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P<0.05),3091m处与粗粉粒含量正相关性显著(P<0.05),2551m处与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只在海拔2551m处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不同林分土壤机械组成及其肥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为研究对象,对2种土壤在质地、结构与肥力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与橡胶林的土壤在机械组成上差异较大,达1%的极显著水平;季节雨林砂粒含量较高,粉粒与粘粒含量相对较低,3个剖面0~100 cm不同深度层次3种土壤颗粒所占比例平均为砂粒47.76%~57.43%,粉粒22.75%~23.69%,粘粒19.53%~29.50%,因此属于砂质粘壤土类型;相对于季节雨林,橡胶林砂粒含量较低,约占25.09%~31.88%,而粉粒、粘粒含量相对较高,其中粉粒约占33.33%~36.84%,粘粒约占31.29%~41.58%,因此属于粘壤土;2种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全K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呈正相关,并且橡胶林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明显要高于季节雨林,因此可以初步判定橡胶林的土壤肥力大于季节雨林.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粒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结构与土壤稳定性的关系,分析了油蒿植冠微环境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占总质量的81.51%,其次是粉粒,占16.66%,粘粒含量最少,占1.83%,有机质平均含量4.52 g/kg,总氮平均含量0.19 g/kg,受油蒿植株形态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不同方向、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1.694至1.876之间,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粒、粉粒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颗粒单元,其含量及组成与土壤抗侵蚀性密切相关,在对油蒿群落进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油蒿植冠微环境下表层土壤粒径特征。  相似文献   

4.
荆条灌丛下不同林木幼苗根周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地区荆条灌丛下,不同林木幼苗根周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以粉砂壤土为主,土壤粘粒含量较少;荆条灌丛冠幅内林木幼苗根周土壤粘粒与粉粒体积百分比高于冠幅外,砂粒体积百分比则低于冠幅外。栓皮栎幼苗根周土壤分形维数值侧柏幼苗根周土壤分形维数值,荆条灌丛冠幅内外不同林木幼苗土壤的分形维数差异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砂粒(50~2 000μm)显著负相关,与粘粒(2μm)和粉粒(2~50μm)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速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理县凉台沟3种不同林型(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和冷桦混交林)0~4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其大小冷桦混交林>桦木纯林>冷杉纯林。(2)各林型土壤机械组成颗粒含量的变化均是砂粒>粉粒>粘粒;土壤中砂粒含量为冷杉纯林>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则呈现相反的趋势。(3)土壤p H值介于5.3~5.8之间,3种林型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冷杉林的p H值最低,混交林的p H值最高;(4)3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其含量表现为:桦木纯林>冷桦混交林>冷杉纯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粒径分布是影响土壤性质的指示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并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方法】以滇中尖山河流域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园地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其土壤剖面(0~10cm、10~20 cm、20~30 cm)的颗粒组成、活性有机碳(A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分有机碳(LFC)、总有机碳含量(SO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园地不同土层土壤粒径中粗粉粒的平均含量均在整个土层中所占比例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3.13%、52.92%、41.70%、41.17%;不同土层土壤AOC、POC、LFC、SOC均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园地林地坡耕地荒草地;土壤有机碳与砂粒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坡耕地土壤在利用过程中,可增加耕层砂粒和粗粉粒含量,改变其机械组成,人为改土培肥,提高作物产量;退耕还林以及在荒草地种植农作物可作为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不仅可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也是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土壤肥力、提高碳储量以及实现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不同侵蚀场地土壤颗粒分布及可蚀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南喀斯特最为典型的坡地、洼地和落水洞为研究单元,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坡地、洼地和落水洞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和土壤可侵蚀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布,坡地为砂粒(42.25%)>粉粒(36.33%)>黏粒(21.42%);洼地为粉粒(51.80%)>砂粒(32.61%)>黏粒(15.59%);落水洞为粉粒(51.65%)>砂粒(31.67%)>黏粒(16.68%),坡地以砂粒为主,洼地和落水洞以粉粒为主。土壤可侵蚀性K值变化范围:坡地为0.07~0.22,洼地和落水洞分别为0.26~0.33和0.25~0.32,坡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强于洼地和落水洞。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可侵蚀性K值与砂粒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侵蚀沉积易形成质地较细,结构良好的土壤,但形成的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易发生二次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煤业南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栽植不同年限的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土壤肥力进行调查,通过采样分析,对排土场栽植沙棘林下、覆土植被天然恢复区边坡及天然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机械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样地以砂粒含量最大,细粉粒最小,栽植沙棘7 a后可显著降低砂粒含量(P0.05),提高黏粒含量;随栽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表层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p H值趋于中性,速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碱解氮、速效钾与土壤砂粒含量及p 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粗粉粒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内蒙古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地带矿区排土场栽植沙棘林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0.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粒度组成与速效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粒径分布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以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机械组成及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被从低覆盖度到中覆盖度,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分别增加50%、66.55%,差异显著(P0.05);3种植被盖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向表层聚集,中覆盖到高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5.73%,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土壤养分与粒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植被盖度与粉粒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8。土壤粉粒与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低、地表裸露的地区极粗砂含量增加,较细的沙粒含量降低,引起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温宿县春季萌发受抑早实核桃园作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不同土层土壤进行粒度和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宿县春季萌发受抑早实核桃园与对照土壤均主要由细沙和粉粒组成,总体属于壤土或沙土质地;土壤以粗组分为主,分选性很差;萌发受抑核桃园土壤总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不同土层之间含盐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盐分含量与机械组成有很强的相关性,与沙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农田、撂荒草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trac S35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样品粒径,利用土壤分形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撂荒草地以砂粒为主,农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和次生林以粉粒为主;次生林、人工乔木林黏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撂荒草地最小;次生林、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粉粒体积分数最大,且显著大于农田与撂荒草地;砂粒体积分数则与粉粒相反。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依次为撂荒草地<农田<人工灌木林<次生林<人工乔木林;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土壤物理学和分形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粗骨土的结构特征,各种植物群落的土壤中以粗砂粒含量最高,细砂粒含量次之,而石砾含量和粉黏粒含量较低;2)防护林群落具有显著地改善土壤颗粒组成和提高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作用,其作用程度为针阔叶(赤松+麻栎)混交林依次高于阔叶林(刺槐纯林、麻栎纯林)和针叶林(赤松纯林);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粉黏粒(粉粒及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和粗砂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石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沂蒙山区水土保持植被类型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层采集水青冈林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等物理性质及土壤pH值、速效养分等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66~76.75 g/kg和5.52~10.77 kg/m2,且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致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碳总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最大,分别占据整个土壤剖面的33.82%和27.9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水青冈林地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1.05 g/cm3和54.58%~73.16%,0~20 cm土层其值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水青冈林地各级粒径土壤颗粒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砂粒(53.51%)粉粒(29.93%)粘粒(16.56%),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p H值的平均值为4.16,且土层之间变幅很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09.48 mg/kg、1.61 mg/kg和40.81 mg/kg,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与p H值、粘粒(0.002 mm)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H值、粘粒含量、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碳关系密切,可以用于预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人为干预对山区坡地人工经济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森林土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坡地未管理、清理灌草、清理灌草施肥这3种干预方式的核桃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比较分析3种干预对核桃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人为干预的核桃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未管理的土壤黏粒、粉粒、电导率、有机碳、全氮、全磷最高,土壤砂粒、含水量最低;清理灌草的土壤黏粒、粉粒、电导率、有机碳、全氮等较未管理显著降低(p<0.05),土壤砂粒、含水量则较未管理显著增加(p<0.05);清理灌草施肥的土壤黏粒、粉粒、电导率、含水量、全氮、全磷、全钾较清理灌草略有增加,土壤砂粒、pH、有机碳等较清理灌草略有降低。(2)各干预的核桃林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显著,土壤黏粒与砂粒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其余土壤理化指标则在各干预、干预内部土层间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变化。(3)各干预的核桃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程度变异,土壤...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物理性状的基础特征之一,深入探讨土壤机械组成对土壤学的研究和区域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威宁县3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淀积层土壤的机械组成情况,探讨了不同成土条件及土壤类型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不同成土母岩对土壤机械组成影响差异性显著,砂(页)岩发育土壤较碳酸盐岩和红色黏土发育土壤含砂量大;砂(页)岩发育土壤存在一个坡度区间(16~25°)黏粒含量低于砂粒含量,其他坡度区间黏粒含量大于砂粒含量,随坡度的增大黏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坡脚黏化特征比坡腰和坡顶明显。②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土壤机械组成影响差异性显著,暗红棕壤黏粒含量显著高于砂粒含量,土壤黏化特征最明显。从整体上看,威宁县土壤机械组成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香兰  田积莹 《林业科学》1992,28(2):98-106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对毛竹受雨雪冰冻灾害程度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深度、经营管理、竹林密度等因子与折断率、倒伏率、受损率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检验FF0.01,P0.01,偏回归系数(bi)均为显著或极显著,说明回归方程均有极显著意义。通过标准偏回归系数(b′i)检验自变量的主次关系,表明影响折断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海拔土壤深度坡位坡度,海拔、坡度与折断率呈正相关,坡位、土壤深度与折断率呈负相关;影响倒伏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竹林密度坡度经营管理土壤深度,坡度、经营管理与倒伏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倒伏率呈负相关;影响受损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土壤深度坡度海拔竹林密度经营管理,海拔、坡度、经营管理与受损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受损率呈负相关。说明回归模型可用于毛竹折断率、倒伏率和受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垂直地带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垂直地带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采集了临安市山核桃产区海拔200~800 m的土壤样品,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之间林地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非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性差异;土壤石砾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平均值为10.90%,而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无明显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土壤pH值由6.08降低至4.71,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8.09 g/kg递增至47.59 g/kg;林地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198.08、105.00、4.98、25.97 mg/kg,不同海拔之间无变化规律;山核桃林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锰铁钙镁锌铜硼,但在不同海拔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氮素、有机质及全钾(与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农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及速效钾;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及农田土壤有机质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变化情况与有机质一致;农田磷素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乔木林地土壤全钾含量略高,农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2)通过对土壤不同粒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各粒级(粉粒除外)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作用;其中土壤的碳、氮和钾含量均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砂砾含量呈负相关,磷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