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尺蠖,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蔓延迅速,对茶树的危害较为严重,它是浙江等省茶区主要的害虫,杭州地区一年要发生六代,因此历年都遭受一定的损失。仅据1939年资料,绍兴由于此虫为害,全县茶叶产量损失达4000担,1954年杭州尤井茶区,茶尺蠖发生猖獗时,茶树吃得光枝,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2.
江苏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据县志“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稽插、茶叶”。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茶园荒芜,产量下降,到1949年,茶园面积只残存331亩,产量只有二十担左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534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0亩1986年产茶24093.8担。  相似文献   

3.
徽州是我省的重点茶区,年产量占全省将近一半。区内名茶种类繁多,驰名中外。境内七县一市均产茶叶,除旌德、绩溪两县外,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一九八三年,歙县年产干茶18.4万担,是全国产叶最多的县,休宁县7.1万担,祁门是5.6万担,石台县2.9万余担。茶叶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六分之一,占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占外贸出口总值  相似文献   

4.
本区属岳西县重点产茶区之一,地处皖西大别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1983年全区生产干茶2,175担,占全县总产的19.13%。茶叶是商品,在我国茶叶出现暂时滞销的情况下,调研剖析茶叶的消费状况,市场潜力,进而搞好产、供、销,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大别山老茶区这方面的信息,最近,笔者对所在的主薄区群众饮茶情况、消费水平,作了一个粗浅的调查。其结果:  相似文献   

5.
茶叶白星病在安徽、浙江、四川、江西等省茶区都有发生。是我省皖南茶区为害幼嫩芽叶的主要病害。病叶制成干茶,味苦异常,难以入口,似吃黄连.通过调查,了解白星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探索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广大茶区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茶区生产力,扭转了茶叶生产多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平均每年增产5.7万担,1982年全省产茶85万担,收购78.1万担,积压10万担,今年省间茶叶调拔计划16.4万担,商业部召开的郑州茶叶计划订货会,仅落实了6万多担,占省间年调拔计划的38%,其中炒青绿茶只占15.3%,有的茶类、品种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7.
1958年浙江茶区大搞技术革新,建立了300多处力初制工厂,年制干茶约7万余担,其中大部分是力带动的,制造眉茶的居多数,现在综合建厂的经介绍如下:一、关于水力制茶厂的勘测及规划:(一)水源的选择:溪、河中的水量和水位是经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八屆八中全会决議的偉大号召下,經过茶区各級党組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夜奋战,今年本省的秋茶生产,在去年增产二点六三倍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特大跃进。到九月底,全省共已生产秋茶27万担,此去年全部秋茶20.7万担,还增产了30%。其中三茶增产一成三,四茶增产二点一倍,已接近完成全年70万担的計划。这是总路綫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茶叶生  相似文献   

9.
金寨县地处皖西火刖山脉的北部,土壤肥沃,气候宜茶。发展名茶生产具有独厚的条件。全县七区一镇五十八个乡,区区乡乡都产茶,拥有茶园6.5万亩,年产干茶3.2万担左右,年平均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重点茶区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不仅主产炒青绿茶和黄绿大茶,而且是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地,还有“齐山毛峰”、“抱儿珍秀”、“金刚雨露”等名茶。瓜片的极品“齐山云雾”也产于金寨县  相似文献   

10.
在大跃进的1958年,浙江省茶叶产量突破了抗日战争前的最高年产水平。去年全省实采的八十三万亩茶园中,共产干茶六十五万担左右,每亩平均达78.3斤,超过抗日战争前最高产量的1933年的四十九万一千二百二十担的百分之三十二;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1.
嵊县是“平水珠茶”的主要产区,农民种茶叶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的最低产量为37,921担。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产量年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畅销国内外,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了社员收入,大大改善了茶区人民的生活。嵊县茶叶尤以里东公社的前崗“辉白茶”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年产干茶500万担,按照平均4斤鲜叶制干茶1斤计算,全国年采鲜叶量约21.5亿斤,茶区一般妇女劳力手采平均每人每天以30斤鲜叶计,全国即有近21万人全年投入手工采茶劳动,这样不仅影响其它生产的发展,也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国营茶场,采茶劳力矛盾更突出,采茶用工量约占茶  相似文献   

13.
倪既勤  周航 《茶业通报》1989,11(1):19-23
茶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1980年创汇2.55亿美元,仅次于蚕桑,1985年增至2.88亿美元。在一些主要产茶区,茶叶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10%左右。茶叶的制作加工需要直接耗用大量的能源。制作一公斤茶叶所需的能源比炼一公斤钢还多50%。1986年,全国制茶耗能已达79.48万吨标准煤。我国的茶叶初制加工主要在农村完成。近年来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制茶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从长远的眼光看,我国农村制茶中存在的“耗用大量薪柴”、“能源浪费严重”、“管理比较落后”等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殺青     
嵊县是著名外销园茶产地,年产干毛茶45,000担。园茶特点是化工很大,技衍性高,一担干茶从肥培管理到采摘初制就要40工,加上采茶季季正是农忙,所以过去茶区流傅着“采得茶来秧已黄,种得田来茶又老”的农谚,由于劳力紧张,就造成了采摘粗放和粗制滥造的习惯,因而茶叶香气不高,汤色混浊。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8年考察了日本的茶业,对茶叶生产机械化、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学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技术。据日本农林省统计,日本全国有茶园约60,000公顷(折合90万亩),占耕地面积550万公顷的1%左右。1978年茶叶产量达220万担。全国有40多个县产茶,以静冈县产量最多,1978年产茶1,023,000担,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三位。1975年全国茶叶会议以后,我省茶叶生产发展很快,据1982年统计,全省有57个县市产茶,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为1949年的3.9倍。茶叶产量达到85.7万担,为1949年的6倍。全省拥有茶叶初制厂6437个,精茶厂15个,精制加工能力超过80万担,茶叶初制精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7.
岳龙 《贵州茶叶》2006,34(1):28-31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的消费比例已占25%左右,位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茶生中国,根在西南,贵州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茶叶品质优良。贵州境内民族众多,  相似文献   

18.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19.
德清县的乡村茶场,是由六十年代初原大队茶叶专业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据统计考证,全县六十年代有六十七个茶叶专业队,七十年代增加到七十四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一百一十二个(其中占社办9个,大队办93个),到一九八五年调整后还有九十九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91个),经营茶园七千九百七十四亩六分,(其中八五年投产面积7478亩),要占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一万五千七八五十二亩的百子之五十一;年产干茶一万四千零七十九担,也占全县八五年总产量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一担的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八。实践证明:乡村茶场成了茶区乡村致富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茶叶集约经营,造就种茶能手并向种茶能手集中,有利科学种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示范基地和商品基地。  相似文献   

20.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6,(3):140-144
民国时期新疆茶叶贸易衰落,茶叶类别、茶叶来源在清代基础上有所变化。所售种类有:泾阳砖茶、老青茶砖、米砖等。20世纪40年代处新疆年可销茶10万担。后因运输困难,运费昂贵,茶源减少,茶价高涨,销量减少,年仅销茶6万多担。茶叶来源中:俄国人经营茶叶,多从事批发,很少从事零售业务;晋商多采运散茶及湖茶之帽盒、花卷等茶运往新疆;陕甘及天津茶商,采运甘引湖茶、沱茶等;零售茶商则以当地维吾尔族新疆人为多。抗日战争时期,茶源减少造成的"茶荒"所致。茶源断绝,新疆假茶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