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9个地区规模养猪场中分离鉴定130株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的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十分严重,其中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77%和76.15%,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均为46.15%。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其中最少为二重,占总数的2.31%,最多为八重,占总数的4.62%,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至七重,占总数的88.46%。PCR结果显示,SHV耐药基因未检出,TEM、OXA、CTX-M 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是85%、75%和46%,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普遍耐药性,其中头孢他啶尤为严重。TEM、OXA、CTX-M基因是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主要耐药基因,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9个地区规模养猪场中分离鉴定130株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的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十分严重,其中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77%和76.15%,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均为46.15%。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其中最少为二重,占总数的2.31%,最多为八重,占总数的4.62%,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至七重,占总数的88.46%。PCR结果显示,SHV耐药基因未检出,TEM、OXA、CTX-M 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是85%、75%和46%,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普遍耐药性,其中头孢他啶尤为严重。TEM、OXA、CTX-M基因是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主要耐药基因,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江苏苏中地区禽源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采用K-B法对22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了12种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甲氧胺嘧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萘啶酮酸、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72.73%~100%之间;存在着5种耐药表型,每个耐药表型均在4重或4重以上,耐药最多菌株可耐受10种药物;扩增出9种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存在基本一致,但无绝对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苏中地区沙门氏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且耐药基因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_(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为防控沙门氏菌引起的猪疾病以及指导猪场用药提供一定参考。试验对京津冀地区猪饲料厂、猪养殖场、猪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采集的饲料、猪肛拭子、水、猪肉等样品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对50株7类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筛选得到沙门氏菌菌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梯度法测定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合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结果显示:5 024份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484株,平均检出率为9.63%;484株沙门氏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耐药率是86.16%。耐药率大于30%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30.8%)、阿莫西林(31.6%)、四环素(36.8%)、多西环素(33.5%)、萘啶酸(31.8%)。对耐受7种以上抗菌药物的50株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共检出43种耐药基因,其中aac6’-Iaa、aadA1、aph(3’)-Ia、aph(3’’)-Ib、aph3’-Iia、aac3-Iid、mcr-1、tet(B)、sul1、sul2、gyrA、floR、dfrA12、aac(6’)-Ib-...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29株分离株中有13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复合磺胺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3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blatem-1、tetA和tetB基因检出最高。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治疗患病水貂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山东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7只疑似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病死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运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得到的7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的杆菌;生化反应检测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MR试验、枸橼酸盐、硫化氢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7株分离菌均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和多黏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共检测出8种耐药基因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和oqxAB,以及基因盒为aadA1、arr-3-aacA4和blaPSE-1的Ⅰ类整合子。综上可知,本试验在送检的7只患病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中分离到7株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且存在位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扩大了耐药基因的传播范围,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治疗患病水貂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山东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7只疑似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病死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分离纯化方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并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运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得到的7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的杆菌;生化反应检测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MR试验、枸橼酸盐、硫化氢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沙门氏菌;PCR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7株分离菌均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和多黏菌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共检测出8种耐药基因blaTEM-1、blaCTX-M-1G、aadA1、aac(3′)-Ⅳ、aac(3′)-Ⅱc、aph(4′)-Ⅰa、aph(3′)-Ⅶ和oqxAB,以及基因盒为aadA1、arr-3-aacA4和blaPSE-1的Ⅰ类整合子。综上可知,本试验在送检的7只患病水貂的肝脏和脾脏样品中分离到7株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且存在位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扩大了耐药基因的传播范围,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ESBLs基因流行特征,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对其多重耐药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对具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表型的菌株进行了8种动物源沙门氏菌常见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甲氧苄啶(97.4%)及磺胺甲基噁唑(94.7%)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氯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为严重(耐药率为40%~80%),所有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菌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7%,有29株菌(76.3%)同时对6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35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有30株(85.7%)为ESBLs基因阳性,共检出6种ESBLs基因,其中CTX-M型基因检出率最高(40.0%),未检出SHV和PSE型基因;共发现15种ESBLs基因型,9种ESBLs基因型组合,有16株菌(45.7%)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ESBLs基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奶牛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ESBLs基因的流行模式较为复杂,提示兽医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奶牛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对贵州省某养鱼场发病杂交鲟体内分离的优势菌株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及耐药性分析。本试验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细菌16S rDNA基因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部分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与比对,得大小为1 477 bp的片段,其片段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维氏气单胞菌序列相似度达99.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磺胺异唑、苯唑西林药物出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耐磺胺基因(Sul1,sul2)、Ⅰ类整合子(Intl1)3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含有气溶素(Aer)和粘附素(Aha)两种毒力基因。综合本试验结果,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含有毒力基因,并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本试验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reveal the trend of drug resistance about Haemophilus parasuis (Hp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guide clinical use of Glasser's disease then slow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Hps strains.K-B slip-agar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15 common antibiotics resistance of 517 Hps strains isolated from 9 district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9.The drug resistance differences of strain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time and distric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4.36% to 70.58% isolates indicated drug resistance to 15 antibiotics,the proportion of EFT resistant strains was the lowest and SXT resistant strains was the highest.Compared with 2013,the resistance rate of Hps strains isolated in 2019 to 13 antibiotics increased by 4.52% to 324.68%.Among them,the proportion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13 drugs increased which EFT resistant strains increased at the fastest rate to 324.68% while STR resistant strains slowest rate to only 4.52%.The rate of TET resistant strains showed negative growth which decreased by 2.21% and 8.6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Kaili,Bijie and Xingyi of Guizhou,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Anshun,Zunyi and Guiyang districts showed higher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EFT,MC and DO which with low resistance in Guizhou province,but lower of SXT,AML and STR which with high resistance in Guizhou provinc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Hps strains to 15 commonly antibiotics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serious with rising tendency and the resistance rate of certain strains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省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指导Glasser's病临床防控用药,减缓Hps耐药菌株出现。通过K-B纸片琼脂法,检测2013-2019年分离自贵州省9个地区517株Hps对15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分析不同分离时期和分离地区的菌株的耐药性差异。结果显示,针对15种抗生素分别有14.36%~70.58%的分离菌株表现耐药,其中耐头孢噻呋菌株的比例最低,耐复方新诺明菌株的比例最高;与2013年相比,2019年分离的Hps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升高了4.52%~324.68%,其中耐头孢噻呋菌株比例上升速度最快,达324.68%,耐链霉素菌株比例上升最慢,仅4.52%,耐土霉素和四环素菌株的比例分别下降2.21%和8.63%,出现负增长。相对于凯里、毕节和兴义地区,安顺、遵义、贵阳地区流行的菌株对头孢噻呋、替米考星、多西环素等在全省范围内耐药菌株比例较低的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链霉素等在全省范围内耐药菌株比例较高的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说明,贵州省Hps菌株对15种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分离株对部分抗菌药的耐药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三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以药物控制为主要手段,但是随着抗菌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了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产生,给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带来严重的障碍,通过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现状、作用机理、主要特点、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展望,为消除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更好地防治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牛场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犊牛死亡的细菌性病原,并对分离病原进行系统进化分类、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分析。采用细菌常规分离结合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系统分群、药敏表型及耐药基因的分析。从患病犊牛肺脏、肝脏及淋巴结组织分离鉴定出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6株分离株均呈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替考拉宁、克林霉素、美罗培南、四环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C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携带率分别为66.67%、83.3%、66.7%、100%、100%和100%。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某牛场发生呼吸道感染死亡犊牛细菌性病原是大肠杆菌,且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分离株携带更为丰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长治鸡群大肠杆菌耐药状况、交叉耐药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是否出现超级大肠杆菌,同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减少用药成本,控制大肠杆菌的危害,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剖解病死鸡,采集可疑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情况.试验结果:长治鸡群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程度83%;对红霉素耐药程度67%;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程度50%;先锋V耐药程度50%;对诺氟沙星耐药程度50%;对万古霉素耐药程度50%;对氯霉素耐药程度33%;对庆大霉素耐药程度33%;对阿米卡星耐药程度17%;对环丙沙星耐药程度17%;对利福平耐药程度17%;对复达欣耐药程度17%;对新生霉素耐药程度为0.结论:长治鸡群分离出的6株大肠杆菌中的5株为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目前未出现超级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耐药程度达到50%以上,分别为83%、67%、50%、50%;对新药万古霉素的耐药程度也达到了50%.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及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基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oqxA、oqxB、aac(6')-Ⅰ b-cr的流行情况。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血清型分型,采用K-B纸片法对其中随机挑选的80株分离株进行2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零售生鲜畜禽肉中分离的176株沙门氏菌分属5个血清群,共26种血清型,主要优势血清群为B群60.23%(106/176)、E群18.75%(33/176)和C群15.91%(28/176),主要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35.23%(62/176)、鼠伤寒沙门氏菌11.93%(21/176)和伦敦沙门氏菌9.66%(17/176)。80株分离株对2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均高于90.0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介于50.00%~90.00%之间,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小于10.00%;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最少为2重耐药,最多为17重耐药,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10~16重耐药,共占总数的78.75%(63/80)。PCR结果显示,80株分离株各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blaTEM 98.75%(79/80)、blaCTX-M 26.25%(21/80)、oqxA 26.25%(21/80)、oqxB 21.25%(17/80)、qnrA 16.25%(13/80)、aac(6')-Ⅰb-cr 50.00%(40/80)。结果表明,广西畜禽产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54株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PCR进行这些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4株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7%、39%和35%。分离的54株大肠埃希菌中有41株至少含有所检测耐药基因中的1种,CyrA、CyrB、ParC和Tet耐药基因较为普遍,其耐药菌基因检出率依次为96%、83%、100%和95%,13株没有检测到相应的耐药基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除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其他3种抗菌药物类型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山羊源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耐药谱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从四川自贡、简阳、乐至等地分离的33株山羊源性绵羊肺炎支原体进行19种抗菌药物MIC值测定,试验数据利用WHONET5.4软件处理并分析其耐药谱型。试验结果表明,33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对19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其耐药谱型以耐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利福平为主,约占7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