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找到更加适合当地骏枣生长发育的施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新疆佳木果树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骏枣示范园内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有机肥(T2)、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8P18K7)(T3)、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7P18K24)(T4)、常规施肥+生物炭(T5)、常规施肥+木本泥炭(T6)共6个处理,分别在5个时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测定骏枣园土壤、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枣果的品质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对枣果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T1处理相比,T3、T4、T5处理能显著提升骏枣各生育期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及叶片K含量;T5处理提升了不同时期枣果N含量,T2、T4处理显著提升了不同时期的枣果K含量,施肥处理能够使枣果N、P、K积累量升高,且最大值均出现在完熟期。在完熟期,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枣果的维生素C含量,增幅达28.26%;T2、T3、T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枣果的蛋白质含量,各处理增幅分别达到39.63%、33.01%、26.4%;T5处理提升枣果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结合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微生物菌剂,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灰枣果实品质的提升作用,为微生物菌剂的推广使用及当地枣园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灰枣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为对照处理,设有处理2(常规施肥+有机肥+N22P8P18K7)、处理3(常规施肥+有机肥+N22P8P18K11)、处理4(常规施肥+有机肥+N22P7P18K24)、处理5(常规施肥+有机肥+N22P8P3K24),将肥穴施于枣树根部;采集成熟期灰枣枣果样品并测其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入微生物菌剂,处理2对灰枣含水率、可滴定酸、纤维素、蛋白质、黄酮、总酚含量提升最明显,相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30.72%、33.18%、133.33%、248.46%、100.57%、93.55%;处理3对灰枣葡萄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糖酸比提升最明显,相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16.37%、73.91%、58.10%;处理4对灰枣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食率、果糖、蔗糖、果胶含量提升最明显,相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29.93%、6.43%、14.82%、7.88%、1.26%、2....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灰枣枣果品质情况,以不同土壤类型为基础,选择5种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灰枣枣果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来看,平均单果质量、枣果可食率、可溶性蛋白质、果肉密度、可滴定酸、P含量差异较小;可溶性糖、糖酸比、单宁、N含量、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差异较为明显;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得4个公因子,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能较为全面客观反映枣果品质。通过公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可知,潮土条件下灰枣枣果品质最好,其次是沼泽土、风沙土、草甸土、灌淤土,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灰枣枣果品质不同单项指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库区内农业种植施肥策略直接影响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成效。以长县县合溪水库库区为例,选择库区内香樟、银杏和榉树等3种主要种植苗木为田间试验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土壤肥量策略(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与苗木生长和需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没有明显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流失,但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对于苗木茎粗、新梢粗度和新梢长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处理(CK)、风干鸡粪(CM)、有机无机复合肥(OIC)和生态有机肥(BIO)处理对定植大果榉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大果榉地上部生长指标(株高、胸径和叶面积)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M、OIC和BIO处理均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其中BIO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与CM和OIC处理相比,BIO处理初期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对较低,而有机质含量在整个观测期均表现出较高水平;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大果榉株高、胸径和叶面积增长率,其中BIO和OIC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遴选出影响灰枣果实矿物元素形成的关键因子,分别设计了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就不同处理下的气象因子及土壤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OM)及酸碱度(p H)对灰枣果实中的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和铜(Cu)等矿物元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显著性、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枣果中矿物元素含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 H值的升高,有利于枣果中Mg和Mn含量的增加;平均湿度相对较高,对枣果中Fe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土壤N含量能有效增加枣果中Cu的含量;枣果Ca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平均湿度差、OM、N、平均最低温度及平均最小湿度,Ca含量与OM和平均最低温度间均有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影响枣果Zn含量的因素依次为N、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差、平均温度差和OM,其中Zn含量与N和OM间均存在负相关,而与上述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骏枣’枝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控制枣树的旺长,科学调节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为红枣生产中合理利用矮壮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年生‘骏枣’为试材,就喷施低浓度(100 mg/L)、中浓度(133 mg/L)、高浓度(200 mg/L)的矮壮素对‘骏枣’枝梢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试验,调查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的枣吊长度、节间长度、叶片数与结果性状指标(枣吊结果数、单果质量、制干率)和枣果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喷施不同浓度的矮壮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其枝梢的旺长,提高果实品质。喷施矮壮素60 d后,3个浓度的矮壮素处理与对照间枣吊增长量和叶片数都呈极显著性差异,其枣吊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CK(喷清水)低浓度(100 mg/L)中浓度(133 mg/L)高浓度(200 mg/L);矮壮素处理的叶片数,中浓度处理与低浓度、高浓度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高浓度和低浓度处理的单果质量与对照的相比分别高13.03%和8.19%,且与对照间均呈极显著性差异;高浓度处理的制干率最高,与对照间呈极显著性差异;枣果的酸度和Vc含量受矮壮素的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8.79%与19.81%。就品质指标而言,喷施高浓度矮壮素的效果最佳,明显地提高了枣果中的Vc含量,降低了枣果的酸度,提高了枣果的品质。【结论】喷施200 mg/L的矮壮素的效果最佳,能够促进叶片和果实的生长,显著抑制骏枣枣吊的生长,缩短枣吊的节间长度,增多枣吊结果数,增加单果质量,提高枣果中的Vc含量,降低枣果的酸度,提高枣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处理对金丝小枣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以金丝小枣树为试材,设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A)、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B)、喷施20%吡虫啉微乳剂2 000倍液(C)及对照(CK)4个处理进行不同药剂和施用方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发生较重的金丝小枣主要害虫有枣尺蠖、日本龟蜡蚧、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及绿盲蝽蟓。A处理、B处理、C处理均对枣尺蠖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药10 d后,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8.15%、79.04%和98.77%,均极显著高于CK,而A处理和C处理的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B处理和CK,A处理和C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A处理对日本龟蜡蚧防治效果最好,用药20 d后,A处理的虫口减退率达到了99.05%,而B处理、C处理和CK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81%、11.66%和0.32%;A处理对枣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好,A处理的虫叶率为3.17%,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A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虫果率仅为1.80%,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A处理对绿盲蝽蟓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虫叶率仅为4.48%,极显著低于B处理、C处理和CK。因此,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对枣尺蠖、日本龟蜡蚧、枣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及绿盲蝽蟓的防治效果均最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及叶片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以‘赣无’油茶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施用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油茶林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磷以及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与CK相比,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46.36%、20.11%、11.29%。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季节变化虽不完全一致,但均在秋季含量最高,夏季含量最低。ZYF、FHF和YJF处理油茶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CK相比年平均量依次增加321.55%、162.29%、133.45%。随着季节变化,CK、YJF和FHF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从春季到冬季呈递增趋势,ZYF处理中按照土壤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磷年平均量分别增加197.73%、163.78%和135.60%。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按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均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ZYF、YJF和FHF与CK相比油茶叶片全磷年平均量依次增加27.24%、26.66%、18.89%。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全磷含量季节动态变化较为复杂。由相关分析结果得出,不同肥料处理油茶林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油茶叶片全磷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置香菇废菌糠、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5 a施肥处理后,施用废菌糠和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施肥前增加30.12%和37.18%,其有机质含量比单纯施复合肥处理分别高出36.13%和34.87%;3个处理的速效N含量比施肥前增加27.78%~31.53%,施复合肥导致土壤p H下降16.08%,而施废菌糠或有机肥土壤p H分别上升5.60%和2.28%;3个处理的板栗产量相近,但是使用废菌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对元谋燥红壤土壤肥力与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分别在燥红壤中掺入稻壳(DK)、烟秆(YG)、橡胶木(XJ)3种不同的生物炭,每种生物炭共设置5个处理梯度(按炭土比1%、3%、5%、7%、10%添加),外加无生物炭添加的对照CK共1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燥红壤土壤肥力与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10%处理土壤全磷较CK提升207.15%;烟秆生物炭10%处理对土壤全氮和速效钾较CK分别提升337.54%与360.56%;橡胶木生物炭10%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较CK处理分别提升247.98%与394.36%。3种供试生物碳15种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下降24.89%-136.58%;土壤脲酶较CK处理除XJ1、XJ3与XJ7提升54.83%、3.22%和38.71%以外,其余各处理均比CK处理较低;土壤蔗糖酶活性较CK处理除YG10处理提高8.77%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处理水平。15种处理中橡胶木炭1%处理下的番茄植株生物量、根系体积、产量都达到最高,较CK相比分别提高120.00%、202.49%和368.62%。可得结论,生物炭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元谋燥红壤的土壤肥力,增加番茄产量,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元谋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品种赤霞珠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条件下,葡萄果肉、果皮、种子、葡萄果梗中多酚含量有所提高。幼果期(花后30 d),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1提高了8.9%、7.2%、8.2%、8.2%,比CK2提高了19.0%、8.1%、7.0%、6.3%;转色期(花后70 d)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1提高了46.8%、12.3%、7.2%、15.4%,比CK2提高了42.3%、4.7%、5.2%、10.5%;成熟期(花后110 d)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1提高了46.1%、-25.7%、-10.4%、6.8%,分别比CK2提高了86.6%、9.8%、29.8%、1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果肉花后30 d的总酚含量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他不同时期各部分总酚含量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共设置4种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其对竹笋中的氨基酸、草酸、单宁、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的影响。施肥处理为有机肥(O:蚕粪+菌棒残渣6 600 kg·hm~(-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4%、2.3%和2.9%);复合肥(F:毛竹专用肥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25∶13∶8);有机肥+复合肥(O+F:有机肥2 4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变化趋势为O+FFOCK;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为OFO+FC;,pH则是OO+FCKF。笋中蛋白质以O+F处理为最高,比F、O和CK各处理增加9.37%、17.45%和5.42%。笋中氨基酸和单宁以O+F处理最高,分别为36.1 g·kg-1和17.8 g·kg-1,其次是F处理,均与CK处理达到了显著差异。笋中草酸则以F处理最高,其次是O+F处理,分别为22.45 mg·g-1和21.24 mg·g~(-1)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增加了33.87%、41.49%;粗纤维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笋中粗多糖以O处理为最高6.7 g·kg-1,且与F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脂肪与其他各类指标变化趋势不同,以空白CK最高,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之,施肥有利于增加笋中氨基酸、草酸、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而有机肥处理有利于粗多糖的的累积;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笋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受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喷施赤霉素对灰枣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增强作用,40 mg/kg的处理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吊果比、单株产量喷施激素的样株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 mg/kg处理的单株产量最高。处理组的病果率、裂果率显著高于对照,这是由于喷施赤霉素使细胞生长过快,果实细胞内有机物尚未充实便进入失水期并且赤霉素能使细胞壁里Ca+2的水平下降,使细胞壁不易伸展,增加了裂果和缩果病的比率。处理叶片中钾元素含量比对照低22.9%,叶片氨基酸处理高于对照22.7%,处理枣果维C含量比对照低30.6%,枣果总酸含量处理比对照高46%,这是由于施赤霉素降低了枣树对钾元素的吸收,缺钾继而使枣果弹性变差,枣果果肉不紧实,口感下降,喷施赤霉素使维C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增加,导致枣果口味变酸,影响的枣果的鲜食口感。  相似文献   

15.
保水生物复合肥对丁香和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法,进行了保水生物复合肥对丁香和樟子松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丁香试验区处理比对照提高6.7%,樟子松试验区处理比对照提高0.81%;(2)土壤微生物总数(×106个/g干土):两树种试验区施肥处理分别是对照的319.9%和20.6%;(3)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mg/kg):丁香试验区施肥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48%、52.9%和44.3%,樟子松试验区分别提高61.9%、35.3%和35.2%;(4)丁香苗木地径和苗高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135%和94.8%,樟子松苗木地径和苗高分别提高97.7%和44.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杉木大径材的需求,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和杉木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明显;测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有效促进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积累,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采取间伐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杉木大径材胸径的生长,两年平均增加了3.43 cm,其中:平衡施肥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1.03 cm;间伐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2.4 cm。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实施间伐与测土施肥相结合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县行政区域内土壤调查为基础,考虑毛竹林土壤养分收支平衡和竹林生态经营特点分类配方,设计实施农户参与的毛竹林测土施肥方案。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测土分类施肥与对照相比,单位投入产出比从1∶2.3降低到1∶2.99,投入增加66.42%但产值增加99.23%;化肥用量减少23%,经济和生态表现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10年生壶瓶枣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对枣树结果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于增加枣吊数量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非木质化和木质化枣吊的吊果比,较对照提高了50%左右;同时增加了果实的数量、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80%,50%和150%;施肥处理能够影响果实中的Vc含量和糖酸比.  相似文献   

19.
探明指数施肥对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可为其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共6个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30天,共施肥5次,每30天对苗木的苗高、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结束后,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杂交新美柳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表现较大,EF2处理的苗高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36.40%;EF1处理的地径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21.63%。EF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F和CK,其中EF2处理表现最好,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96.86%、84.31%和157.60%。综上,指数施肥3.0 g株-1施氮量和19.99 g株-1多元复合肥是杂交新美柳1年生培育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迁安市铁尾矿为基质,通过苜蓿和紫穗槐盆栽试验,研究铁尾矿与无机肥、土壤、有机肥(猪粪)的不同基质配比在短期内对豆科植物苜蓿和紫穗槐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铁尾矿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猪粪施肥处理下2种植物出苗率较高,分别为72%和52%,掺土处理效果整体好于施肥处理,当掺土25%时,苜蓿、紫穗槐出苗情况已大有改善,出苗率分别为86%、71%;掺土处理对紫穗槐、苜蓿的叶绿素和蛋白含量影响更显著,当掺土25%以上时,二者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直至全土处理达到最大值(36.33mg/g、33.79mg/g);苜蓿在掺土量达到25%、紫穗槐在掺土量达到75%时,植物蛋白含量开始明显提升,分别为4.12%、4.52%;紫穗槐的平均株高(28.82cm)、生物量(9.35g)、根冠比(1.31%)等生长指标均高于苜蓿(15.70cm、8.14g、0.55%);掺土处理对2种植物各生长指标作用显著,其中25%掺土处理就开始有明显提升;1%猪粪促进植物生长;5%以上猪粪施用量抑制植物成活及生长;尾矿中添加土壤比补充肥料更有利于苜蓿、紫穗槐生长,但25%掺土和无机肥混合配比也能促进苜蓿和紫穗槐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