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玫烟色拟青霉对菜青虫的侵染及致病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3龄菜青虫的侵染和致病作用。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可通过体壁侵染虫体。3龄菜青虫在接菌8h后,附着在虫体表面的孢子开始萌发,24h后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48h后可见虫体内有部分菌丝体。侵入虫体内的菌丝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菌丝首先在入侵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和肌肉,随菌丝在虫体内的增殖,中肠、丝腺等相继被侵染。受侵的各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体壁分离、脂肪体变形、溶解,肌纤维排列松散,中肠上皮细胞脱落并出现许多空泡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 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 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 6周后根内幼虫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 同时发现少量四龄幼虫。小麦出苗60 d后, 由于温度较低, 根内各虫态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120 d后, 温度逐渐回升, 根内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 幼虫数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50 d左右, 但入侵幼虫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次。此后根内幼虫陆续发育为白雌虫和孢囊, 白雌虫数量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80 d后。H.filipjevi三龄、四龄幼虫及白雌虫出现的时间均比H.avenae的早一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土壤干旱对麦田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Ha)发生动态的影响,于2014年分别对灌溉和非灌溉小区定期取样,通过对土壤中线虫的分离和小麦根组织中线虫的镜检,确定灌溉和非灌溉小区中Ha各虫态的发生密度。结果表明,与非灌溉小区相比,灌溉小区土壤中2龄幼虫和白色雌虫以及根组织中2、3或4龄幼虫的群体密度在4—5月均明显较高;尤其在4月,灌溉小区2龄幼虫平均孵出量和侵入量分别为3.0条/100 g土壤和19.0条/10 g根,而非灌溉小区的分别仅为0.6条/100 g土壤和1.0条/10 g根。在小麦生长期,灌溉小区的Ha群体密度略有增长,繁殖系数为1.04,而非灌溉小区的显著下降,繁殖系数仅为0.09。研究表明,土壤严重干旱能抑制Ha 2龄幼虫的孵出和侵入,减少3、4龄幼虫和白色雌虫发生数量,导致繁殖系数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全部解体。而对老熟幼虫48小时,菌丝刚能穿透体壁的表皮层,72~96小时染菌的组织仍保留其各自的轮廓没有解体。观察老熟幼虫可以发现:菌丝穿过体壁后,先在血淋巴中扩散,进入脂肪体并大量增殖,然后向结构较疏松的消化道、丝腺、马氏管、生殖腺侵入,使这些组织的边缘逐步变的不清,内部充满菌丝,以至细胞整体形状消失而解体;最后进入结构致密的肌肉、丝腺导管和神经组织,使这些组织的细胞边缘不清,出现间隙,整个组织空泡化。  相似文献   

5.
 以鲁豆1号作感病对照,通过接种相同数量的卵和二龄幼虫并采用切顶水培技术研究我国筛选出的两个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侵染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侵入大豆抗感品种根内的二龄幼虫数十分接近,差异不显著;接种后水培15~17 d,抗病品种根内的二、三龄幼虫数无论是单株平均值,还是所占百分数均极显著高于感病对照,而四龄幼虫、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正好与此相反。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上二龄、三龄、四龄、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所占百分数为4.40%、10.20%、24.95%、29.35%和60.45%,而元钵黑豆和灰皮支黑豆根上各龄线虫的百分数分别为22.30%、26.50%、13.55%、3.80%、37.65%和24.30%、29.60%、15.05%、2.50%、31.15%。抗感品种根上线虫性比的差异极明显,抗病品种为10左右,而感病对照稍大于1;抗病品种根上线虫幼虫从二龄到三龄及从三龄到四龄阶段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从三龄到四龄阶段的死亡率高于从二龄到三龄阶段。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植保工作是我国减灾防灾、保产丰收的重要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生物灾害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亚洲飞煌从我国西北方向侵入,水稻“两迁害虫”从东南方向侵入,病、虫、草还通过农产品贸易从我国海岸线侵入。生物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目前我国生物灾害所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6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7.
延迟交配往往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寿命。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短翅型雌虫延迟交配对其寿命、产卵量及累计产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寿命在不同日龄交配雌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羽化后2、4、6、81、0 d交配的雌虫,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寿命延长。4日龄后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虫产卵量逐渐降低。其中4日龄交配雌虫的产卵量最高,约337粒;10日龄产卵量最低,约168粒。不同日龄交配雌虫的累计产卵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含有不同发育阶段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黄瓜根部用氨基乙二酰(Oxample)(6·25μg/ml土壤水)进行处理。在降低可发育成雌虫的幼虫比例方面以在二龄幼虫侵入后马上用药比较晚用药时(三至四龄幼虫侵入时),效果更佳。早期用氨基乙二酰处理还显著降低具卵块的雌虫比例,而晚期用药无此效果。不过,每卵块的卵粒数及幼雌成虫的个体大小都在各施药处理后显著减少和减小——处理越早,作用愈大。这些结果表明,取食频繁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比不取食的三,四龄幼虫对内吸杀线虫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年来的田間观察和室內飼育結果,江苏地区三化螟幼虫大多数为4龄,少数4龄以上。幼虫龄数多少常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气温在29—35℃时,多为4龄;23—29℃时,4龄以上的虫数則增多。幼虫的营养:全部食分蘖期水稻和1—2龄时食孕穗(或分蘖)、3—4龄食圓秆水稻的多数脫皮三次;全部食圆秆水稻的,则4龄以上的虫数增多。雌、雄虫的龄数没有显著差别,但雌虫在低温和食料不适时,脫皮三次以上的虫数也会增加。幼虫从2龄开始,前后龄的头寬有重迭現象。1—4龄的前胸背板和4—5龄的趾钩彼此都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鑑别虫龄的依据。幼虫历期同样受温度、营养条件等影响而有长短,雌虫的历期一般长于雄虫。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叶法、点滴法、夹毒叶片法、成虫药膜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卵、2~4龄幼虫、成虫的活性和对4龄幼虫的拒食活性,以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均不具有杀卵活性,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均对2龄幼虫活性最高,分别为3龄幼虫的1.50、6.17倍和4龄幼虫的22.25、44.95倍,对4龄幼虫胃毒活性分别为触杀活性的14.10、8.44倍;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成虫毒力为氟虫双酰胺的25.53~34.19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 至处理后48 h拒食率达到最高, 分别为 82.73%、84.1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维盐各浓度处理,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和甲维盐各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鲁豆1号作感病对照,通过接种相同数量的卵和二龄幼虫并采用切顶水培技术研究我国筛选出的两个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侵染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后24h侵入大豆抗感品种根内的二龄幼虫数十分接近,差异不显著;接种后水培15~17d,抗病品种根内的二、三龄幼虫数无论是单株平均值,还是所占百分数均极显著高于感病对照,而四龄幼虫、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正好与此相反。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上二龄、三龄、四龄、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所占百分数为4.40%、10.20%、24.95%、29.35%和60.45%,而元钵黑豆和灰皮支黑豆根上各龄线虫的百分数分别为22.30%、26.50%、13.55%、3.80%、37.65%和24.30%、29.60%、15.05%、2.50%、31.15%。抗感品种根上线虫性比的差异极明显,抗病品种为10左右,而感病对照稍大于1;抗病品种根上线虫幼虫从二龄到三龄及从三龄到四龄阶段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从三龄到四龄阶段的死亡率高于从二龄到三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春贵 《植物保护》2001,27(1):15-1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玉卿  赵化奇 《植物保护》2009,35(6):119-122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是北方重要绿化树种国槐的一种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大枝。作者通过解析枝干,发现该虫主要以2~3龄幼虫在枝干韧皮部和边材部分横向蛀食,切断树体上下输导组织,影响植株生长。该幼虫蛀道系统总体上可分为横向道、侵入道、纵向道和羽化道4部分,且侵入道、纵向道和羽化道在枝干内呈扭曲的“Z”字形。并针对人工插毒签或注射药液防治方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的抗寒性,利用热敏电阻测定仪对马铃薯甲虫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卵和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分别为:(-13.73±0.93)℃和(-7.89±0.07)℃,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分别为:(-6.21±0.08)℃和(-2.80±0.08)℃;过冷却点由低到高顺序为:卵<成虫<1龄幼虫<蛹<4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冰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卵<1龄幼虫<成虫<2龄幼虫<蛹<4龄幼虫<3龄幼虫;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频次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制定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潜在分布和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扶桑绵粉蚧辐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扶桑绵粉蚧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虫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虫龄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相同剂量水平下,各虫龄对辐照的耐受性随虫龄增大而增强,以3龄若虫和成虫的耐受性最强;大规模辐照测定表明,采用130Gy可有效阻止3龄若虫和雌成虫后代的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7.
选择5年生腰果园,对腰果不同坐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梨的被害率显著高于坚果被害率。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梨端部(果端)>果梨基部(果基)>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果梨中部(果中)>果柄>坚果端部(坚端),果端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及果虫量差异均不显著。田间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单果虫口数12头,单果虫口数越多,比率越低。在田间应根据其为害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水椰八角铁甲的检验检疫及传入顺德的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德是我国著名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集散地,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棕榈科植物,这些寄主为水椰八角铁甲的侵入、定居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本文分析了该虫传入顺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