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2株木霉菌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孢子悬浮液(1×10~6cfu/mL)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06%和85.95%,对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可达68.63%、66.67%。喷施木霉菌提高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喷施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也可同时增强小麦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菌对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木霉菌接种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0.70%和48.56%,而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16.15%,并且哈茨木霉菌数量较刚播种时增加了138.46%;哈茨木霉菌也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55%、18.31%和49.61%。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抗氧化系统变化的结果表明,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初步明确,梨黑星病菌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活性氧清除系统等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是最终导致菌体受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5.
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在大田的发展,相对防效达69.9%~78.8%,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809、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886和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氧化能力及对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与CK(即只接种病原菌)相比,经哈茨木霉菌809、拟康氏木霉菌886、棘孢木霉菌525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保护性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的变化幅度最显著;拟康氏木霉菌886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比CK下降了47.74%、41.40%;而叶片中的POD、CAT、APX、SOD活性则分别比CK增加了318.11%、155.36%、157.09%和300.34%。研究表明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均能通过改善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能力,增加保护酶活性,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硅对瓠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瓠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提高了瓠瓜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加硅后接种处理植株叶片酶活性更明显增加;接种后瓠瓜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增加,加硅处理植株叶片木质素含量是不加硅处理的1.43倍.说明酚类物质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硅能提高酚类代谢的酶活性.1.7mmol/L的硅能显著降低瓠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本研究评估了两株哈茨木霉菌株3S1-13和4S2-46对纹枯病生防潜力及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效果。研究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含有1%酵母粉的PDA上能恢复产分生孢子的能力。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对茄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防治水稻纹枯病潜力,且发酵液防效显著高于孢子液的防效。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根系、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显示出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发酵液不仅可以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及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明确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施药适期,评价该药荆对番茄生长安全性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供试药剂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 500、1 875、1 500g/hm~2的3个处理施药后7d对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在72.58%~58.33%之间,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在77.04%~35.84%之间。与对照药剂相比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高剂量有效成分2 500g/hm~2施药后7d的对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番茄灰霉病始发期使用效果最好,适宜用量以有效成份2 50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哈茨木霉菌与啶酰菌胺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采用显微镜观察法观察了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形态,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圆盘滤膜法测定了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和粗酶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对哈茨木霉菌的菌丝基本无影响,但能使灰霉病菌的菌丝发生间断性溶解;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灰霉病菌的最高抑菌活性为61.17%,而哈茨木霉菌和啶酰菌胺单独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48.79%、0.97%,表现增效作用;菌药联用后哈茨木霉菌非挥发性物质和粗酶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未明显增强.研究表明,啶酰菌胺与哈茨木霉菌联用的增效机制是啶酰菌胺导致灰霉病菌的菌丝部分溶解,同时增强了哈茨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冬小麦的田间效果,为木霉拌种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从2016年-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哈茨木霉LTR-2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幼苗生长、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预测分析了木霉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LTR-2拌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对小麦纹枯病的平均防效60%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平均防效65%以上,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与不拌种对照相比,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增产4.3%~6.34%,增产效果略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木霉拌种可以降低小麦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特别是土壤中镰孢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哈茨木霉LTR-2可以作为化学拌种剂的绿色替代产品用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809、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孢子不同类型施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809、拟康氏木霉886、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均在66.81%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防效最高,达到81.46%。当黄瓜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均比CK显著上升,以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其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分别较CK增加了85.33%、108.43%、235.29%、144.38%、272.32%。同时,3株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比CK显著上升,厚垣孢子886的促进效果仍最显著,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97.47%、86.05%、172.49%、201.91%。  相似文献   

13.
哈茨木霉菌与5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联用可增强哈茨木霉菌及啶酰菌胺、嘧菌酯、咯菌腈、氟啶胺和啶菌噁唑5种供试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即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可考虑将杀菌剂与木霉菌联合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形态硅源制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溶胶(60nm和100nm)、正硅酸乙酯、硅酸钠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效果以及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几种硅源制剂处理盆栽小麦幼苗对白粉病防效分别为48.78%、43.73%、40.31%和33.29%,室内处理小麦离体叶段对白粉病抑制率分别为59.67%、53.51%、51.10%和42.22%。离体叶段接种白粉菌后1.5~2h、6~7h取样,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白粉菌孢子萌发过程,发现这几种硅制剂对白粉菌孢子初生芽管(PGT)的形成几乎没有影响,但对附着胞(AM)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其中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溶胶对AM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菌的侵染循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Speer)可以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冬麦区以菌丝垫形态潜伏在小麦苗基部叶片和叶鞘上越冬,以混在干燥保存的小麦种子中的闭囊壳越夏。自生麦苗和白粉病的野生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小麦白粉菌的毒力频率(Vf)分析表明,公主岭、沈阳、海城、大连和烟台的小麦白粉菌同属于一个群体。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初发日期和高空天气图分析表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菌源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在一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小麦白粉菌的分生孢子随夏初的偏南气流,在700毫巴高度层向北传播,进入东北春麦区。随降雨沉降,并侵染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16.
明确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施药适期,评价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性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供试药剂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 500、1 875、1 500g/hm2的3个处理施药后7d对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在72.58%~58.33%之间,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在77.04%~35.84%之间.与对照药剂相比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高剂量有效成分2 500g/hm2施药后7d的对番茄叶片灰霉病防效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番茄灰霉病始发期使用效果最好,适宜用量以有效成份2 50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哈茨木霉菌3亿CFU/g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立枯病与猝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3亿CFU/g可湿性粉剂能很好的防治番茄立枯病与猝倒病,在6~18亿CFU/m2(制剂用量2~6g/m2)使用剂量下,其对番茄立枯病防效达75%~86%左右,对番茄猝倒病防效达75%~85%左右,并且分别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和霜霉威盐酸盐722g/L水剂。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物制剂对人参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防治人参苗期病害的效果,对播种人参采取浸种+播后苗床浇施,对移栽人参采取蘸根的施药方式,药后调查各处理人参苗期病害发生率以及参苗生物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播种人参和移栽人参的苗期立枯病、根腐病有较明显的防效,连续两年用药后对播种人参苗期立枯病的防效达到50%以上,对根腐病的防效也接近50%;对移栽人参苗期立枯病防效达75%以上,对根腐病的防效达65%以上。连续2年施用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年生参苗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枸骨内生菌No.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枸骨植物中分离到一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编号为No.2),借助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该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双重培养试验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菌存在竞争和寄生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哈茨木霉菌胞外代谢产物木霉素的1 000倍液7 d后,其对黄瓜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9%和95.83%。施药后各处理对黄瓜的株形、叶色均未产生药害症状,表明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 106~107个 /mL时 ,对恶苗病菌的抑制力达 92.33%。通过哈茨木霉菌液和 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效果的比较 ,哈茨木霉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 107个 /mL与施保克质量浓度 1μg/mL的抑菌效果接近 ,分别为 76.7%、75.4%。显微摄影结果显示 ,哈茨木霉以附着胞附着在恶苗病菌菌丝上 ,然后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 ,或与恶苗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 ,然后再侵入病菌内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