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相似文献   

2.
杂草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确切知道不同情况下的草害程度对防治对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各地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方法和准确性也异。本文介绍了野燕麦对小麦、青稞在青海省条件下的危害,其方法可供各地参考。同时对试验中所应用的数理统计是否合宜,也可供讨论。1.田间野燕麦发生密度对小麦、青稞产量损失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野燕麦穗数即花序数每增加1万穗/亩,小麦产量损失5.39斤、穗粒数减少0.15粒、千粒重降低0.102克,青稞产量损失3.5斤、穗粒数减少0.17粒、千粒重降低0.02克。2.小麦三叶期以前田间出苗的野燕麦危害最大,在野燕麦10万株/亩左右密度下,减产35.5%;小麦开始拔节以后出苗的野燕麦危害较小,造成减产8%以下。3.田间野燕麦密度越大,后期复盖阴闭越严重。野燕麦株数每亩16万株以上,复盖度90%以上,并导致小麦倒伏。4.据野燕麦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对野燕麦发生的轻度危害田、中等危害田、严重危害田、控制田的划分指标和防除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雀麦不同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在聊城市高唐县姜店村试验田中调查雀麦发生时间及数量,测定了不同雀麦防除时间的小麦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田在每年的3月1日—4月1日雀麦发生量最大,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度的平均密度分别为55.0茎/m~2和297.0茎/m~2。冬小麦田间雀麦的最佳除草时间在每年4月1日之前为宜;4月1日之后防除雀麦则造成小麦减产,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90.8%,甚至造成小麦绝产;综合2年度试验结果,雀麦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能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小麦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小。表明小麦田雀麦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小不仅与雀麦密度有关,也与雀麦防除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江苏省稻茬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优势种群的防除指标,2020-2021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稻茬冬小麦田中开展日本看麦娘-猪殃殃混合种群防除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和猪殃殃混生对小麦具有危害,主要体现在小麦成穗和穗型上,即小麦分蘖成穗和每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小麦减产.以使小麦减产5%的杂草混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施肥量对长江中下游稻茬冬小麦田当季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穗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小麦越冬期,3种不同施肥量处理(氮磷钾复合肥562.5、750 kg/hm~2、937.5 kg/hm~2;复合肥的N、P_2O_5、K_2O含量均为16%)对当季麦田主要杂草密度和鲜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从小麦返青期到穗期,在供肥更充足的937.5 kg/hm~2处理中杂草的总密度和总鲜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较低施肥量处理。3种不同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夏玉米—冬小麦连作制度下的小麦田杂草发生动态进行监测,通过建立小麦苗后有、无草天数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探讨小麦田杂草与冬小麦的竞争临界期。结果表明,小麦田杂草发生以冬前为主,出苗量达87.62%;小麦产量损失率随着小麦苗后有草天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无草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以3%作为小麦产量损失的最大忍受限度,则小麦苗后22~87 d为杂草与小麦的竞争临界期。因此杂草防除应在11月上中旬进行,若冬前未进行除草,则应在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返青期及时进行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小麦田不同杂草群落及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连续两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小麦田中设无草对照区、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4种不同杂草群落以及不同的杂草防除时间,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各项产量构成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杂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禾本科杂草,冬小麦田杂草的最佳防除时间为4月1日之前,在此期间除草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大,但之后防除或不除草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2014年4月15日除草可造成在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合生长区的小麦减产30.5%和32.6%,不除草可造成在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生区的小麦减产8.6%、91.4%和94.3%,2015年趋势和2014年一致。从构成小麦产量的3个指标来看,杂草危害主要影响小麦的总穗数,其次为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杂草对冬小麦的危害损失及经济防除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1999年在山东省桓台县的田间试验表明,荠菜 播娘蒿杂草群落有两个萌发出苗高峰期,除草临界期为小麦苗后的125-175天。杂草发生密度(株/m^2)与冬小麦产量(kg/hm^2)、有效穗数(万穗/hm^2)及秸秆生物量(kg/hm^2)的最佳模型均为直线函数关系,方程分别为Y3=-5.4545X 5995.5,Y4=-0.0293X 31.098和Y5=-8.329X 6987.1。使用巨星除草的经济防除阈值为20株/m^2,人工除草的经济防除阈值为70株/m^2。考虑到杂草群落的生长动态,本区秋季用巨星防除的最低密度为12株/m^2,并认为可以用步测法来粗略测定田间杂草防除密度。  相似文献   

10.
1.由于猪殃殃的竞争,小麦穗数、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导致减产。田间猪殃殃株数。茎枝数,干物重与小麦产量损失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猪殃殃茎枝数每增加1万茎/亩,穗数减少0.051万穗,穗粒数减少0.022粒,千粒重降低0.014克。小麦产量损失0.94斤。 2.猪殃殃与小麦共生时间越长,对产量影响越大。与小麦同时出草的猪殃殃,共生到三月底小麦拔节期,减产不显著;共生到四月底小麦抽穗期,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初步认为,三月底,四月初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临界期。 3.猪殃殃密度大的情况下,除了与小麦竞争,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密度越大,分枝的成活率越低。 4.根据其危害损失,结合当前生产水平,建议把防除指标定为60茎/尺~2。猪殃殃是遍布全省、发生和危害正在逐年加重的麦田恶性杂草。1979—1981年,我所曾对其生物学和发生规律、危害损失等作了观察和研究,明确了田间发生密度10株/尺~2以上,即能造成小麦显著减产;3月下旬是药剂防除适期。1983—1984年,着重对猪殃殃和小麦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影响作了一些研究,得出了根据猪殃殃田间发生量来估测小麦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式,并根据猪殃殃竞争的临界期,从理论上肯定了3月下旬是春季防除适期;建议改用60茎/尺~2为防除指标,比用株数为指标更准确,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冬小麦干.物质重影响显著(P=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覆膜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2种栽培模式(CK: 裸地穴播,PM: 全膜穴播)和3个播种日期(0:传统播期,10:晚播10 d,20:晚播20 d),分析了覆膜措施对不同播期冬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有效增加了不同播期冬小麦返青期后的根长密度(RLD)、根表面积密度(RSD)、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各生育期PM0处理的RLD、RSD、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均最大。覆膜对晚播冬小麦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使得两季冬小麦PM10处理的RLD、RSD和根系生物量在返青期分别比CK0处理高2.90%、13.63%和23.04%。与CK0处理相比,两季冬小麦灌浆期 PM0、PM10、PM20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65.63%、75.57%和54.71%(P<0.05)。两季冬小麦覆膜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同播期裸地处理高,其中,两季冬小麦PM0、PM10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0处理提高28.92%、14.3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0处理提高17.87%、7.90%。此外,研究还发现,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灌浆期总RLD均与有效穗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冬小麦返青期总RSD、根系生物量均与有效穗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覆膜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的水热环境,加速并促进了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改善了冬小麦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增加冬小麦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不覆盖和秸秆覆盖4 500 kg·hm~(-2))和施氮量(0、75、150、225、300 kg·hm~(-2))对冬小麦群体动态、产量三要素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越冬期分蘖数和春季总茎数,越冬期分蘖数最多降低24%,春季总茎数最大降幅为40.7%;秸秆覆盖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减少,平均降幅5.6%,但穗粒数有增加趋势,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的冬小麦籽粒产量略有降低。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小麦越冬期分蘖数、春季总茎数以及单位面积穗数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的关系,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使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增幅接近70%;在供试条件下,秸秆覆盖无增产效应。相比秸秆覆盖,同样小麦产量水平下,常规栽培需氮肥较少。  相似文献   

14.
在宁南旱农试区就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旱地春步麦覆膜穴播栽培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露地小麦相比,覆膜春小麦生育进程提前,生育期延长,植珠高大健壮,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都显著提高,覆膜可使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达30.23% ̄45.89%,同一水分处理,覆膜与露地春小麦耗水差异不大,但覆膜春小麦WUE显著提高,增幅达49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冬小麦播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近20年冬小麦大田播期试验数据相关文献,按照晚播天数、品性、区域、年代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播期变化对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冬小麦的播期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出延迟的趋势,约5.5 d·10a-1,苏北和苏南地区冬小麦均在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苏中地区冬小麦在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整体上江苏省晚播13~17 d左右的冬小麦有显著增产效应,增产达3.1%(95%置信区间0.4%~5.8%),晚播18~22 d及以上时,冬小麦产量开始呈现减产趋势。随着年代不断向后推移,晚播的减产效应出现的越来越早。2000—2010年,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2011—2017年,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弱)春性冬小麦从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效应,(半)冬性冬小麦从晚播8~1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冬小麦的选择偏于春性化。Meta分析的数据中,冬小麦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更大(P<0.05,R2=0.3166)。适当晚播是江苏省稳定冬小麦产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晚播小麦穗数进而影响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对小麦新品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30、31、32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因品种(系)不同可平均减产1 206kg/hm2,减幅15.1%,最大减产3076.50kg/hm2,减幅45.9%;千粒重平均下降5.52g,降幅14%,最大下降14.0g,降幅40%;穗粒数的差异较小,平均下降0.01粒,降幅0.13%.相关分析表明,条锈病的反应型和严重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素,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普遍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根据减产程度将材料分为三种类型,即按接种与药剂防治的差异分为极显著、显著和不显著.我们认为:小麦条锈病对产量影响较大,生产中应注意利用接种与药剂防治差异不显著的抗锈材料;在缺乏抗锈材料的地区,如果材料不抗条锈病,但产量等其他性状突出,则可以考虑采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7.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采自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以及采自崇明区的粳型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质量、分蘖数、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均未有明显影响;而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密度对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等均能产生一定影响,而粳型杂草稻只对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青浦区、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地的籼型、偏籼型杂草稻和崇明区粳型杂草稻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时的密度分别为8.19、12.82、15.45、19.82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