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诱导抗病性与诱抗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糖、蛋白和糖蛋白三大类生物源激发子为重要的植物诱抗剂,本文分析了植物诱抗剂作用于植物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信号识别与信号传导过程及植物典型的防卫反应,为植物诱抗剂的研发和植物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的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应用效果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11~2012年连续在陕西、山东和海南等22个省(直辖市)40多个基点开展的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田间应用试验示范以及农产品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具有显著的防控农作物病害、促进农作物增产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分析了氨基寡糖素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在广西的应用效果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4年在广西番茄、葡萄、金橘等10种作物上开展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物生长、预防病害、提高品质及增加产量的效果。同时,分析和提出了广西应用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的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PDA培养基平板法测定了0.4%OS-诱抗剂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立枯病菌、瓜类绵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34.56、59.33、33.17、85.92、91.91、122.87μg/mL,OS-诱抗剂对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较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经OS-诱抗剂处理后的植物提取液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对于对照有明显的变化,说明OS-诱抗剂对植物的防病作用可能是促使植物体内产生了酚类抗病物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为对照,进行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并筛选出防控效果最好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组分配比为0.001%羟烯腺嘌呤+8%岩藻多糖+20%黄腐酸钾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防效最佳,药后60d的防效为75.19%,且对槟榔安全无药害,可在生产上作为防控黄化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几种植物诱抗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播期的提早,品种的更新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植物诱抗剂利用诱导因子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使其产生抗菌物质,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充分发挥植物诱抗剂的抗病作用,我们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诱抗剂及诱导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诱抗剂的定义和分类,并着重分析了稻瘟病诱抗剂作用机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诱抗剂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植物源诱抗剂前胡能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力,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喷雾法,研究了WS-16卫士型喷雾器和工农16型喷雾器两种不同的器械施药时,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药液量为40 kg/667m2,施药时使水稻叶片正反两面受药均匀。结果表明:15%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前胡水煮液和前胡原粉,WS-16卫士型和工农16型喷雾器喷施15%前胡水乳剂150倍液药后30 d的防效分别为80.09%和72.54%,药后67 d的增产率分别为5.93%和3.61%,效果均稍低于对照药剂三环唑和稻瘟灵。采用两种不同的施药器械喷施前胡水乳剂,其对稻瘟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对水稻的增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诱抗剂诱导金银花抗白粉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壳聚糖、草酸、水杨酸、葡聚糖、硅酸钠、硫酸亚铁、氟乐灵、磷酸氢二钾等8种药剂在不同株龄金银花上进行了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草酸对金银花白粉病有良好的诱导抗性,在1年生、2年生和4年生金银花上对白粉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2.3%、59.9%和72.1%,54.9%、58.4%和74.1%。水杨酸、硅酸钠、硫酸亚铁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但不稳定。葡聚糖和磷酸氢二钾无明显诱导抗病作用,氟乐灵则有促进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诱集植物在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诱集植物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诱集植物的防治原理,利用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产卵特点,诱集植物比主载作物更具吸引力,可将害虫集中引诱在一种植物上,方便集中灭治或减少害虫对主栽作物的为害;简述了诱集植物在防治四种(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植物线虫)有害生物的应用现状,并对诱集植物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植物诱抗剂与拮抗菌剂联用对烟草生长及青枯病的影响,采用多粘类芽孢杆菌、水杨酸和2,6-二氯异烟酸单独和联用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并设置空白对照,通过分析烟株农艺性状、青枯病发病情况和产量产值,系统评价了植物诱抗剂与拮抗菌剂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与水杨酸或2,6-二氯异烟酸联用均能有效促进烟株的生长;多粘类芽孢杆菌与2,6-二氯异烟酸联用对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单叶均质量和产量产值上,多粘类芽孢杆菌与2,6-二氯异烟酸联用处理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诱抗剂赤·吲乙·芸薹、壳聚糖、芸薹素内酯、香菇多糖对烟草青枯病、花叶病毒病、黑胫病的诱抗效果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发现对云烟87喷施上述诱抗剂,均可有效降低3种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并促进烟株生长。其中,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10 000倍液处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对烟草青枯病、花叶病毒病、黑胫病的诱抗效果分别达78.02%、53.48%、61.63%。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重要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近些年在我国的发生有明显加重的趋势。本试验运用电生理学技术和风洞技术,测定黏虫的触角对5种植物挥发物的反应,并进一步评价了植物挥发物与黏虫性诱剂在田间联合应用对成虫的诱捕效果,为黏虫性诱剂的高效利用和虫情监测提供依据。电生理学试验结果表明,黏虫雌、雄蛾对苯乙醛、芳樟醇、Z-3-己烯基乙酸酯的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除α-法尼烯外,黏虫雌、雄蛾对植物气味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值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风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雄蛾对苯乙醛、Z-3-己烯基乙酸酯、β-石竹烯均表现出逆风飞行行为(比例分别为50.6%、50.3%和44.9%),芳樟醇则对雄蛾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挥发物对黏虫的吸引力较小,且各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苯乙醛、β-石竹烯、Z-3-己烯基乙酸酯和性诱剂组合配方的引诱效果最佳,诱捕量是单独使用性诱剂的1.8倍(P0.05)。  相似文献   

16.
一.害虫诱剂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 1.害虫诱剂的生物学 在害虫生存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种由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它们能够引起其它生物的行为或生理反应,这类物质被称为信息化合物(Semiochemic  相似文献   

17.
宋美杰 《植物保护》1988,14(1):53-53
1981—1986年我们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化学所合成的苹果矗蛾性信息素化合物,在我所及库尔勒市果园多点进行测报试验,取得显著效果。 试验采用橡胶塞为载体的诱芯,剂量为100微克,水碗作诱捕器,碗内加满0.7%洗衣粉水,诱芯离水面1—2厘米。 诱捕器挂在树体离地面2米的向阳面,诱捕器间距15米以上。 诱芯在4、5、10三个月每月换1次,6、7、8三个月每半月换1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植物诱抗剂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3-acetonyl-3-hydroxyoxindole, AHO)联合茎尖培养从试管苗中脱除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的方法和效率?取PVS侵染的‘定薯3号’和‘定薯4号’以及PVY侵染的‘靖薯3号’和‘靖薯4号’的壮芽, 茎尖剥离后培养至4~5个叶片, 用100 mg/L植物诱抗剂 AHO水剂喷施试管苗, 每隔2 d喷施一次, 共3次, 末次喷施2 d后取茎尖剥离培养, 获得再生试管苗?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ELISA?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再生试管苗的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 AHO对4个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无影响, 用AHO处理后再茎尖剥离培养, 脱毒率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 检测结果还显示AHO处理的马铃薯再生苗的带毒量也低于未处理的对照, 且随处理次数增加带毒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剥离培养方法可以提高脱除PVS?PVY的效率, 获得无病毒核心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为对照,进行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并筛选出防控效果最好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组分配比为0.001%羟烯腺嘌吟+8%岩藻多糖+20%黄腐酸钾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防效最佳,药后60d的防效为75.19%,且对槟榔安全无药害,可在生产上作为...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驱避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源驱避剂的市场现状及应用前景,植物源驱避活性物质,植物源驱避活性物质提取方法,植物源驱避剂剂型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