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典型的症状是出现腹泻、体温升高、肺炎等,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小反刍兽疫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其中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和寒冷干燥的季节最容易发病。该种疾病主要危害山羊,感染后发病症状明显,绵羊患病后通常呈现隐性经过。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病羊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水源、饲料和垫料都会存在大量病毒,处于亚急性临床症状的患病羊危害最大,会导致羊群反复发病,给整个养殖产业会造成致命威胁。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小反刍兽假牛瘟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常呈急性发作,病死率高。日常要做好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一旦确诊小反刍兽疫,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措施,对患病羊和同群羊进行扑杀。同时,采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由于禄丰县金山周边地区相继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进一步加大流通环  相似文献   

4.
<正>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1流行特点1.1传染源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可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不能完全阻挡羊只的流入。1.2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小反刍兽疫是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羊养殖产业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后在较短时间内传播,死亡率高。小反刍兽疫主要为反刍类动物,羊是最容易患病的动物之一,其临床症状以高热、口炎、剧烈腹泻和肺炎为主要特征。最近几年,随着旺苍县羊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小反刍兽疫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常常给养殖者和地区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羊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和防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羊的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腹泻、发烧、肺炎等,该种疾病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和空气进行传播,对养羊业的危害较大。一般情况,反刍动物容易感染该种疫病。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羊的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征、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它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其主要症状为体温增高、眼和鼻有分泌物、腹泻、口腔炎和肺炎。1流行特征本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山羊最易感染。直接和间接接触、吸入染病动物呼吸道飞沫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是染病和隐性感染动物。2临床症状潜伏期多为3~6 d,个别长达20 d左右。山羊和绵羊发病最为常见,临床绵羊症状较轻微,而山羊则症状严重、典型。  相似文献   

9.
小反刍兽疫主要发生在羊身上,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旦爆发可给养殖业带来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小反刍兽疫,指导兽医及养殖户根据其发病机理做好诊断分析和防控工作。基于此,文章对小反刍兽疫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病羊会表现腹泻、高热、肺炎等特征。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养羊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加之活羊及羊产品的交易频繁,使羊病的发生不仅频而且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很多羊会发生小反刍兽疫,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害羊的健康。为此本文介绍了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等,为更好的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1病原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  相似文献   

12.
正羊小反刍兽疫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也称羊瘟、假性牛瘟,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其中,绵羊、山羊最易感。该病毒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羊,当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炎、发热、肺炎、腹泻等为主要特征,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国在2007年首次报道了羊的小反刍兽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羊小反刍兽疫病列为了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中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多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羊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本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和绵羊易感染),以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定为A类疾病.发病率一般高达100%,严重时病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科学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免疫抗体持续期,确保全县养羊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我县采集部分免疫羊血清,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结果 表明:全县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较好,免疫质量高;小反刍兽疫疫苗抗体持续时间至少达13个月以上,小反刍兽疫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小反刍兽疫最近几年才在我省有发生,为了使广大养羊户能够对本病有所了解,便于发生时科学应对,减少损失,特向大家介绍本病与其防控措施。1概念小反刍兽疫,又名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是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不感染人,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其特征是发热、口炎,后期可发生腹泻和肺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山羊和绵羊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可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确诊.预防本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一旦发病必须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A类动物传染病[1]。PPRV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如山羊、绵羊、野羊等,尤其以3~8月龄山羊最易感[2];大反刍动物如牛、骆驼等也可感染带毒,呈亚临床感染;猪可通过实验感染,但不排毒,通常为无临床症状。PPRV不感染人,因此小反刍兽疫不属于人畜共患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者,病羊和带毒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土壤、饲草、饮水及垫料等均是该病的传播媒介。小反刍兽疫以发热、咳  相似文献   

17.
小反刍兽疫(des petits ruminants,PPR)又称为羊瘟、小反刍兽瘟、胃肠炎-肺炎综合症等,因其临床表现与感染牛瘟病毒症状类似,又称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于2007年7月首次传入我国西藏。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PPR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本文主要从小反刍兽疫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11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毓兰镇金竹村部分养殖户饲养的羊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发病羊360只,其中死亡234只。24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25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小反刍兽疫疫情。经调查,此次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是由外地活羊调运传入。  相似文献   

19.
<正>孟连县地处边境,国境线长133.399km,境外是小反刍兽疫、牛"W"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等常发区。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羊只及产品异地交易等,使疫病传播有了可乘之机。为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本文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病原、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等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1病原体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诊的一种急性病  相似文献   

20.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的特征发热、肺炎、口炎、腹泻等,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两年来由于养殖户对该病防疫意识的淡漠,此病一旦发生将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感染和传播途径(1)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