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及疫病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每个基因型包括多种基因亚型,每个基因型又有2个生物型,致细胞病变(CP)型和非致细胞病变(NCP)型。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学特性的差异,给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疫苗研究和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文章论述了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疫病的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疫病防控困难,说明了流行病学分析在该病防制的重要性,提出疫病主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诱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菌源,BVD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的基因组差异及其在细胞培养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将BVD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和生物型.此病可经直接病毒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质而流行,抑或有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可能.此病根据症状轻重,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总结这些年来此病的综合防治,务必做到:接种防疫疫苗,尝试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和灭活苗;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严格引种检疫;增强牛群免疫力,增强牛群运动量;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尽量回归生态养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务必结合养殖实际而定.文章将对要点性知识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5.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6.
7.
8.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7,(9)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黏膜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消化道病毒病,本文从病原简介、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该病重在预防,需要加强引种管理和生产管理,治疗可采用对症治疗,同时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多饲喂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青绿饲料,加快病牛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主要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毒的生物学特性、危害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介绍了国外BVDV免疫防控与根除情况,提出我国BVDV防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感染犊牛,成年牛也可以感染发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具有潜伏感染和免疫耐受的特征,从而对本病的综合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为基层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毒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研究历史,随着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反向遗传技术以及蛋白组学在病毒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论文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病毒复制周期及蛋白裂解过程、细胞损伤及免疫逃逸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几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病毒复制周期、多聚蛋白裂解、致细胞病变效应和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巩新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64-64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粘膜糜烂、发热、胃肠炎、腹泻等,该病可引起生长速度减缓以及繁殖障碍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养牛业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也在增多,对养牛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20.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急性慢热传染病,这种病既会在牛群中发生,同时还会传染给羊、猪等动物,对畜牧业养殖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和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