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β-葡聚糖酶对鲤鱼生长生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葡聚糖酶属非淀粉多糖酶的一种,近20年来,北美和北欧等国对一些主要麦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及其抗营养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麦类饲料中,消除它们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它们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β-葡聚糖酶对鲤鱼生长性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葡聚糖酶属非淀粉多糖酶的一种,近20年来,北美和北欧等国对一些主要麦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及其抗营养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麦类饲料中,消除它们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它们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众多的研究表明,加这些酶到饲料中,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而且能提高日粮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利用 ,促进畜禽的生长。目前 ,对 β-葡聚糖酶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畜禽 ,有关β-葡聚糖酶在水产上的应用研究很少 ,以鲤鱼为代表的家鱼饲料中 ,次粉、小麦等麦类原料既作为饲料粘合剂 ,又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非淀粉多糖(NSP)种类与含量,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理论依据以及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豆粕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家禽自身不能分泌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饲粮中添加酶制剂。综述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麦、大麦等麦类日粮中存在含量很高、黏度很强的非淀粉多糖,畜禽采食麦类日粮后,食糜黏度很高。从而降低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在日粮中加入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酶等酶可将高黏度的非淀粉多糖水解成多糖片断,这些小分子量多糖片断大为降低,食糜黏度也大为降低,从而对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阻碍作用消失,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6.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和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丽  高峰 《中国饲料》2006,(20):12-15
非淀粉多糖是谷物副产物麦麸、米糠等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影响畜禽对谷物饲料养分和能量消化利用率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但随着对非淀粉多糖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非淀粉多糖除具有抗营养作用外,还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家禽日粮中使用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NSP)降解酶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不过在猪的营养学中它们还不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饲料价值改良型饲料添加剂。尽管科学家对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在猪上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学术讨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猪的饲料中加入非淀粉多糖降解酶会带来非常有益的作用。然而,基于非淀粉多糖降解酶的种类、微生物来源和特性,用它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在菜籽粕日粮中使用非淀粉多糖(NSP)酶、α-半乳糖苷酶、植酸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的必要性,并对这些酶在菜籽粕日粮中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消除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及其营养价值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研究如何消除非淀粉多糖的负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NSP酶制剂广泛应用到动物饲料中,利用NSP酶能破坏非淀粉多糖的结构,使非淀粉多糖分解为单糖,来促进畜禽对饲料吸收与利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的生长率。同时它作为不产生残留、无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的促生长添加剂,已成为饲料添加剂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饲用酶制剂开始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中,尤其是一些新的酶种的使用,标志着生物高科技在饲料工业开始应用。含有卜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或聚糖酶)等多酶种的复合酶,不仅直接促进畜禽日粮的消化吸收,同时,通过改善消化道食糜的物理性状,从而促进了体内消化酶本身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卜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酶的主要成分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卜葡聚糖和木聚糖)这类抗营养因子,促进了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这些非淀粉多糖在非常规饲料原料,尤其是麦类及糠教类中含量最多,因此,添加这些酶制剂,还可以促进…  相似文献   

11.
饲用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淀粉多糖酶是存在于饮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黏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的种类、应用都进行了综述,并对非淀粉多糖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菜籽粕日粮中使用非淀粉多糖(NSP)酶、α-半乳糖苷酶、植酸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的必要性,并对这些酶在菜籽粕日粮中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消除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及其营养价值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淀粉多糖(NSP)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纤维素酶等,能降解饲料中NSP的多聚体,消除NSP抗营养特性[1-2]。许多研究表明,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SP酶,能够提高畜禽养分消化率,改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同时还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淀粉多糖(NSP)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小麦、大麦、葵花籽粉、菜籽粕等谷物饲料原料中大量存在,由于家禽缺乏消化这些原料所必需的内源性酶,因此对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限制了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原料在家禽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其能够水解非淀粉多糖,进而使家禽能够利用这些非淀粉多糖,并提高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文章从肉鸡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预消化法考查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对饲用海藻粉中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首先由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3种非淀粉多糖酶和中温淀粉酶酶解饲用海藻粉的最佳使用条件。其次通过评价试验证明3种非淀粉多糖酶对海藻粉均有较好酶解效果,还原糖增加率均达到10%以上。最后通过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中温淀粉酶的复合试验进一步发现,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酶解细胞壁中的非淀粉多糖时效果明显,其还原糖增加率最大可提高到50.9%。研究表明: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有效地酶解海藻粉中难以被动物利用的非淀粉多糖,提高其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1引言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的研究和应用是目前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应用最受关注的领域,华南农业大学最近几年的5篇博士论文也从不同方面讨论了饲料酶作用的机理(沈水宝,2002;于旭华,2004;黄燕华,2004;左建军,2005;谭会泽,2006)。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65%的含有黏性谷物的家禽饲料中添加了饲料酶制剂(Sheppy,2004)。许多研究表明,饲用酶制剂,特别是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例如提高回肠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而且肠系膜静脉血清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上升。但是,非淀粉多糖酶在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补充动物体内酶原的不足,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饲用酶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1饲用酶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1.1提高饲料中非淀粉多糖和蛋白质利用率动物体内存在的酶,对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起到降解作用,所以必须在饲料中添加专一的酶来提高这些营养的消化率。例如谷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在单胃动物消化道前端不能被利用,如果加入专一酶制剂使其分解,就可使饲料中潜在的能量发挥作用。1.2提高饲料中磷、钙等的利用率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或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植酸可与钙、镁、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特性,饲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非淀粉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对今后NSP酶制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饲用非淀粉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