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是三穗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3300hm2 至4700hm2,损失粮食达80~120万kg,为搞好该虫的治理工作 ,1990年以来该县植保站通过20W黑光灯及糖醋诱集、大田调查、饲育观察等方法 ,基本摸清了其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对策。1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稻纵卷叶螟在全县每年发生不完全4代 ,第1代(全国第3代 ,类推 ,下同)成虫于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个别年份5月中旬开始迁入全县 ,5月中旬达迁入高峰 ,卵期为5月中、下旬 ,幼虫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 ,蛹期6月中旬至下旬。第2代成虫期…  相似文献   

2.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3.
宽须蚁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宽须蚁蝗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末至下句当平均气温达5.4℃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5月上旬未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上旬开始交配产诳,7月中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4.
修水县桑绢野螟的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绢野螟犤Diaphaniapyloalis(Walker)犦又称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西省修水县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2001年秋本县桑螟暴发,受害面积2500hm2,一般每667m2虫口密度达3.5万头左右,个别桑园达9万头以上,给秋叶及秋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1发生特点1)发生为害时间长。桑螟在修水年发生5~7代,以发生6代为主,世代重叠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各代早批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初、10月中旬,10月下旬全部越冬。2)幼虫隐蔽,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几种农药对芒果蓟马的防治效果蓟马是芒果产区危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有黄胸蓟马、褐蓟马和红蓟马3种。在云南省元江地区自12月中、下旬随着花序的发生和生长,蓟马开始零星出现,1月下旬后逐渐增多,3月中旬达到高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为防治芒果蓟马进行了药剂筛...  相似文献   

6.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7.
泾河川道地区是彬县蔬菜主产区,2002年露地番茄定植不久早疫病、病毒病发生流行,发病之早、发病之快、发病之重为历年所罕见,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减产达60%~70%,1/3的田块绝收。两种病害之所以发生流行,适宜的气象条件是主导因素。1发病特点1.1发病早,发病快5月中旬番茄定植,5月下旬即开始发生早疫病,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叶面及主脉、茎叶交界处、近地面茎秆(25cm以下)出现零星小病斑,病斑直径2~5mm。到6月上旬开始迅速扩展蔓延,发病株显著增多,病斑扩大到5~10mm。6月中旬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8.
小麦纹枯病流行预测的初步研究王向阳(安徽省萧县病虫测报站235200小麦纹枯病80年代初以来在我地发生为害程度加重。通过近10a来对该病害的观测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有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情系统调查于小麦返青(2月下旬)开始,至5月...  相似文献   

9.
二代粘虫对胡麻的为害及防治魏周全(甘肃定西地区植保植检站,743000)甘肃中部地区是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区,二代粘虫成虫一般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江淮流域一代发生区迁入,在小麦枯黄叶尖上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幼虫,一般1~3龄期在小麦上度过,此时虫体很...  相似文献   

10.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模糊(Fuzzy)集论中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发病数量(病害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作为统一整体,研究了稻纹枯病田间流行动态。以平均发病株数(X)、聚集度指标(Ṁ/M)和发病丛率(P)作为群体动态的特征测度。从整体水平上,将对病害流行系统的考察,化成对若干亚系统(若干阶段)来研究,使复杂的系统得以简化,为深入定量研究和刻划纹枯病流行动态进行了初步尝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流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四大主要病害之一。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黑龙江省抗、感不同和熟期不同的6个生产主栽品种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分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数以及初始发病率等多种流行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感病品种叶瘟及穗颈瘟发病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发病程度高,发病时间比抗病品种早7~10 d,供试品种田间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分别建立了不同抗、感品种的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预测模型,其中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季节雨日和相对湿度对田间稻瘟病的流行速度影响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河南小麦叶枯类病害春季流行的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枯病害在河南麦田春季的流行曲线基本呈S型曲线。始发期一般在3月20日~4月10日,指数增长期大约10~20d,该期流行速率最高;4月10~20日以后该病进入逻辑斯蒂增长期,可持续30~40d,流行速率比指数增长期稍低,没有明显的衰退期;影响小麦叶枯类病害始发期的气象因子为3月份的日照、降水量和气温,4月份的气温、日照、降水日数、相对湿度与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中没有对叶枯类病害免疫的品种,70%以上的主栽小麦品种为感叶枯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2000年首次对寒地水稻纹枯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明确佳木斯地区水稻纹枯病始发期为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停止蔓延期为8月中、下旬。病害水平扩展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垂直扩展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 ,防治最佳时期为分蘖末期。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两种方法对486份材料进行鉴定 ,筛选出抗源材料11份 ;鉴定耐病品种 5份 :牡丹江21、品鉴1、品鉴 3、松 94-7、龙粳5号 ;在自然感病条件下 ,病害级别与空秕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纹枯病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引入聚集度指数(I;C;Iδ和M*等)及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了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株在杂交稻田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纹枯病株和丛的分布是:分布的基本成份是聚集的(α>0),即有明显的成团性。而集群内的分布是均匀的(β<1)。  相似文献   

16.
转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yAb基因克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抗病性在田间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根据亲本材料秀水11及2个转基因材料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的发病情况,初步明确两个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与亲本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亲本材料有所上升,但对纹枯病的抗性则不如亲本秀水11。  相似文献   

17.
应用1991-200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结合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437%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本文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气候预测模型,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积极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飞虱和纹枯病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茭白纹枯病发生规律与产量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缺乏钾素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田间发病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单茭重减低率与病级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始病期越早,危害越重,产量损失也越大;病害危害程度与有效分蘖数(孕茭数)减少率、单茭重减低率、产量损失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在产量损失构成中,有效分蘖数的减少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