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环流形势、探空诊断以及云图分析,对2020年8月10日出现在甘南迭部、舟曲的局地暴雨触发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低层大气饱和度高、水汽集中程度高,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500百帕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00百帕切变、地面辐合线以及地形共同作用造成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3.
副高外围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客观物理量分析资料及乡镇自动站雨量资料、FY-2E卫星实时云图和T639模式数值预报产品等非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6月20~22日发生在泸定县南部4个乡镇的持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584线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东西摆动是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外围持续的较强南风气流对这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输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中小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6月20日、21日的强降雨所需的强上升运动主要由冷空气触发对流有效位能的释放提供,22日的上升运动主要由副高西部大尺度的强迫抬升等引起;卫星云图资料能较好地监测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中小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雨量站的雨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一次局地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海拉尔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30日发生在陈巴尔虎旗的暴雨天气过程。得出结论:在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对暴雨天气无明显指示的环境下,当地气象要素的高湿特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过程中雷达回波稳定而少动,径向速度回波有清楚的逆风区,并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和垂直风廓线产品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对暴雨天气无明显指示的环境下,夏季的局地暴雨要关注当地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同时要密切关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回波演变。应用海拉尔天气雷达,从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以及径向速度产品,分析2007年6月30日12:50~14:00发生在陈旗的巴彦库仁镇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试图总结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点。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出现大于35 dBz的回波,并有45~55 dBz的强回波持续出现在回波区域内,且回波稳定少动有一小时之多,这是产生暴雨的关键原因;径向速度产品出现逆风区,是暴雨天气速度回波的明显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和垂直风廓线产品对暴雨天气的分析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2.5°×2.5°资料,对2016年7月30日至8月2日辽宁局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上空高空槽东移加强形成低涡,低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并与副热带高压后部西南急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相结合形成暴雨。大气不稳定能量的形成和不断积累是此次暴雨前期的特征,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配合度较好,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分散性的对流单体在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中显示明显,50~60 dBZ强回波持续出现且回波稳定少动,径向速度存在逆风区,这是产生辽宁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以及FY-2D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6日出现在广东清远市一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气流及南支槽前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地形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尺度地形使近地面上升气流增强,造成了对流云团在该地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加密自动雨量站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24~25日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发生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地在暴雨发生前积聚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中尺度系统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小尺度的地形抬升为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能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16.
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云图资料,分别在天气尺度系统、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中尺度等方面,针对2014年9月7日沈阳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气尺度系统: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蒙古气旋所诱发,系统移动速度快,因而此次降水有降水时间短的特点。(2)热力、水汽、抬升触发条件等条件:热力条件上康平形成θse锋区的时间比辽中早,这也验证了康平主要降水时段较辽中早。辽中假相当位温梯度比康平大,因而高低空假相当位温差辽中的值更大,从侧面反应出辽中存在的能量较康平大。水汽条件上无论是辐合还是辐散的中心值康平低于辽中,这也反应了辽中的水汽比康平有更好的抽吸作用。抬升触发条件上700h Pa上辽中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8m/s,康平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0m/s,说明辽中垂直上升运动更强。(3)中尺度分析:地面上南北两条辐合线,决定了沈阳地区南部和北部主降水时段的不同,北部降水时间早,而南部降水时间晚。 相似文献
17.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云图资料,分别在天气尺度系统、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中尺度等方面,针对2014年9月7日沈阳地区1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主要由蒙古气旋所诱发,系统移动速度快,因而本次降水有降水时间短的特点。(2)热力条件上康平形成θse锋区的时间比辽中早,验证了康平主要降水时段较辽中早。辽中假相当位温梯度比康平大,因而高低空假相当位温差辽中的值更大,从侧面反应出辽中存在的能量较康平大。水汽条件上无论是辐合还是辐散的中心值康平低于辽中,这也反应了辽中的水汽比康平有更好的抽吸作用。抬升触发条件上700h Pa上辽中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8m/s,康平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0m/s,说明辽中垂直上升运动更强;(3)地面上南北2条辐合线,决定了沈阳地区南部和北部主降水时段的不同,北部降水时间早,而南部降水时间晚。 相似文献
18.
江西西部一次局地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回波特征方面,诊断分析了2014年5月24日08∶00—25日08∶00江西西部局地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对流性暴雨是在亚欧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较大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扰动气流的背景下,中低层低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发生的;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西南暖湿气流的增强,为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动力条件;中低层有大的水汽积聚和水汽输送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大气层结不稳定、存在产生较强对流的有利条件、高能量区与中低层湿区和急流配合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热力条件。这次暴雨过程在雷达回波上以对流性回波为特征,出现2个主要降水时段(24日20∶00—25日01∶14、25日01∶24—09∶00),其中第2个降水时段维持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是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主要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FY-2C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8月13日傍晚到夜里出现在太行山脚下河南焦作市一次局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和暖倒槽是这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的天气尺度系统;强降水发生前,焦作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能量锋区,且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随着地面冷锋逐渐东南下,焦作触发了强对流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增强了大气的抽气作用,导致暴雨区上空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从而有利于降水的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卫星云图上3个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焦作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雷达图上的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对于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6年4月23日,受南支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低层SW急流等共同影响,福建省仙游县部分乡镇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湖洋当日降水量最大,达108.4 mm,最大雨强达48.0 mm/h.此次局地暴雨时空分布零散,主要出现在西部、北部高海拔山区,地形增幅作用明显.局部强对流天气造成局地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