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绿肥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不仅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更是作物氮素的良好给源.绿肥的后一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者研究了绿肥中氮素对当季作物的有效性以及影响氮素有效性的因素.已经知道,除土壤性质和作物种类外,绿肥作物的化学组成,特别是C/N比值和木质素含量是影响其氮素有效性(对当季作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苏南冬闲稻田发展适宜绿肥作物种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和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4种绿肥作物的生长、 营养特性,比较分析了绿肥作物翻压前不同处理间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绿肥作物翻压期,4种绿肥作物均达到较高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鲜重、 干重分别为24.8 30.7 t/hm2和3.6 4.2 t/hm2,不同绿肥作物间无显著差异。 4种绿肥作物的吸氮量为69.8 136.4 kg/hm2,毛叶苕子最高,肥田萝卜最低。吸磷量为7.1~11.3 kg/hm2,肥田萝卜最高,紫云英最低。吸钾量为117.6~151.3 kg/hm2,毛叶苕子最高,光叶苕子最低。与对照冬闲相比,种植绿肥作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平均降低38.9 kg/hm2),其中硝态氮含量下降明显,铵态氮含量均较对照土壤有增加趋势(平均提高6.5 kg/hm2),毛叶苕子和光叶苕子处理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4种绿肥作物均适合苏南冬闲稻田种植,能潜在降低无机氮的损失风险和为后季水稻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洼闭流地带和三江平原地带.总面积134万hm^2。其中已垦耕地40万hm^2左右,占全耕地面积的6%左右。在不适合种植旱作物的洼涝盐碱地种植水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现将该省各地水稻盐碱地改良经验总结综述.为广大农户提供改良盐碱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进行治理和改良的意义重大.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应用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措施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合理规划布置工程体系,平整土地、种植耐盐碱作物、修建方田、逐步恢复区域生态,实现系统自我调节,水地资源动态平衡.实践结果表明,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效果显著,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cm)与亚表层(20~40cm)的土壤肥力性质产生明显分异,表层土壤的肥力水平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pH则表层低于亚表层,而不同种植方式对灰漠土pH无显著影响。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主要生物过程关键酶活性、土壤呼吸等土壤生物性状有明显影响,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差异显著,小麦/油葵轮作10年(WSR)方式下上述5种酶活性均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玉米连作10年(CrM)、小麦连作10年后棉花连作10年(WCtR)、棉花连作15年(CtM)和小麦/油葵轮作10年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6.31、6.02、5.83和3.53。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呼吸在120h内的变化均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WSR呼吸商最高,平均20.54μg(CO2-C)·mg-1(Bc)·h-1,WCtR最低,平均14.01μg(CO2-C)·mg-1(Bc)·h-1。作物长期连作后与绿肥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绿肥作物及其不同翻压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云南高原红壤持续高产稳产制定简易高效的绿肥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9年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在云南高原红壤上进行了绿肥生产利用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冬闲–玉米(CK)、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  相似文献   

7.
粮饲兼用作物种植模式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粮饲兼用的2个高粱品种(‘F438’和‘2562’)和2个谷子品种(‘张杂19号’和‘张杂13号’)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五原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2种作物拔节期的农艺性状对不同土壤盐碱水平的响应特征,并探讨作物不同农艺性状与土壤电导率(E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播种前样地的土壤EC为对照,至拔节期2个谷子品种土壤EC低于高粱品种;随土壤EC升高,谷子‘张杂13号’和‘张杂19号’的可见叶片数量、高粱‘F438’和‘2562’的叶片数均显著减少,表明高土壤含盐量显著抑制了2种作物的生长;高盐碱土壤显著限制了2种作物的株高和茎粗,谷子比高粱对土壤盐碱度的耐受能力更高;2种作物的叶面积对土壤盐碱水平都较敏感,低盐碱水平条件下叶面积已显著降低;随土壤盐碱程度增加, 2种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2个高粱品种叶绿素含量受土壤盐碱梯度干扰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2种作物的茎粗、株高、叶面积和可见叶片数与土壤EC呈显著负相关。比较4个作物品种,谷子品种‘张杂19号’对土壤盐碱度的耐受能力较高,具有更强的盐碱地种植适应潜力。本研究结果对探明粮饲兼用作物在盐碱地种植模式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内蒙古河套地区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优化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程手段的实施及原理。通过对当地常见作物3种胁迫的敏感时期分析,结合农田生态工程原理,在河北省南大港管理区的荒地进行了农田生态工程改良盐碱地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棉花、玉米的产量可分别达到2.23~3.98 t·hm-2和4.6~6.7 t·hm-2,接近当地耕地的平均水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可达9.6~10.8 t·hm-2,小麦-谷子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达到9.1~11.9 t·hm-2。农田生态工程显著地增加了作物的种植适宜性,使多种轮作制度成为可能。但是单项的生态工程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咸水结冰灌溉会增加土壤盐分,暗管工程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因此农田生态工程应系统化和体系化。多种技术手段互补,最终实现调整盐碱地土壤水分、盐分季节性分配,使作物避开盐分、水分胁迫敏感期,使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季节变化耦合,完成作物生命周期并形成产量,最后在周年内达到土壤积盐与排盐平衡。暗管工程必将取代明沟作为盐碱地区排水的基础,也是各项生态工程的基础。而农田生态工程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未来改良盐碱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孔涛  张德胜  徐慧  王力华 《土壤》2014,46(4):581-588
盐碱地由于土壤质量差、作物产量低,在全球分布广泛,已成为土壤退化中的世界性难题,土壤微生物可作为评价盐碱地土壤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征,微生物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盐碱地改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用分子生态学手段研究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的进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未来应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耕地后备资源,针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种植中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以东稻4号为供试材料,在改良11年的苏打盐碱地大田,研究了氮肥减施配合高密栽培和增施微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无肥、无氮、常规种植(纯氮190 kg·hm-2+常规栽培)、低氮高密增微肥模式1(纯氮17...  相似文献   

11.
这项工作开始于1964年。在河南省封丘县城关公社前赵砦选择2亩盐土(盐分组成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种田菁时,耕作层全盐量0.95%)进行翻压田菁改良盐碱地试验,其中1.5亩于5月6日播种田菁,8月20日初花期翻压,鲜草量2127斤/亩,表土20厘米根重约500斤/亩;对照地0.5亩,未种田菁,都于9月27日播种六棱大麦。在应举公社西大村大队选择社员弃耕四十余年的瓦碱[1](又称牛皮碱,耕作层pH 9.4-9.5,代换性钠35-36务)荒地2.5亩,其中2亩于5月4日播种田著,8月20日随犁沟整株翻压,随耱平,鲜草量2000斤/亩,表土20厘米根重500斤/亩;对照地0.5亩,未种田著。着于9月28日播种小麦(碧玛一号),返青期(3月19日)每亩追施硫酸馁8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热带地区具有高温多雨、雨量分布不均匀且多暴雨的特点,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溶流失强烈,因此热带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都很低。热带经济林木和果园间种绿肥覆盖作物可以保持水土,增进地力,促使主作物速生高产[1,2],而建立牧草基地以发展畜牧业和种植绿肥是增加优质有机肥料来源的有效途径。这样才有可能增施大量有机肥料,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林作物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微生物相比,它是产生抗菌素较多的菌类。由于医药工业和农业病害防治上的需要,长期以来对放线菌的研究,几乎都围绕在颉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工作上。有关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特别是对放线菌生态因素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均甚少[3,7,6]。本文主要介绍土壤盐渍化对放线菌分布及颉抗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卜兆宏  唐万龙 《土壤学报》1985,22(3):275-289
本文通过大量剖面资料,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法分类,取得了南疆各类土壤的主成份方程、散点图和类间界限指标等结果,为南疆例行分类系统的修订,提供了较充分依据。经32个剖面验证表明,其结果可供今后南疆土壤调查制图参考。这样的属性分类,还有利于野外识别土壤和确定其改良的难易程度,使调查成果发挥实效。着重讨论了南疆盐土与盐化土壤的分类(级)的界限指标。其划分盐土的指标主要有五项,关键是整盐、Na+和3.43%的表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水稻土供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在日本早就有了肯定的结果[1]。近年来试验证明,在我国南方部分土壤上,水稻施用硅肥有增产效果[2]。为了明确水稻施用硅肥肥效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南方水稻施用硅肥有效的土壤和植株指标,本文对我国长江以南主要类型水稻土供硅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worldwide occurrence of saline sodic and sodic soils on more than half a billion hectares warrants attention for their efficient, inexpen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management. These soils can be ameliorated by providing a source of calcium (Ca2+) to replace excess sodium (Na+) from the cation exchange sites. Although chemical amendments have long been used to ameliorate such soils, the chemical process has become costly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several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low‐cost and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strategy, the cultivation of certain salt tolerant forage species on calcareous sodic and saline sodic soils, i.e. phytoremediation, has gained interest among scientists and farmers in recent years. In a field study conducted at three calcareous saline sodic sites (pHs=8.1–8.8, ECe=7.8–12.5 dS m–1, SAR=30.6–76.1) in the Indus Plains of Pakistan, we compared chemical and phytoremediation methods. There were four treatments; two involved plants: Kallar grass (Leptochloa fusca (L.) Kunth), and sesbania (Sesbania bispinosa (Jacq.) W. Wight).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 were uncropped: soil application of gypsum and an untreated control. All treatments were irrigated with canal water (EC=0.22–0.28 dS m–1). The plant species were grown for one season (5–6 months). Sesbania produced more forage yield (34 t ha–1) than Kallar grass (23 t ha–1). Phytoremediation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imilar decreases in soil salinity and sodicity, indicating that phytoremediation may replace or supplement the more costly chemical approach. The soil amelioration potential of sesbania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Kallar grass, which suggests that moderately saline sodic calcareous soils can be improved by growing a forage legume with market value.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滨海低地土壤的特性及其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佩 《土壤学报》1964,12(4):432-44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的“粮仓”,这里水分充足,热量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滨海地区,每年都有大面积海滩地形成和发展,据调查统计,已具有围垦、扩垦条件的海滩地约有三十多万亩。充分利用海滩地,扩大耕地面积,对发展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甘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新疆土壤中Fe,Mn,Zn,Cu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Fe的全量0.3-5.1%(平均值为2.4%),有效态含量0.16-504.00ppm(18.20ppm);Mn的全量59-1550ppm(564ppm),有效态含量0.38-41.60ppm(4.86ppm);zn的全量9-216ppm(75ppm),有效态含量0.08-11.84ppm(1.00ppm);Cu的全量5-145ppm(28ppm),有效态含量0.06-19.20ppm(1.22ppm).  相似文献   

19.
氮肥去向的研究--Ⅰ.稻田土壤中氮肥的去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荣业  朱兆良 《土壤学报》1982,19(2):122-130
氮肥施入土壤后的去向,直接关系到作物增产和环境保护,是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基本资料。对氮肥去向的研究,以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的意义比较大。因此,1978-1980年,我们在华东地区三种不同土壤上,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施用于水稻和小麦的几种常用氮肥的去向,并以尿素为重点,研究了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土壤水分状况以及硝化抑制剂等对氮肥去向的影响。所得结果将分别整理。本文是稻田试验方面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土壤供钾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土壤钾素含量全钾平均1.68%,缓效性钾225ppm,速效性钾118ppm,在全省居中等水平.土壤有效钾含量不高.水平分布由三角洲前缘向顶部递减.水稻吸收缓效性钾越早,土壤供钾性能越差.水稻各生育期累积吸钾量变化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出现前轻、中重、后减弱规律.水稻中期吸钾越高,土壤供钾越好.土壤速效性钾变化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曲线变化越平缓,土壤供钾量越少.连续种植水稻吸钾总量占土壤有效钾贮量越多,供钾性能越差.粘质三角洲冲积潜育性水稻土,钾素的含量中上,土壤供钾性能好,早稻钾肥肥效不显著,晚稻极显著.粘质三角洲冲积沼泽性水稻土、粘质三角洲冲积盐溃强酸性水稻士钾素含量最高,但前者地下水位高,后者有酸害,影响水稻吸钾,钾肥肥效不显著.高度熟化粘质三角洲冲积潴育性水稻土等,土壤钾素含量,供钾性能较好,但生产性能高,需钾量大,钾肥肥效早晚稻极显著.沙质砖红壤性红壤潴育性水稻土,钾素含量和水稻吸钾量最少,供钾性能最差,钾肥肥效早晚稻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