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品种志》系我所根据多年研究资料和国内有关部分报导资料,在1959—1964年先后编写《福建茶树品种志》1—3稿等的基础上,系统整理编著的一部分。全书约十四万字,共分:概况、正篇与副篇等部分。介绍200多个品种,并附有30多张彩色照片和100多张黑白照片。概况部分着重介绍我国茶树品种资源的基本状况,解放后我国茶  相似文献   

2.
第二部分缅甸茶树品种资源缅甸茶区正处在茶树原产地边缘,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的西南季风区域内,高温多湿,故所种植的茶树多为乔木或小乔木状的大叶型品种,灌木状的中、小叶型品种较少,仅北部茶区有混什一些叶型较小的茶丛。  相似文献   

3.
茶树花器性状遗传与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茶树花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对于了解茶树系统发育,研究茶树起源、分类与杂交育种等,都至关重要。为此,1981—84年我们对350多个品种进行了观测,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一、品种总群的遗传变异茶树花器的遗传性状一般比较稳定。但在慢长的演化中,也同样产生许多变异。花柄长短与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缅甸茶叶与茶树品种资源”一稿是本所郭元超同志,于一九六三年赴缅甸考察时整理的技术资料。迄今虽已十八余年,报告中的一些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但为保存、充实茶叶科技资料,又经作者作了修改,本刊将予分期刊登,供同行者研究参考。全稿将按作者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四期刊登。即:第一部分:缅甸茶区环境与产茶概况;第二部分:缅甸茶树品种资源;第三部分:茶树栽培技术;第四部分:茶叶采收与加工。  相似文献   

5.
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与成茶品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龙茶源于福建,八十年代以来四川省部分茶区开始仿制乌龙茶,在多点试制过程中,反映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形成乌龙茶品质有多种因素,尤其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以及工艺水平对品质影响最为敏感。本文试图从福建与四川的有关资料作比较分析,以探讨新区发展乌龙茶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既多又好。在已经发掘的300多个品种中,不少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或其他独特的优异性状。其中有适制红茶的,有适制绿茶或其他特种茶类的,也有红绿茶兼宜的,使这样丰富的品种资源尽快的在生产上发挥作用,是当前茶树品种工作的中心任务。品种鉴定是从调查整理到繁殖利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解放十几年来,茶树品种工作者,采用了不少的方法,如小区比较法、采摘小桩计算法、单株产量间接推算法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茶叶学会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中旬于江西九江召开的《茶树品种资源和区划学术讨论会》期间,与会的部分茶树育种工作者发起成立茶树品种研究组,经到会的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座谈会的研究,同意成立中国茶叶学会茶树品种研究组。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种营养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营养元素,多为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很强的专一性,因而不仅深刻影响着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和生命活动,并且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叶微量元素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多限于测定方法和各类成品茶含量的研究,在茶树品种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是“优良茶树品种品质鉴定指标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重点探讨茶树新梢中铁、锰、铜、锌、硼、钼、镁、铝这些营养元素的含量幅度和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程度及与茶叶内含化学品质成分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茶树品种或品系具有相异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是构成不同品种的繁殖强度高低、苗期生育状况的差异以及能否获得丰产、稳产和优质的内在因素。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已育成的茶树品种达100多个,育种工作者对于育成品种的形态特征、栽培方法和丰产性能等均已作过很多详细报道。然而综合一批茶树品种,集中一地,系统调不同茶树品种或品系具有  相似文献   

10.
七九年十一月中旬中国茶叶学会,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茶树品种资源和茶叶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湖南等十四个省(市)茶叶学会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63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七十三篇。这是学会恢复活动以来,规模最大、论文最多的一次茶叶学术讨论会。老一辈的茶叶专家王泽农、庄晚芳、陈兴琰、冯绍裘先生等都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1.
茶树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生产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茶树遗传性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变异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特性上有着相对一致和稳定的遗传性。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茶树品种的数量越来越多,据1981年统计,我国已有名录的茶树品种资源材料1300份,其中地方品种(类型)307份,新育成品种和品系262份。1984年和1987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种有优良地方品种30个和新育成  相似文献   

12.
茶树是多年生的叶用作物,影响产量、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气温、日照、降雨量等自然条件,又有茶树品种,茶树生育的内因;还有茶树种植方式与密度和肥培水平等人为因素等等。茶树的群体结构,除影响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外,还关系着茶树个体植株的生长与发育。就茶树群体结构的合理性而言,又和茶树品种,生态环境,树冠培养方法及茶叶采摘制度等有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新茶园时,对茶园的种植方式与密度问题,必须持  相似文献   

13.
4月27日春茶生产期间,建瓯小桥镇镇政府组织举办茶叶技术讲座。邀请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同志担任首席主讲.参加讲座有镇长、分管农业的领导及茶农、农技人员等三十多人.讲座结合建瓯小桥茶叶生产实际以及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1、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如小桥镇80%以上茶树品种水仙,春茶洪峰期明显突出,建议考虑调整品种结构,引进省茶科所近几年新选育丹桂、春半、九龙袍、金观音、黄观音、朝阳、悦茗香、黄奇等乌龙茶良种试种,缓解洪锋期的生产矛盾,从源头上防止粗制滥造;2、针对小桥镇茶叶卖…  相似文献   

14.
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茶树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过不少报导,但大多是针对有性群体的品种。本文搜集了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无性系品种25个进行组型分析,并对其核型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方面,作一些探讨,目的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茶树的遗传与起源、进化与分类等方面积累资料。 本研究表明:1.观察32个品种的体细胞,其总数的81%为正常二倍体,19%为非二倍体(三倍体、单倍体、单体、缺体和三体等),据此,茶树无性系品种当以二倍体为主,2.政和大白茶、上梅州种三倍体细胞频率极高,可能是三倍体品种;3.23个无性系品种的核型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3,25(5):4-5
8月13~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成立暨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会议,由12个茶叶主产省(市、区)农业厅及有关科研、教学、推广部门推荐的鉴定委员会委员人选和承担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的区试点负责人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第一届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章程》和《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鉴定管理办法》,制订了《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实施方案》,并落实了各区试点的任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区试等方面采访…  相似文献   

16.
茶树花器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三十余年来,对500余个茶树品种(或种质)花器官各部形态特征的观测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全面分析讨论,首次提出了茶树花器形态共五个部分十三项目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并对若干形态术语加以具体化与标准化.它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分类与研究、遗传育种等,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树新梢节凑性的生长,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温度影响也是外界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四个茶树品种新梢生长情况,将所得资料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观察的茶树有毛蟹、乌龙、大红、本山四个品种。这些品种是1959年从福建安溪引进长沙栽培的,茶苗均系无性繁殖两年生植株,生长整齐,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东 《茶叶》1997,23(3):21-24
经全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三次认定和审定了76个国家级茶树品种,收集种质资源3300多份,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茶树种质圃,已筛选出一批有特色的种质材料,开展了组织培养保存各质资源研究。在茶树单株选种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选种效率,诱变育种也有一定的成果。可以通过生化成分、单株叶面积、水分状况等指标对茶树进行日期鉴定。在利用生物技术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目前全国茶树良种的推广面积不大,且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同工酶技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品种资源鉴定和分类、杂交效果等报道较多。但是,有关茶树同工酶的分析技术、同工酶谱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深入较少,本文就这几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所自五十年代以来,在研究水仙、佛手、政和大白茶等不孕性品种栽培利用的同时,对野生茶树和奇曲、筲绮等稀有品种亦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初步研究资料与成果。筲绮种,虽早已被茶树育种工作者所熟悉,但早期对其形态特征与遗传性状还缺乏研究资料。为此,本文根据已有研究资料,着重对筲绮变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突变型的遗传性状进行介绍与初步分析,目的在于揭示筲绮种某些突变形状(如双芽、三芽与多芽型以及双叶、三叶型等)的遗传变异情况,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