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日本豆蚜茧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虫是大豆作物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倍增,为害猖獗。为了寻找豆蚜防治的新途径,在自然天敌普查中,发现一个优势豆蚜天敌种群日本豆蚜茧蜂。日本豆蚜茧蜂分布很广,遍及大豆产区。79—83年连续5年放蜂试验,在豆田的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可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年份里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卷叶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2.
高峻峰 《植物保护》1985,11(2):15-16
大豆蚜虫是我县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6万亩左右,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20万斤左右,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增加,为了寻找防治豆蚜新途径,在自然天敌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遍及大豆产区的优势豆蚜天敌种群一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b)79—83年连续5年放蜂效果调查中,豆田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和偏重的年份里能控制大豆卷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3.
奚启新  郭景泉 《昆虫天敌》1992,14(2):65-66,68
蚜虫既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又是大豆病毒病的重要传播介体。每年因蚜虫的直接为害和其传播大豆花叶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测定有关杀虫剂对蚜虫的防治及其对天敌的毒性,合理用药,保护天敌,达到既控制蚜害又减轻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测定了八种杀虫剂对危害大豆的三种蚜虫的杀伤效果和对二类天敌的毒性,从中选择出了适宜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室内、田间试验表明,菜地用Bt乳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爪蛸螟等食叶害虫,天敌数量比化防区增长13.2倍;棉田用Bt乳剂防治二代棉铃虫,药后10天的天敌数量比敌杀死施药区增长11.3—16倍,保持下来的天敌有瓢虫、草蛉等,对蚜虫有控制作用,蚜害减轻,省去治蚜用药,呈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化县大豆蚜虫的主要天敌有: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bmeab)、大豆蚜茧蜂(Trioxys anctus Haliday)和三叉蚜茧蜂(Trioxys sp.)。其中日本豆蚜茧蜂约占95%以上,一般年份寄生率可达34%~70%,是大豆蚜虫前期的重要天敌。由于后期重寄生率高,羽化率低,失去对蚜虫的控制作用。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栽培方式进行大豆蚜虫重寄生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豆蚜虫是本县大豆的重要害虫。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大豆蚜虫的天敌多少,直接影响着大豆蚜虫的发生程度。 通化县大豆蚜虫优势天敌种类主要有脉翅目: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ormosa Braue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鞘翅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nnaeu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g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膜翅目的日本豆蚜茧  相似文献   

7.
化学农药喷雾防治二代棉铃虫,大量杀伤天敌,常使伏蚜失去自然控制;过大放宽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棉花生长点易受棉铃虫为害而失去补偿能力。1986年以来,作者寻求保护天敌、控制二代棉铃虫、保护棉花生长点的施药方法,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唐纳学院昆虫学家林达·戈尔克逊(Linda Gilkeson)博士于1986年4月12日至5月6日,来我国与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开展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的合作研究。食蚜瘿蚊是农作物蚜虫的天敌,目前有许多国家利用瘿蚊防治蚜虫取得良好效果,如芬兰、苏  相似文献   

10.
大豆蚜虫是吉林省大豆上的重要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占大豆面积45.6%,有蚜株率75.9%,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占大豆面积64%,有蚜株率在88%以上,对大豆为害较大。为搞好大豆蚜虫的预测和防治,我们借助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蚜虫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测和防治指标,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6~81个大豆蚜虫测报点的调查资料。各测报点从1975~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对小米蚜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乐山地区小麦蚜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对于异包瓢虫食蚜力的测定,过去已有不少报导,但几乎都未考虑蚜虫不同密度对瓢虫食蚜力的影响。为此,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小米蚜Rhopalosiphum prunifoliae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试图为进行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作者在省内主要菜区对疏菜害虫天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田间蔬菜主要害虫天敌发生概况(一)寄生性天敌昆虫1.蚜虫类的天敌蚜虫类的天敌以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为主,春秋两季蚜虫大发生的季节,蚜茧蜂数  相似文献   

13.
正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害虫的为害,可造成花生减产,为了有效防治花生害虫,笔者介绍花生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1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花生出苗后至开花前,蚜虫、叶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是防治的重点。1.1保护利用天敌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田间每百墩花生蚜量在4头左右,瓢蚜比为1∶100~120时,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为害。合理布局作物,实行麦田与花生田插花种植,可以增加瓢  相似文献   

14.
麦田蚜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蚜的寄生性天敌中常以蚜茧蜂为主。国外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已屡见报导;国内也已开始用蚜茧蜂防治菸蚜,但尚未见麦田蚜茧蜂的系统研究报导。作者于1979~1981年间,先后在江苏十多个县、市对蚜茧蜂在自然情况下控制麦蚜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现将部份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有机桃园天敌与蚜虫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蚜虫是有机桃园早期的主要害虫类群,为研究蚜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在基地内设计了地表种植大蒜+覆盖地膜、种植100%紫花苜蓿和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3种生态调控模式,调查昆虫群落的变化,分析蚜虫的主要天敌及生态调控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的主要天敌分别为龟纹瓢虫、小花蝽和七星瓢虫。蚜虫数量与益害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对照处理相比,种植100%紫花苜蓿处理小区和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处理小区,益害比和天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升高,蚜虫总体数量显著降低。果园种植100%紫花苜蓿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数量;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6.
朝阳县十二台公社1978年种棉花一万亩,在棉蚜为害期间,有1280亩棉花常年没有用药剂防治,完全利用天敌控制住蚜害,1979年利用天敌控制蚜虫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棉花长势良好。保护、利用天敌防治棉蚜省工、省药效果好,为综合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从小麦抽穗到成熟,受蚜虫为害,千粒重降低3.2%~47.0%,减产10%~15%,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40%以上。麦穗蚜对氧乐果已达中抗水平,LC50为122.55;对吡虫啉、抗蚜威也产生了明显的抗性,LC50分别为53.78和30.96;对啶虫脒、阿维虫清的抗性较低。依据麦穗蚜防治现状及抗药性,结合小麦穗期既是麦蚜的主要为害期,也是麦田天敌大量繁殖期的实际,从保护麦田生态系统,延缓麦蚜抗药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选择使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重视保护天敌,构建麦田半自控生态系统等麦穗蚜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蚜茧蜂是蚜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本文综述了有关蚜茧蜂对蚜虫生命活动的影响,对蚜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并对影响好茧蜂控制作用的因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的重要害虫,马拉硫磷作为有效防治大豆蚜虫的杀虫剂之一,不仅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大豆蚜虫,其在亚致死浓度下还会引起大豆蚜虫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分析了马拉硫磷3个亚致死浓度(0.05、0.10和0.20 mg/L)对大豆蚜虫生理特征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0.20 mg/L下处理大豆蚜虫后,其若蚜的发育历期(7.48 d±0.18 d)比对照的(5.78 d±0.30 d)显著延长;同时成蚜的生殖期、寿命和全世代周期也分别比对照的缩短了4、6和4 d。在0.10 mg/L处理下,马拉硫磷可刺激大豆蚜虫生殖功能,单头产蚜总量比对照组提高24%;但当浓度增加到0.20 mg/L时,单头产蚜总量却比对照组降低37%。生命表参数结果显示:0.20 mg/L的马拉硫磷可显著降低大豆蚜虫的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但显著增加种群倍增时间(Dt);0.10 mg/L的处理情况则相反;0.05 mg/L处理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