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木材是一种有机复合材料,具有吸湿性质,其吸收或排除水分的能力决定于周围大气的温,湿度。木材长时间暴露在一定温度与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其含水率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即蒸发水分和吸收水分的速度相等,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不同,因而各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亦有差异。木材由高湿度达到平衡,比由低湿度所达到的平衡,其含水率较高,此现象称为滞后现象。利用吸收滞后的现象将木材含水率干  相似文献   

2.
海口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5,31(3):284-287
海口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蔡则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关键词木材平衡含水率,海口研究各气候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We)对木材干燥有重要意义,自50年代以来,华东、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及中南等地区的有关单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花榈木与常用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后表明,花榈木的心材平衡含水率比常用木材低3.1%。  相似文献   

4.
高温炭化处理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160~220℃范围内,对人工林马尾松木材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并研究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降低,当炭化温度为160℃、180℃、200℃、220℃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18%、6.84%、6.25%和4.88%,与对照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6.81%、20.83%、27.60%和43.53%;随着炭化时间的延长,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当炭化时间为1 h、2 h、3 h、4 h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01%、6.83%、6.48%和6.25%,与未处理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8.82%、20.89%、24.92%和27.60%。  相似文献   

5.
以樟子松木材为对象,使用动态水分吸附仪,借助GAB模型分析微波处理对樟子松试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樟子松微波处理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微波处理没有改变木材等温吸湿曲线线型;微波处理后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下降,单层分子饱和吸附量和有效比表面积降低,表明微波处理可以降低樟子松木材的吸湿性能。在低初含水率或高微波功率密度条件下,木材平衡含水率变化量较大,且早材的平衡含水率降幅大于晚材,说明微波处理对早材细胞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竹质人造板平衡含水率和毛竹平衡含水率后表明,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与温湿度的关系和毛竹、木材相同,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平均值比毛竹小3.0%,不同厂家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有显著差异,涂胶生产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比浸胶生产的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新西兰辐射松的等温吸湿解吸模型,以新西兰辐射松板材为研究对象,经热处理温度为160,170,180,190,200和210℃,处理时间为2.0 h的热处理后,通过动态水分吸附仪研究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同时选用PEK模型及6种吸湿解吸等温线模型对平衡含水率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对其拟合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热处理材平衡含水率最高为15.102%,低于对照材16.323%,相同处理温度的木材在相同湿度下,吸湿平衡含水率小于解吸平衡含水率;不同处理温度的木材吸湿解吸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EK模型可以预测木材在吸湿和解吸过程中的含水率,其拟合度R~2在0.99以上。在6种吸湿解吸等温线模型中,GAB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环境湿度下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其拟合度R~2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木材在某一气候状态下,特别是在天然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或稳定含水率,在木材干燥和使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建筑方面彻底气干的木材用得很多,特别是目前在黄河流域以南,一般室内均无暖气设备者更是如此。作者等除研究在北京地区内主要用木材和竹材平衡含水率外,还试图探讨与含水率有关的某些因子(如树种、部位、解锯法、试件大小及放置场所等),亦即其变异性。对试验室及计算室协助工作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9.
在4个不同温度和时间水平下,对人工林杉木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吸湿性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木材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提高尺寸稳定性;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杉木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降低;与处理时间相比,处理温度对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本研究范围,与对照材相比,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使杉木平衡含水率降低17.73%~66.74%,吸水率降低33.99%~64.00%,体积膨胀率减少36.7%~69.30%。  相似文献   

10.
高温热处理对欧洲云杉和花旗松吸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对欧洲云杉和花旗松平衡含水率及吸湿特性的影响。采用水蒸气作为保护介质,设定160,180,200和220℃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高温热处理2 h,以双室温、湿度控制法获得等温吸附曲线,并采用GAB模型拟合,分析高温热处理对木材水蒸气等温吸附曲线线型、平衡含水率、有效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2个树种试样的吸湿平衡含水率,处理温度越高,平衡含水率下降值越明显,220℃处理后试样的平衡含水率相较于未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下降可达40%以上;利用GAB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高温热处理欧洲云杉木材和花旗松木材的等温吸附过程,等温吸附线拟合度较高(拟合度决定系数均高于0.98)。高温热处理并未改变木材等温吸附线的线型,高温热处理试样和未处理试样均呈现第2类等温吸附曲线特征,但热处理会影响等温吸附曲线斜率;高温热处理后2个树种试样的有效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处理温度越高,有效比表面积下降值越明显,且试样高温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相较于素材的下降比例与平衡含水率受高温热处理的影响相近。本研究可为热处理木材吸湿特性科学评价及实际高温热处理木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型3层映射模式,对东北林业大学木材干燥实验室俄罗斯产落叶松进行木材含水率测定,干球温度平衡含水率和预热阶段干燥阶段的木材含水率以干燥机内部所测定为基准作为输入矩阵,以所测定的木材降温阶段和湿热阶段所测定的木材含水率作为输出矩阵从而确定3层形式,作出一段周期内落叶松控制系统降温和湿热阶段含水率预测,通过网络训练获得最佳权值,作为预测模拟参数,通过调整干球温度和其他参数使在半自动控制中木材含水率达到可控效果,从而在今后的干燥过程中可以通过含水率的预测得以实现对温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以窑干处理后的鞋木和格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恒温恒湿箱和室温环境下进行养生处理,研究养生期间木材内部含水率、应变和应力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养生处理可有效降低木材内含水率梯度和内部应力,且恒温恒湿箱养生处理的时间(6 d)显著短于室温养生处理时间(22 d);养生处理过程中,木材内部含水率由芯层高、表层低的非稳态逐渐趋于平衡,木材表层的塑化结壳经吸湿润胀,由拉伸应变转换为压缩应变,当表层含水率达到最大值时,出现最大压缩应变及压应力;芯层含水率随着含水率梯度的减小,逐步趋于平衡。室温环境下对木材进行养生处理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短周期工业材干缩率和干燥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周期工业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表层和内部各层干缩率及弹性和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准硬度水平对应变值的大小和最大变就值的到达时间有显著影响。干燥前期,木材表层伸张弹性应变最大值随着温度和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木材表层塑性应变则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正确调节基准初期阶段的平衡含水率水平,能有效地控制干燥前期应变最大值,从而达到控制干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为长春地区生产用材部门提供合理的木材干燥标准,确保木制构件及制品的质量,以期达到合理、节约利用木材。试验就长春地区17种主要用材的平衡含水率的变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材平衡平含水率随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变化而变化,即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树种的木材平衡含水率各异。长春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平均值,室内为9.45%,室外为13.76%;室内1—3月最低(5.01~5.43%),8~9月最高(10.55~11.44%),室外4~6月最低(8.80~9.27%),7~9月最高(12.50~14.66%);室内低于室外,室内约在4—14%范围内,室外约在8~18%范围内;树种间的差异,长白落叶松最低(室内8.16%,室外11.48%),红皮云杉最高(室内10.48%,室外14.56%)。  相似文献   

15.
厦门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材平衡含水率与气候、特别是与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Hawley、Kollmann、及UyluHlskuǔ都曾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我国梁世镇等在1963年提出We=a+bφ+cφt~2的曲线回归方程,表示木材平衡含水率与空气温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分别绘出适用于北京、芜湖和福州等地的t-φ-We图。孙令坤、龚定太也分别引用到呼和浩特、十堰的木材平衡含水率研究。作者根据厦门测定的数据,通过IBM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得出We=a+bt+cφ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在木材加工技术中,木材干燥理论包括木材平衡含水率理论、木材传热理论、木材水分扩散理论以及木材干燥应力与应变理论。以上几大理论涉及到木材的干燥处理、加工、维护以及强度设计。木材干燥理论在木材加工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木材干燥 第3讲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炼百 《林产工业》2002,29(4):43-46
我国的一些家具厂生产的家具与制品,造形美观,制造工艺精良,在当地使用并没有什么质量问题,但出口到国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产生开裂、变形,严重的引起索赔。还有些锯材经过窑干后,含水率完全符合要求,干燥质量很好,但做成木制品后,含水率却超标了。以上这些质量问题,都与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有关。只有真正理解并正确应用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才能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木制品。  相似文献   

18.
选择实木地板生产常用的7种木材,分别经190、200、210℃热处理3h,再将试件置于不同温温度环境中,测定其平衡含水率,得出热处理材平衡含水率和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出的热处理试样平衡含水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木质零件生产中,为了合理地确定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和干缩余量,以满足车箱装配对木质零件公差的要求,提出了测定十堰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这一课题。一、材料和方法试材选自经过充分气干且无缺陷的汽车材,树种为红松、云杉、落叶松、柞木、水曲柳共五种,其中云杉经南京林学院木材学教研室鉴评。每块试材截成长为二米的板材各一段,两段对应编号,一段用于测定平衡含水率值,另一段进窑干燥后则用于测定吸收滞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我国是幅员辽阔、树种繁多的国家。为了根据我国各地的具体气候情况与木材的具体特性,来改进木材加工工艺,从而更合理、更节约地利用木材,就有必要对木材平衡合水率进行认真的研究。为了便于了解空气状态对木材平衡含水率所发生影响的实质,这次研究以木粉为试样,并在烘箱中进行试验。企图通过试验摸索木粉的平衡合水率变化的规律,并研究将所得规律引用于整块木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