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年对大螟性诱剂A、B、C、D 4种诱芯进行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显示,B诱芯诱蛾数量大,蛾峰明显,显著优于其他3种诱芯。2010年至2011年将B诱芯应用于对水稻大螟的测报,结果表明,大螟性诱剂不仅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而且在不同年份诱测的各世代蛾峰明显、清晰。通过剥查预测及田间大螟卵孵实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验证,利用性诱剂预测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年大螟发生的实际情况,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许焕明 《广西植保》2010,23(2):14-16
2009年在大新县硕龙镇进行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性诱盆)和频振式杀虫灯(频振灯)对甘蔗条螟成虫诱捕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门村和岩应村2个监测点,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2.54头和7.33头,性诱盆比频振灯多5.21头,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经济性、简便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作者认为利用性诱盆对甘蔗条螟成虫的诱捕效果更好,监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斜纹夜蛾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效果,揭示斜纹夜蛾种群数量长期运动规律和季节性消长规律,2006—2014年在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应用性诱和灯诱方法对斜纹夜蛾进行逐日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时序性诱日量(YS)与灯诱日量(YL)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两者数学关系模型为YS=0.319 9YL+0.441 93(r=0.778 8**);年度种群数量(NS为年度性诱蛾量或NL为年度灯诱蛾量)运行轨迹与数值化年度(t)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NS=12.019t2-340.62t+2517.2(r=0.837 9**;r0.05=0.602 1)或NL=7.905 8 t2-426.93t+4 488.7(r=0.820 9**;r0.05=0.602 1);季节性变化(MS为日性诱蛾量或ML为灯诱蛾量)动态与时序数值化日数(d)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MS=-0.000 3d2+0.0641d-0.183(r=0.736 8**,r0.01=0.254 0)或ML=-0.000 8d2+0.158 2d+0.288 1,(r=0.776 9**,r0.01=0.254 0)。由此可知,应用性诱技术对斜纹夜蛾监测具有与灯诱监测同样的效果。2014年为探底之年,未来将进入新一轮运动周期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4.
以期距法预测为基础,2016年~2017年开展灯诱、性诱在二化螟发蛾盛期的观测,阶段性观测结果显示,灯诱可用于一、三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性诱可用于一代二化螟羽化盛期的蛾量观测。期距法、灯诱、性诱三种方法用于二化螟预测预报各有利弊,可结合起来运用,不断提高二化螟预测的准确率。本文为今后灯诱、性诱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上的运用,减轻测报人员工作强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台市水稻大螟回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水稻大螟回升及原因分析大螟Seamiainferens(walker)是与二化螟、三化螟齐名的3大螟虫之一,因其寄主范围广,常年种植中籼稻的情况下此螟无需防治,但1994年大螟在东台市水稻上发生为害骤然加重。1发生情况东台市自1991年试种粳稻...  相似文献   

6.
粟灰螟 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 是谷子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应用昆虫性诱剂测报害虫发生量和发生期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1986年应用情况报告如下:一、冬后幼虫存活量调查粟灰螟越冬期的总虫量和冬后存活量是当年一代被害轻重的基础.为了掌握虫情,分析趋势,5月中旬前凋查了各地粟灰螟的冬后残存量,从7个县(区)不完全统计,百茬活虫量平均为3.4头,幼虫存活率为72.8%,除郊区和壶关县百茬含活虫头数较高外,其余各县  相似文献   

7.
水稻大螟药剂防治协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杀虫双防治二代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三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8.
水稻大螟为害规律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螟田间分布规律的调查分析,明确了大螟的趋边集中为害行为.幼虫侵入水稻方式以从剑叶叶鞘缝侵入和从剑叶叶鞘处咬孔侵入为主.幼虫为害水稻造成白穗,随为害茎节的升高而加重,以穗茎节为主,占80%左右,其次是穗茎下第一节.一至四龄幼虫为害均能造成水稻白穗,以二龄为害造成白穗为主,平均为86.7%.据此提出了大螟的测报调查方法,防治时期应在水稻破口期和卵孵高峰期,以及轻发年份田边挑治、重发年份全田用药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枣阳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83万hm^2。2011年由于特殊干旱气候的影响,水稻插秧期延长,大螟危害越来越严重,水稻大螟在枣阳市二代中等发生,三代大发生。造成水稻普遍存在白穗、枯孕穗、虫伤株,严重影响了枣阳市的水稻产量。因此,为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摸清大螟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为来年大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大螟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豆野螟对寄主的选择性及豇豆品种抗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但对扁豆则更偏食,扁豆与豇豆在豆荚中的幼虫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豇豆不同品种的抗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产4号等5个品种较为感虫,而云优油青、惠丰8号、8月冬求3个品种对豆野螟有较高的抗性且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0.61%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方法】设置不同诱芯投放密度和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开展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试验。【结果】在悬挂密度15~45枚诱芯/hm2、悬挂高度1.2m条件下,总诱虫量为238.50~548.50只/hm2,水稻枯心率为1.76%~0.96%,防治效果达69.54%~83.22%,其中45枚诱芯/hm2处理极显著高于15枚诱芯/hm2处理,与30枚诱芯/hm2处理和对照药剂0.61%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30枚诱芯/hm2处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诱芯悬挂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效果有一定影响,其悬挂高度在1.2~1.4 m的诱蛾量最高。0.61%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防治二化螟的推荐使用剂量30~45枚诱芯/hm2,诱芯悬挂高度以1.2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害虫性诱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结合从2009年开始的多地、多作物、多年田间试验示范,集中研究了与重要农业害虫性诱监测密切相关的性信息素配比和剂量、种专一性、微量组分、缓释、诱捕器结构及其应用技术,解决了性信息素种间细微差别、种内地理区系差异、信息素化合物的纯化以及稳定保护和缓慢均匀释放等影响测报精准度的关键问题,开发了适应昆虫飞行行为、利于捕获收集的系列诱捕器,配合组装了成套的田间应用技术,开发了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简化了害虫诱获鉴定操作,促进了虫情自动化记载传递,丰富了弱光性害虫监测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害虫监测预警轻简化、标准化、自动化。分析提出为促进性诱监测技术的发展,要建立性诱监测技术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在迁飞性害虫、同种害虫的不同地理种群监测中开辟性诱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吉林省中西部农林业生产造成威胁。目前尚无美国白蛾在此区域种群动态的系统研究。2017—2019年,选用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对美国白蛾的成虫动态进行监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灯在监测美国白蛾消长动态上一致,6月上中旬是成虫始见期,终见期为9月中旬。发生趋势曲线显示两个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是1代成虫高峰期,8月是2代成虫高峰期。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逐日诱蛾量具相关性。但两灯在诱集数量上未见一致性,对不同世代成虫的诱集效果也未体现规律性,这可能与此区域美国白蛾的虫源组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但对扁豆则更偏食,扁豆与豇豆在豆英中的幼虫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豇豆不同品种的抗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产4号等5个品种较为感虫,而云优油青、惠丰8号、8月冬求3个品种对豆野螟有较高的抗性且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诱虫双波灯是继紫外灯、白炽灯和黑光灯之后的最新诱虫光源。它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根据我国多年的诱虫经验自行研制而成的。 一、双波灯的原理与设计 研究表明,昆虫对单色光的趋光峰值在365nm,450nm和525nm处,对光谱的反应带较宽。如诱虫光源同时具备长、短两个光波的波长系列,就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荆门市水稻大螟趋重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螟在我地的发生、危害都不重,一直未被列入测报和防控的主要害虫范畴.  相似文献   

19.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指标及体内消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香根草能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效率及体内消化酶活性。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粗生长效率ECI和净生长效率ECD显著降低;除蔗糖酶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在特定龄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4龄幼虫蛋白酶比活力、2~4龄幼虫淀粉酶比活力和1~4龄幼虫海藻糖酶比活力显著降低,而1~3龄幼虫蔗糖酶比活力显著提高。本文为进一步阐明香根草对大螟的致死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4年以前我站对一代甘蔗二点螟的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来进行推算,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因而容易漏查蔗蔸底部的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因此,单纯靠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发生期预报,常不太准确。为了改进及完善二点螟的测报手段,我站于1985~1988年利用二点螟性诱剂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一代二点螟发生期测报,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二点螟性诱剂具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