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矢车菊-3-O-葡萄糖苷能使B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25℃和30℃下,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的静态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3.7×104 L.mol-1,4.1×104 L.mol-1,结合常数为1.1×105 L.mol-1,1.5×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根据Fò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之间的作用距离约为5.6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85。热力学分析表明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存在疏水相互作用,矢车菊-3-O-葡萄糖苷对BSA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PAN与BSA发生了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辅证了PAN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ΔH和ΔS的值均小于0,表明两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力结合;圆二色谱法研究表明,PAN指示剂引起BSA二级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茜素紫(Alizarin-Violet,ALV)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特征。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相互作用常数的平均值为1.078×105L/mol,相互作用的ΔHθ、ΔGθ和ΔSθ的平均值分别为-8.030kJ/mol、-29.19kJ/mol和69.80J/K,作用位置为2.38nm,作用位点数为1.173。证实了在试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ALV与BSA可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为研究ALV的生态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和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以及ALV的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Diludin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iludine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Diludine对BSA的荧光作用及Stern-Volmer方程得到Diludine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K为1.23×106 L/mol(298 K)和2.27×104 L/mol(303 K)。根据Lineweaver-Buck,结合位点数为0.938 7(298 K)和0.674 03(303 K)。热力学参数△H和△S分别为1.84×10-3 J/mol和-1.91×103 J/mol,热力学数据说明Diludine与BSA之间主要以静电作用力与疏水作用力相互结合。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Diludine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4.58 nm。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吡啶甲酸铬(C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P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CP与BSA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器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研究了中性红(Neutral Red,N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NR有很强地箨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在25~43℃度时相互作用的生成常数K。B(平均值为4.250×10^4kJ/mol)、热力学参数(△H^θ、△G^θ和AS^θ的平均值分别为-6.432kJ/mol、-21.38kJ/mol和-48.68J/K)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为1.155)。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1个结合位点,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为3.38×104L/mol(298 K)、2.92×104L/mol(308 K)、1.56×104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试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水相合成法制备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量子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所得量子点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在近生理条件下研究了谷胱甘肽修饰CdTe量子点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试验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CdTe量子点形成了静态复合物,相互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而且CdTe量子点会引起HSA构象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聚肌胞(PP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对两者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PA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PPA与BSA的结合常数Kb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PA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表现为疏水作用力.PPA在BSA中的结合位点主要位于ⅡA中.Hill系数略小于1,表明PPA对BSA的结合为弱的负协同作用.此外还详细探讨了共存金属离子对PPA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光富  谭亚亚  李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04-11706
[目的]探讨克百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在pH 7.40 Tris-HCl缓冲体系下克百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并探讨了克百威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克百威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较强的猝灭作用为静电作用。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及温度的变化,判断其猝灭方式可能为静态猝灭。在25、37、50℃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SV分别为1.17×104、1.07×104和0.99×104L/mol,克百威与BSA按1∶1的比例结合。[结论]该研究对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克百威的体内转运与代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0.0~1.6 μmol/L),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乙草胺K= 1.17×103 L/mol,n=0.81;丙草胺K=1.46×102 L/mol,n=0.67;丁草胺K= 2.29×101 L/mol,n=0.50;异丙甲草胺K=1.49×103 L/mol,n=0.84.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头孢硫脒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表明:头孢硫脒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ⅡA中。通过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头孢硫脒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头孢硫脒与BSA作用前后BSA的构型变化。Hill系数nH<1,表明头孢硫脒有弱的负协同作用。此研究不仅对于揭示体内药物动力学问题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药物分子设计及新药开发等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光谱学的角度研究了有毒物质丙烯酰胺(A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0和室温条件下,AA可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有效地猝灭BSA的荧光,AA的加入影响了BSA的构象.通过荧光数据计算可得到AA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0.933)及表观绑定常数(KA=5.55×103 mol·...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防己诺林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6.11×104(25℃)、4.46×104(35℃)和3.84×104(45℃)。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6 nm(25℃)、2.73 nm(35℃)和2.48 nm(45℃)。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白藜芦醇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一种三氮唑类西佛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表明三氮唑类西佛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并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BSA构象的变化和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西佛碱与BSA的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镇静、睡眠类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巴比妥(P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h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Ph可以被BSA运输,结合位置位于BSA的亚结构ⅡA中,结合过程中对温度比较敏感,Ph与BSA的结合位点偏向于色氨酸。Mn2+、Cu2+、Co2+对Ph与BSA结合产生竞争作用,增强药效;Ni 2+和Fe3+对Ph与BSA结合产生促进作用,延长药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薛春霞  董社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855-3858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头孢地尼(CDR)、克林霉素(CLMC)、罗红霉素(RM)和卡那霉素(KLMC)4种抗生素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结合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同时以CDR分子为基体研究了BSA对药物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pH值试验条件下CDR、CLMC、RM及KLMC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2×105、1.24×104、1.38×103、1.04×103L/mol,用Scatchard拟合法求得CDR与BSA的结合常数为0.88×105L/mol,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烟酸(N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TA主要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下降.通过计算得出了在测定温度(T)为293和310 K时,NT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1.9和72.9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NTA与BSA之间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技术分析表明,NTA对BSA的构象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头孢西丁钠(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存金属离子对CS与BS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CS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CS在BSA中的结合位点主要位于ⅢA。Hill系数nH1,表明CS有强的协同作用。根据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S对BSA构象的影响。考察了Fe3+、Mn2+、Cr2+、Ni2+、Mg2+金属离子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CS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有影响,降低了其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双氯芬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按照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BSA的荧光强度与DFS的浓度在6.826×10-7~25.146×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8,平均回收率达102.59%.建立了测定双氯芬酸钠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