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烟粉虱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棉花、烟草、番茄、甘蓝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 ,探讨烟粉虱成虫对 4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表明 ,在 4种寄主作物共同存在时 ,烟粉虱成虫喜欢取食烟草 ,排列顺序为 :烟草 >番茄 >棉花、甘蓝 ;产卵量排列顺序为 :烟草、番茄 >甘蓝、棉花。当只有番茄和烟草两种寄主植物时 ,烟粉虱成虫趋向于取食烟草 ,但在番茄上产卵 ;只有烟草和甘蓝时 ,烟粉虱倾向于取食烟草并产卵 ;只有棉花和番茄时 ,烟粉虱对两种寄主没有明显的趋向 ;只有棉花和烟草时 ,烟粉虱显著的喜好在烟草上产卵 ;只有棉花和甘蓝时 ,烟粉虱趋向在棉花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同样只有番茄和甘蓝时 ,烟粉虱喜好在番茄上取食产卵 ,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是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室内试验,选用马尾松和湿地松枝干饲养松褐天牛,拟得出松褐天牛的卵孵化历期和孵化率,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卵孵化率4 d孵化历期最高,其次为5 d,马尾松的平均卵历期低于湿地松,且两种寄主对松褐天牛卵期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松褐天牛成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龄级枝条的取食情况,结果表明:取食马尾松的松褐天牛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96.6mm2.头-1.d-1,主要取食一年生枝条;取食湿地松的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63mm2.头-1.d-1,主要取食二年生、多年生枝条和产卵木,较少取食一年生枝条。在选择取食的情况下,松褐天牛成虫主要取食马尾松,并且以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为主,对湿地松的取食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非选择性试验和皿内饲料吸引选择试验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和取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顺序为小麦(麦茬麦苗)大豆棉花玉米;成虫在同一寄主植物上不同部位的产卵率有一定的差异,小麦和玉米下层产卵率高于上层和中层,而大豆和棉花上层产卵率显著高于中、下层。二点委夜蛾初孵幼虫对寄主植物取食选择顺序为:甘薯棉花大豆马齿苋马唐花生玉米小麦,而叶片取食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薯马唐花生棉花大豆小麦马齿苋玉米。二点委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显著不同,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松褐天牛肿腿蜂属卵育型寄生蜂,雌蜂补充营养后卵巢开始发育,且雌蜂可多次产卵并寄生多头寄主。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下的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差异,本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在不同产卵寄生批次下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等生活史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以麻天牛幼虫为寄主,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行为,85%的雌蜂能完成2次寄生,但仅有31%的雌蜂能完成3次寄生,可能完成4次寄生的雌蜂仅有4%。随着产卵批次的增加,母蜂寄生能力逐渐减弱。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间其子代幼虫历期、蛹历期均差异显著,以第1批次最长,第4批次最短。不同的产卵批次间子代雌蜂数量、子代雄蜂数量均差异显著。第1和第2产卵批次中雌蜂平均数量为40.2头和35.1头,较后续产卵批次更多;这两个产卵批次育出雄蜂数量均少于10头。第3个产卵批次中子代雌蜂数量锐减,且雄蜂比例超过60%;第4批次时,子代全为雄性。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平均最大产雌数为80.6头。以上研究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寄主范围广泛,其对不同蔬菜寄主的取食选择性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碟法和活体寄主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在菜豆、茄子、番茄、黄瓜和甜椒等5种蔬菜寄主上的成螨数量、产卵数量、由卵发育至成若螨期的比例及活体寄主上叶螨数量的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对供试的不同蔬菜寄主均可取食为害,但其对不同寄主存在取食偏好性。供试的5种寄主植物同时存在时,朱砂叶螨最喜食菜豆,在该寄主上种群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茄子、番茄和黄瓜,在这3种寄主上的取食选择性差异不大,甜椒是该螨相对不喜食的寄主植物,但同样能够使叶螨成功完成其发育历期。离体试验和活体试验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寄主大小对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决策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林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重量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 g的麻竖毛天牛幼虫为寄主,接入已交配的雌性松褐天牛肿腿蜂,观察并记录其寄生和产卵行为,统计子代数量和子代性比(雄性占比)。结果表明寄主大小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率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子代适合度;子代数量与寄主大小呈正相关关系;雄性占比随寄主个体增大而降低,但子代发育历期不受寄主大小影响。研究结果证实,寄主大小可影响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决策。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为多食性害虫,对大田作物、蔬菜和花卉等造成严重为害。本文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分葱Allium fistulosum L. var. caespitosum Makino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为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甜菜夜蛾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以及幼虫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等参数在寄主植物间有显著差异。取食分葱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最长,取食反枝苋最短。取食青菜的蛹重最重,产卵量最高;取食芹菜的产卵量最低,取食分葱的蛹重最轻。甜菜夜蛾在芹菜、反枝苋、分葱和青菜4种寄主植物上均能实现种群繁殖,其中,与芹菜、分葱相比,反枝苋和青菜更加有利于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甜菜夜蛾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反枝苋(222.1粒/♀),分葱(181.6粒/♀),芹菜(96.3粒/♀),青菜(26.2粒/♀)。在幼虫寄主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对青菜的取食选择率最高,分葱最低; ...  相似文献   

9.
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引诱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监测和诱杀,在遂昌地区的马尾松林及贮木场内利用3种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进行诱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差异显著。其中,APF-Ⅰ型引诱剂的效果最好,F1型引诱剂次之,ST-2型最弱。试验期共诱捕到松褐天牛成虫4 979头,其中雌成虫4 134头,雄成虫845头,雌雄比为1∶0.204。所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是雄虫的4.89倍,差异显著(P=0.045,t=-4.551)。引诱剂捕获松褐天牛的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6月至8月份降雨量及气温对松褐天牛成虫诱捕规律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为遂昌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松褐天牛产卵对诱木趋性,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诱木树干上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成虫羽化孔的数量与诱木的胸径和树高显著相关,并可根据相关方程估算出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松褐天牛的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主要集中于树干的中、下部。但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与产卵刻槽数相比,松褐天牛在诱木上的侵入孔数和羽化孔数次第下降,侵入孔数、羽化孔数总体分别下降了41.36%、29.72%。但不同树高上的下降率有所差异。松褐天牛幼虫侵入孔、成虫羽化孔在诱木上的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黄栀子原产于中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果是传统中药,经济价值极高。绿灰蝶是我国黄栀子种植区的重要害虫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登记的防治农药。为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黄栀子绿灰蝶的杀虫剂,参照田间药效试验的一般方法,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制剂用量90、105、120mL/667m^2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制剂用量30mL/667m^2对黄栀子绿灰蝶均有较好防效,药后3d防效均在81%以上,药后10d防效均在95%,药后20d防效均为100%,保果效果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冀北山区6种人工林的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15.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及造林树种之一,经济价值极高。炭疽病是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登记的农药用于油茶炭疽病的防治。为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杀菌剂,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茶饼病》,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41.67、62.5mg/k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50mg/kg对油茶炭疽病均有较好防效,第2次药后20d的防效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调控防御酶活性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调控防御酶活性抗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效应。测定了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病斑直径、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菌作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1~10 mmol/L浓度范围内,MeJA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dothidea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MeJA对猕猴桃果实最佳诱导浓度和熏蒸时间分别为0.1 mmol/L和24 h,其诱导效果分别为26.01%和26.85%;猕猴桃果实经0.1 mmol/L MeJA熏蒸处理24 h后,SOD、POD、CAT、APX和PPO活性提高,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33.85%和61.6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暗示MeJA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软腐病可能与其提高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卫春 《江西植保》2013,(3):254-256
记述采自武功山高山草甸的一江西新记录种:双斑草螟CrambusbipartellusSouth,提供了该种鼓膜器和雌雄外生殖器图示。研究标本保存在江西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JXAUM)。  相似文献   

18.
19.
烟粉虱的耐寒能力与自然越冬北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耐寒性测定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4 ℃和0 ℃暴露时的致死中时分别为13.86 h和12.07 h,在-2 ℃和-8 ℃分别为4.74 h和1.7 h,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2009年2月14-22日野外调查显示,仙桃市、南昌市、金华市在露地和大棚均发现烟粉虱以伪蛹和卵在杂草上存在,九江市只在大棚发现烟粉虱;而孝感市大棚与露地均没有发现烟粉虱。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越冬地点及其所在地的温度,给出了全国烟粉虱自然条件下可能的越冬北界模型图。首次探讨了烟粉虱在我国的自然越冬北界分布线为浙江省金华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仙桃市,四川省和云南省。  相似文献   

20.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s)是江西茶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片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该虫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江西黄马茶园1年发生8~10代,主要以成虫和少数若虫越冬。以若虫越冬的个体3月中旬开始羽化;以成虫越冬的个体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茶园始见初孵若虫。11月出现的成虫和少数若虫进入越冬。成若虫喜食嫩芽和幼叶,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在22~30℃条件下,温度对茶黄蓟马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卵期、若虫期和成虫寿命都逐渐缩短,卵期8~3.83 d,若虫期15~7.4 d,成虫寿命26.92~16.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