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急性败血性死亡,怀疑为牦牛炭疽病的病死牛,两端结扎取其耳朵,进行巴氏杆菌和炭疽杆菌的分离与培养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下旬,甘南藏族自治州某村散养牦牛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和腹泻等症状,3 d内4头死亡。通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通过药敏试验筛选高敏感性药物,进而对症治疗,最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采集青海省天峻县疑似牛出血性败血症病死牦牛的心、肝、脾、肺、肾等病料,分别做其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美蓝染色和瑞氏染色后镜检,同时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死牦牛所患疾病为牛出血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的牛感染该种疾病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该文就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方案,以期对控制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内脏器官出血等病变,具有较为广泛的流行,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综述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牦牛患出血性败血症主要是因为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在冷热交替、潮湿,以及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本文首先探讨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临床特征及流行特点,其后就如何防治该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原牦牛的生长习性及生长环境等因素,阐述了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分析了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并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随着牦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疾病的种类也在日益复杂化,严重影响了牦牛的健康养殖。出血性败血症作为情况较为严重的病症之一,病情恶化快、影响程度深,是需要着手解决的切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出血性败血症的现状,对诊断及治疗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可以在牦牛养殖中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9):145-146
<正>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牦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的急性、全身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与呼吸系统疾患为主,常可引起大批牦牛发病和死亡。2015年11月末,青海省共和县江西沟乡一户牧民饲养的36头牦牛中有8头牦牛先后发病(最初牦牛群中有2头突然发病死亡,随后数日后又有6头牦牛陆续发病),发病率为22.22%(8/36),就诊前死  相似文献   

10.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又被称为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该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经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广泛性的炎性出血。近年来,青海省循化县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需要重点做好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后牦牛下颌水肿,因此,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又被称为牛肿脖子病,是牦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发病急,危害严重,对地区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生又呈现上升态势,牛死亡数不断增多。据初步统计,五年内青海省祁连县共发病疫情13起,146头牦牛发病,发病率为15%,致死率达75%。笔者参与处理疫情6起,现将牦牛发生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与预防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呈现败血症的传染性疾病,牛急性病症主要呈现败血症或出血严重变化。牦牛出血性败血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同时蚊虫叮咬也是该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其中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近几年,随着循化县牦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报告病例呈现增多趋势,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西藏牦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牦牛表现高热、肺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等临床症状,对农牧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与发病原因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牦牛养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牦牛大肠杆菌病在牧区普遍存在.该病既是原发性疾病又可继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牧民很难准确选用高效药物.既影响疗效,又造成药物的浪费.我们在对发病牦牛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并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有效防治牦牛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玉梅 《当代畜牧》2023,(9):109-110
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较为严重。笔者结合实际病例,探讨了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方法和诊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原,该种致病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只有当养殖场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对牛群造成应激刺激,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该种致病菌就会侵袭繁殖,产生致病能力。笔者主要结合1起实际案例,分析了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1],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染传病,发病常呈零星散发,但致死率很高,发病不但造成我州牦牛的大量死亡,还对草场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方法]:甘南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平均发病率为6.87%,但致死率高达28.70%,在甘南牧区全年12个月中都有发生,但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以1~3月份,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38%,3.33%;4~6月份和7~9月分发病率最低,分别为1.30%,0.85%;但病死率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全面疫情普查,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和措施,[结果]: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和控制提高技术保障,切实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确保畜牧业丰产丰收,农牧民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20.
用临床病例报告和兽医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方法对青海省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流行较严重,疫点数、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地区,为今后本病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