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玉米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选用新中玉801、金玉818两个品种为材料,分别在3叶、6叶、9叶、12叶喷施吨田宝,以不喷施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新中玉801和金玉818在9叶期喷施吨田宝,株高分别降低43cm、48cm,产量增加5.60%、19.23%,在3叶、6叶、12叶喷施植株高度无明显变化,产量有增有减,但增减幅度小于8.50%。吨田宝在玉米上施用,对株高、果穗性状、产量都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施用时期是决定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品种间施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贵卓玉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的化学调控剂(吨田宝)施用量下,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学调控剂能够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影响,在"吨田宝"化控剂处理下,施用量为100.05ml/667m2时玉米的产量最高;对农艺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植株茎粗变粗,秃尖变短,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型小麦抗逆增产剂"吨田宝"对春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新春14号为材料,设不喷施与喷施叶面肥"吨田宝"2个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喷施相比,喷施叶面肥"吨田宝"能够促使新春14号提早成熟,千粒重增加2g;单产增加42kg/667m~2,增产率为8.6%。  相似文献   

4.
喷施“吨田宝”对高产田块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吨田宝"对小麦生长的作用,选用高产麦田进行"吨田宝"喷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增穗增粒效果明显,并有提高抗倒作用;灌浆期喷施"吨田宝"具有显著延缓上三叶衰枯,延长光合功能期的作用,增重效应明显;拔节期、灌浆期两次喷施"吨田宝"同时具有增穗、增粒、增重及抗倒作用,穗粒结构协调,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5.
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旱地小麦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的试验。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促进了拔节期根系发育,减缓成熟期根系衰老,增加拔节期、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随浓度大主要通过提高穗数提高产量;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随浓度增大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起身期、挑旗期配合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增加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产量,增产幅度达5.8%~10%。总之,起身期和挑旗期以1:1,浓度为每公顷750 mL/225 kg水喷施吨田宝显著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吨田宝在水稻新品种江优126生长过程中的最佳喷施时期与喷施浓度,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吨田宝最佳适宜时期为分蘖盛期与齐穗期,在拔节期喷施吨田宝的效果欠佳.喷施浓度在分蘖盛期、齐穗期以喷施双倍浓度(60ml兑水15kg/667m2)为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喷施叶面肥试验,设置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吨田宝(D1~D3)、三叶期和拔节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4)、三叶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5)、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6)、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7)、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D8~D10)、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D11)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与CK相比可显著增加开花期叶面积指数、穗数和次生根数,尤其是D6;喷施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穗数和产量,且处理D1~D7高于D8~D11,D1~D7处理中D7最高,但与D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叶面肥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期叶面积指数与成熟期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次生根数与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开花期旱地小麦根系和叶片生长,延长叶片功能期,延缓根系衰老,增加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吨田宝在甘薯不同生育期的施用对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湘薯19号作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在分枝结薯期、薯蔓同长期、薯块盛长期分别喷施1次吨田宝产量最高、商品性最好、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夏玉米茎秆生长冗余调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玉米杂交种蠡玉16为材料,设置5.63,7.50万株/hm22个密度,比较研究了2种PGRs(吨田宝和稀施宝)对叶片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施不同PGRs后,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并且在高密条件下影响更加明显。在高密条件下,吨田宝处理使玉米的千粒质量、产量分别提高了8.28%,17.59%,稀施宝处理可分别提高5.40%,23.15%。PGRs显著提高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在蜡熟期时,低密条件下吨田宝和稀施宝处理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35.72%和18.08%;在高密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增加36.11%和30.91%。化控处理降低了基部茎秆的长度,增加了粗度和抗穿刺力,抗倒性能大为提高。研究认为,密植高产玉米群体存在茎秆冗余,PGRs能够减少茎秆冗余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从冗余角度考虑化控处理对玉米产量的提升作用也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调控作为生产上有效的抗逆技术,可以调节作物生长过程,进而对作物产量构成及品质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讨不同种类化控剂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形成以及植株性状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中麦8号和京冬8号为供试材料,在起身期选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调控剂进行化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抗倒型吨田宝、多效唑和矮壮素均可以显著降低株高及重心高度,显著提高茎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穿刺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特性,从而显著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2个冬小麦品种对不同类型化控剂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喷施抗逆型吨田宝可以提高中麦8号子粒产量,但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抗倒型吨田宝后中麦8号子粒产量下降;而对京冬8号而言,本试验中4种化控剂均有利于提高其子粒蛋白质和贮藏蛋白含量、子粒产量及谷醇比,改善加工品质,如粉质参数和面筋指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新型植物生长复配剂对寒地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选择3种化控剂进行试验,其中2种为已用于大田生产的化控剂,分别为玉黄金(YHJ)和吨田宝(DTB),第三种为实验室自行配置的以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和CCC(氯化氯代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FPJ)。结果表明,复配剂(FPJ)和玉黄金(YHJ)处理后玉米株高及穗位高降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基部节间直径增加。吨田宝(DTB)处理则增加了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度。以抽雄后10天为例,经过复配剂(FPJ)处理后的1、3、5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12.62%、9.49%、6.51%,而节间直径比对照增加了13.70%、12.37%、12.69%。复配剂处理能增加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部分处理差异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的叶面积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o(初始荧光)及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下降,Fv/Fm(可变荧光/最大荧光)及qP(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增加,这说明复配剂喷施处理不但对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性状有作用,也促进了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为玉米最终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冯涛 《种子世界》2013,(11):30-31
1示范材料与方法1.1示范材料试验材料:耐密型吨田宝,哈尔滨大田丰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品种先玉33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2拌种和叶面喷施对玉米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明确B2拌种和叶面喷施的适宜剂量,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B2拌种剂量0(CK)、25(BT1)、50(BT2)和100(BT3)mg/kg,在6展叶期叶面喷施剂量0(CK1)、25(YT1)、50(YT2)和100(YT3)mg/L。结果表明:与CK和CK1相比,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均能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玉米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提高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B2拌种和叶面喷施处理产量较CK和CK1分别增加5.90%、14.20%、5.81%和11.72%、14.40%、5.36%。综上所述,B2拌种剂量为50mg/kg、叶面喷施剂量为50mg/L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那氏"778诱导剂"在玉米上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氏“778诱导剂”在玉米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不仅对玉米的株高、穗长、叶片有作用,而且对玉米的产量也有影响。对玉米的株高有抑制作用,喷施和拌种的玉米株高要比对照低,对玉米的穗长、叶片、产量有促进作用,喷施和拌种的玉米的穗长比对照要长,叶片较对照要长要宽,产量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邱强  赵婧 《作物杂志》2015,31(4):81
为了明确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杂交大豆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7种化控调节剂,在初花期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调节剂对杂交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及玉黄金均使杂交大豆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达5.2%~11.3%;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矮壮素、玉米矮吨、玉黄金,而缩节胺和乙烯利增产不显著。施用增产的调节剂可显著增加杂交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分枝数、单株荚重、单株粒重,但对节数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叶面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玉米矮吨、玉黄金等化控调节剂,可以提高杂交大豆叶片生理机能,均衡冠层发育,优化株型,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吨田宝和微生物肥根茎宝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以黔薯13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根茎宝和吨田宝均能缩短最长蔓长,增大茎粗,提高茎叶产量,提高鲜薯产量,使大薯、中薯、小薯比例发生变化,根茎宝的效应比吨田宝的明显。  相似文献   

17.
提高种植密度目前仍是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但增加密度会影响群体光照,易导致叶片早衰,研究胺鲜酯(DA-6)与矮壮素(CCC)复配对密植下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及时间的调控效应对玉米密植增产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选用郑单958为大田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6.75万,9.00万株/hm2)、2个复配剂喷施浓度(0 mg/L DA-6+0 g/L CCC和15 mg/L DA-6+2 g/L CCC),于玉米7片展叶期全株喷施,研究复配剂调控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比叶质量(SLW)、叶片光合性能、抗氧化能力及产量差异,以期为化学调控剂在玉米密植增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密度由6.75万株/hm2升高到9.00万株/hm2后,玉米LAI升高,在吐丝后期SLW提高。喷施复配剂的低密度群体LAI降低,而高密度群体无明显变化,与喷施清水相比,复配剂处理提高叶片SLW,但差异不显著;密植后,穗位叶SPAD值和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到负面影响;复配剂处理的密植群体穗位叶...  相似文献   

18.
生长调节剂在不同密度下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在拔节期叶面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以‘M753’、‘中试6322’、‘kws3564’3 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拔节期(8 叶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调查株高及出籽率等9 个指标。‘M753’在密度为135000 株/hm2时出籽率显著大于其他2 个品种,而且株高、穗位高、叶长及叶宽显著降低。玉米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可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叶长及叶宽,优化株型,提高出籽率。  相似文献   

19.
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金得乐的安全叶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化控剂金得乐的最佳叶龄时期,采用在6叶龄至抽雄期内每公顷喷施450 mL金得乐兑225 kg水的方法,研究喷施化控剂金得乐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棒三叶、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6叶龄至抽雄期内喷施化控剂金得乐,株高、穗位高、棒三叶、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随叶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株高于14叶龄和16叶龄降至最低;穗位高于14叶龄降至最低;棒三叶在12叶龄缩至最短;产量在12叶龄降至最低;穗行数在9叶龄减少到最少;行粒数在12叶龄减少到最少;千粒重在12叶龄降至最低。10~18叶龄间喷金得乐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8~16叶龄间喷金得乐显著降低玉米的穗位高。6叶龄、7叶龄、8叶龄、16叶龄、18叶龄和抽雄后喷施金得乐处理的玉米产量和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玉米6叶龄、7叶龄、8叶龄是喷施金得乐的安全叶龄时期。8叶龄是喷施金得乐最佳叶龄时期。  相似文献   

20.
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茎秆理化特性及抗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探讨春玉米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对不同化控剂的响应, 明确化控剂调控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力学机制, 可为生产上化控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大田定位试验, 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材料, 分别于六叶期喷施吨田宝(代号DTB)及DCPTA [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和ETH (2-氯乙基膦酸)复配剂(代号KP), 对照为清水, 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对不同化控剂处理的响应。喷施化控剂可显著提高茎秆4-香豆酸: CoA连接酶(4CL)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 以及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 显著降低实际倒伏率。相关分析表明, 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7和0.64); 茎秆抗折力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 木质素含量与CA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 与4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 而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六叶期喷施化控剂通过提高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特别是CAD和4CL的活性), 改善茎秆纤维品质性状, 显著增强了春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