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ESR、FSHβ及OPN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猪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卵泡促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等3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白猪中,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高,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上高,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少1.20头,差异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ESR基因总产仔数、产活仔数规律与初产母猪相反.②在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高,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在经产母猪中,ESR、OPN及FSHβ基因全都表现出BB型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猪NC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77886190 A>G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基于前期GWAS数据筛选出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NCK1。选取468头大白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并与母猪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群体中,NCK1基因g.77886190A>G位点,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都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的加性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分别收集AA型、AG型和GG型个体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NCK1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AA型个体NCK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GG型。利用Ensembl数据库中NCK1基因的序列构建pcDNA3.1-NCK1超表达载体,转染PK细胞检测NCK1下游微血管形成标记基因MMP2的表达,结果发现MMP2表达水平上调。因此可以推测NCK1基因通过上调MMP2促进微血管形成,进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该基因可作为母猪繁殖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ESR、FSHβ及OPN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猪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卵泡促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等3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白猪中,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高,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上高,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少1.20头,差异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ESR基因总产仔数、产活仔数规律与初产母猪相反。②在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高,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在经产母猪中,ESR、FSHβ及OPN基因全都表现出BB型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2):1-5
为了给提高苏淮猪繁殖性能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选取经产母猪344头,检测了苏淮猪群体内雌激素受体1(ESR1)、卵泡刺激素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单个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ESR1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分别为0.541和0.459;AA型基因型频率为0.308,AB型为0.465,BB型为0.227;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FSHβ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8和0.852;AA型基因型频率为0.027,AB型为0.241,BB型为0.732,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ESR1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无关联(P0.05)。ESR1和FSHβ基因与苏淮猪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松辽黑猪METTL2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78头松辽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查找METTL23基因外显子1~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METTL23基因SNP位点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乳头数)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仅在松辽黑猪METTL23基因外显子4发现1个SNP位点,命名为A62G,在A62G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是AA、AG和GG。GG和G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且A62G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的遗传纯合度(Ho)为0.6516,高于遗传杂合度(He,0.3484),说明其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变异较小;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77,属于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一定量的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P<0.01),总产仔数还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0.05);AG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乳头数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METTL23基因外显子4存在多态性位点A62G,该位点与松辽黑猪产仔数存在显著关联,可作为松辽黑猪产仔数的遗传标记,用于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6.
多药耐药基因1(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可导致多种药物耐药。MDR1基因可能与繁殖器官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以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金华母猪为试验群体,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MDR1基因的多态性,并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指标进行了关联分析,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MDR1基因外显子1有一处G→A的突变,存在GG、AG、AA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GG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MDR1基因多态性对初产和经产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金华母猪群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结果分析,MDR1基因多态性对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影响,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将ESR基因作为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相关分析,旨在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451头美系大白母猪ES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多态性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间的相关性,并分析ESR基因对繁殖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该美系大白猪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在头胎中,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47头、9.90头和13.79 kg,均高于BB型个体的9.78头(P0.01)、9.01头(P0.05)和12.41 kg(P0.05);AA型个体的3个性状均高于AB型,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0.32头和13.45 kg,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产活仔数为9.60头,高于BB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2~5胎)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为11.55头、11.03头和16.53 kg,均高于AB型个体的11.07头(P0.05)、10.44头(P0.01)、15.67 kg(P0.05),且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10.82头、10.02头和15.17 kg)。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ESR基因AA型在美系大白猪中为有利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该位点可用于美系大白猪的育种中,在种猪选育时提高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可以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  相似文献   

8.
大白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685头大白母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并对其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个基因都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经产母猪NCOA1基因中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死胎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FUT1基因中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合并基因AAAA型和ABAG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BAG型个体的死胎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AAA型个体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AAG和AAGG型个体(P0.05)。由此可见,NCOA1和FUT1单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用其作为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s 4,RBP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猪群中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的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分别为0.8649、01351、0.3960、0.233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初产母猪AA型比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多1.66头、1.83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AB、BB型分别多1.19头、1.48头(P〈0.01)和0.96头、1.22头(P〈0.05)。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初产、经产母猪在该位点上A等位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表现为正效应,各性状分别增加了0.1496头、0.1635头和0.1443头、0.1169头,即A等位基因可能为湖南黑猪繁殖性能的有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检测红眼白水貂促卵泡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beta subunit,FSHβ)和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1,NCOA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红眼白水貂215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针对红眼白水貂群体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利用SAS 9.4统计软件对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红眼白水貂FSHβ基因上存在2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处的g.1228G > A突变和外显子2处的g.1866T > C突变;在NCOA1基因上存在1个多态位点,为第6外显子处g.151536T > C突变。在红眼白水貂群体中,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NCOA1基因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FSHβ基因g.1228G > A位点的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上均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 0.01),g.1866T > C位点在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上呈现BB > AB > AA的趋势;NCOA1基因的A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 0.01);g.151536T > C与g.1228G > A的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P < 0.05)。因此,可以利用以上突变位点对红眼白水貂的繁殖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 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研究鸭miR-21的分子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骨骼肌发育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180枚(98±5)g鸭蛋,相同条件孵化。从孵化第11天到第27天每天取3枚鸭蛋(分别表示为:E11、E12、E13……E26、E27),无菌状态下逐只采集鸭胚胸肌样品。E27时另取3只鸭胚逐只采集腿肌、心、肝、肾、肌胃、小肠、腹脂和皮脂。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时期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iR-21表达,利用荧光定量、蛋白杂交、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iR-21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19天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降低;E27时,miR-21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增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CDK2和Cyclin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增加(P<0.01),EdU检测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2期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增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表达,所得结果相反。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qRT-PCR检测MyoG和MyHC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杂交(WB)检测结果显示,Myo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yHC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yHC阳性细胞数和10核以上的肌管数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的表达,所得结果相反。结果表明,miR-21具有促进成肌细胞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甲酸钾具有调节动物消化道内pH、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饲粮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等功能,其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预防疾病发生等方面起到了与抗生素相似的良好效果。本文综述了二甲酸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猪、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二甲酸钾在猪、鸡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限制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评估NRC (2007)提出的脂溶性维生素推荐量是否适用于我国肉羊养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0.11) kg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按需要量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制剂;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 PV-7.5组的眼肌面积有高于PC组的趋势(P=0.06),各组肉羊的宰前活重(LWBS)、胴体重和屠宰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羊内脏器官重量及其占LWBS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羊各胃室重量及其占复胃总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PC-7.5组的肉色亮度值显著低于除P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10∶0含量有低于PC组的趋势(P=0.07),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20∶0含量有低于PC-7.5组的趋势(P=0.09);PC组的背最长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PC组的背最长肌丝氨酸(Ser)含量显著低于PC-VA组和PC-7.5组(P<0.05)。结果提示,扣除30%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了肌肉氨基酸含量,从而对肉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梅花鹿源坏死梭杆菌HNFnf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尝试建立家兔感染坏死梭杆菌肝脓肿模型。通过观察家兔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家兔感染模型。攻毒家兔7 d内全部死亡,死亡前家兔表现为采食减少、喜卧、后肢无力、消瘦等。尸体进行病理剖检可见明显病理变化,肺脏表面大量出血,且伴有结节样病变;肝脏质地较软,出现均匀的灰黄脓肿;脾脏严重肿大,呈暗紫色;肾脏多处出血斑;严重的肠道胀气,膀胱积尿。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肾脏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之间有少量的粉红色纤维素渗出;肝脏中形成明显的染色深蓝的脓肿结构,其周围有大量细胞核深染的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小叶固有结构消失,肝细胞脂肪变性;肺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红染的纤维素渗出。采取耳缘静脉攻毒方式,该细菌对家兔的最低致死量为1.2×1014 CFU。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28头体重为(6.37±0.11) kg的28日龄健康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和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末重和1~28 d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1~14 d和1~28 d断奶仔猪料重比(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UN)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包被丁酸钠的最适添加量为1 000 g/t。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