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在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挖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提取活性菌株的DNA,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试验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702株细菌,筛选出3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M27抑菌效果最好,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均在13 mm以上。在属水平上,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7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占有抑菌活性菌株的54.3%。试验初步揭示了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具抑菌活性细菌的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乳杆菌A5。温度、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较敏感,说明抑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确定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21℃20min的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所产细菌素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pH3.0~5.0);菌株产生的细菌素可以较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明菌株所产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3.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海洋源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云港海域的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海洋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经过初筛、纯化、定量复筛,获得1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海洋细菌.采用室内抑菌法测定了这11个活性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G-sm-3、PY-sw-1、PY-sw-9和Ns-sw-6的抑菌谱广且抑菌活性强.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这11个活性菌株的胞外粗蛋白,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的胞外粗蛋白对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尤其对云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及其胞外物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喷施后7 d的防效分别为63.2%和53.9%.以上试验结果说明一些海洋源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生防微生物用于防治桑赤锈病,采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农田根际及非根际土壤、贫瘠山地土壤及健康桑叶分离的微生物,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初筛拮抗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初筛共得到25株菌株对桑赤锈病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带,复筛共得到5株菌株对其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以细菌C53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65.4%。  相似文献   

6.
1株碱蓬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究内生细菌的生防机制,采用NA固体倾注法培养从碱蓬健康组织中分离的菌株,并对分离菌株的个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碱蓬健康组织中分离出1株内生芽孢杆菌(EB0901);该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35℃,初始pH6~8时出现生长高峰,以pH为7时生长最好;在NaCl浓度为0.5%时生长最佳,但在10%以上时仍可生长;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大斑病菌、辣椒菌核病菌、平脐孺孢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能力较强,抑菌率在6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5种植物病原真菌(P<0.05),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高达64.11%.碱蓬内生芽孢杆菌是一种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分离自催吐萝芙木的内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 LYM3的抑菌谱及其产生的抑菌活性产物,利用对峙生长法测试了菌株LYM3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利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产物进行了分离,并利用LCMS-IT-TOF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YM3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3.5%;LYM3产生的抑菌物质主要为胞外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 H 6~12活性稳定;经分离发酵液获得3种抑菌活性组分A、B和C,经初步鉴定推测A属于伊枯草菌素,B和C属于表面活性素。可见,菌株LYM3具有广谱抗菌性,其产生的抑菌活性产物主要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为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及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苹果树根际土壤和发病枝条的细菌进行筛选,并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3株细菌,其中QYTR-2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最高,为82%,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菌株QYTR-2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5倍发酵滤液抑菌率最高,达92.23%.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菌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结论】拮抗细菌QYTR-2(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丰富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资源和开发利用生防菌株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H50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可见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热、酸、紫外光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H4-3菌株是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从香蕉植株中分离到的内生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活性物质为大分子蛋白.研究测定了H4-3菌株抑菌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H4-3菌株的抑菌蛋白耐高温、强酸、强碱和高浓度蛋白酶,紫外线和反复冻融对H4-3菌株抑菌蛋白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肉食性蚂蚁爪哇扁头猛蚁工蚁颊下囊内含物中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蚁巢单头工蚁颊下囊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9株不同的放线菌。链霉菌为优势类群,有6个菌株(A2、A3、B1、B3、B4、B5),菌株B1、A3和B5在3个蚁巢中均有分布,平均分离频率较高,分别为93.3%、80.0%和53.3%;菌株C1为微杆菌属,分离频率达到100.0%,菌株A1为冢村氏菌属,分离频率为80.0%,菌株C1和A1在3个蚁巢中均有分布。菌株B2为拟无枝酸菌属,仅在2个巢中分布,分离频率仅为26.7%。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9株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菌株B2(拟无枝酸菌属)以及菌株B3、B4和B5(链霉菌属)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B4的发酵液对8种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尤其对杨树溃疡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核桃黑盘壳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达到100.0%,显示出极强的抑菌效果,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源微生物,本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大丰盐沼湿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并通过菌丝块法检测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进而利用柱层析分析其活性成分;结果共分离得到235株细菌,其中好氧细菌92株,厌氧细菌143株;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65株至少对1种测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好氧菌39株,厌氧菌26株。从好氧和厌氧菌株中分别选取3株和1株具有不同抗菌类型的菌株进行大批发酵,用不同的方法对发酵液吸附,分离和纯化,获得抗真菌活性组分。可见,海岸盐沼湿地土壤中蕴涵着大量的细菌种群,约有28%的细菌菌株能够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其中Y6、Y156和Y96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花立枯病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棉花立枯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细菌菌株,从采集的48份新疆棉苗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获得优势细菌菌株189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并对部分抑菌活性强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根际拮抗细菌菌株67株;其中菌株MX-1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具有几丁质酶活,其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59.8%;饱和度70%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较好,抑菌活性最高,能够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发生畸变,出现囊泡、甚而裂解。由此可知,菌株MX-1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防治棉花立枯病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5.
研究墨脱自然保护区嗜热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其拮抗活性.从墨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35份土样制成土壤悬液,微波分别处理40s,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形态去重后得到有代表性的嗜热放线菌,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到属;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发酵液对2种细菌和5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对分离菌株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酶活初筛.结果表明,从墨脱自然保护区分离到有代表性的24株嗜热放线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下4个亚目4个科,4个属,即链霉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拟无枝酸菌属和列舍瓦列氏菌属;功能酶筛选结果显示:22.3%具有纤维素酶活性,11.6%具有淀粉酶活性,24.6%具有蛋白酶活性.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嗜热放线菌19.6%有抑菌活性.研究发现墨脱自然保护区生境蕴藏丰富嗜热放线菌资源,酶活性及抗菌活性初步筛选显示出了良好的降解和抗菌活性,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墨脱自然保护区嗜热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其拮抗活性.从墨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35份土样制成土壤悬液,微波分别处理40s,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形态去重后得到有代表性的嗜热放线菌,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到属;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发酵液对2种细菌和5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对分离菌株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酶活初筛.结果表明,从墨脱自然保护区分离到有代表性的24株嗜热放线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下4个亚目4个科,4个属,即链霉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拟无枝酸菌属和列舍瓦列氏菌属;功能酶筛选结果显示:22.3%具有纤维素酶活性,11.6%具有淀粉酶活性,24.6%具有蛋白酶活性.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嗜热放线菌19.6%有抑菌活性.研究发现墨脱自然保护区生境蕴藏丰富嗜热放线菌资源,酶活性及抗菌活性初步筛选显示出了良好的降解和抗菌活性,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菌源.  相似文献   

17.
放线菌是产抗生素和生防菌的重要来源,为发现有价值的拮抗放线菌并评估其拮抗活性,采用连续稀释法,从辣椒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放线菌WKFF34。使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双层平板法分别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以及溶藻活性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估,通过纸片法测定了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基于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发现,菌株WKFF34对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细菌、真菌和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抗菌谱及抑菌活性复筛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油菜菌核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WKFF34对12种抗生素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麦迪霉素、强力霉素、多粘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氨苄西林敏感。研究发现,菌株WKFF34属于链霉菌属中有效发表种蓝微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的一个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WKFF34,因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溶藻活性,在作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稀释法对从赣南柑橘园采集的土样进行微生物分离,获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共52株,其中真菌3株、细菌27株、放线菌22株。进一步通过皿内实验筛选到1株对柑橘炭疽病菌和溃疡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且效果稳定的放线菌株ML27,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和抑菌机理初探。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72.15%,对溃疡病菌的抑菌圈为2.05 cm;其抑菌机理主要是对真菌的细胞壁产生影响,对细菌的菌体具有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平板对峙法相结合研究分离自银杏(Ginkgo biloba)根茎叶的内生细菌拮抗菌株种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7株对草莓灰霉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J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对草莓灰霉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其脂肽类物质能有效地抑制草莓灰霉病原菌的生长,抑菌带宽15mm。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内生细菌与七叶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七叶树的根茎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等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同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筛选产IAA菌株,测定其产量,为菌肥的研发提供潜在资源。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七叶树内生细菌,并对其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七叶树内生细菌培养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等四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Salkowski法测定产IAA的能力。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8株内生细菌,分属于4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总菌株的68.4%,共有3个属的28株内生细菌至少对一株拮抗菌株具有抗菌活性,占总菌株的58%。共筛选出5株产IAA的菌株,分别是WJ-66、WJ-7、WJ-57、WJ-89、WJ-19,其中WJ-7的吲哚乙酸产量为22.768mg·L~(-1)。七叶树中蕴含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产IAA的菌株,可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和微生物菌肥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