒时,药剂的合理复配能够提高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林间防效;在打孔注药中,药剂的复配使用并未提高对害虫的防效。在2种施药方法中40%氧乐果都具有最好的防效,而使用打孔注药方式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的分布动态,以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e树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及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传导性能,其总残留量在树体不同部位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注药70 d后各部位总含量分布趋于稳定。各个取样时期,阿维菌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用药2 d时,三者间差异达到最大值,后期三者间差异逐渐减小;树冠上层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阿维菌素含量较树冠下层高,以上层南部最高。注药后105 d时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为0. 008 mg/kg,显著低于0. 01 mg/kg的标准,建议用阿维菌素注干药剂防治枣树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枣果采收期一般应大于10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