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山西省静乐县首次发现根蛆(Tetanops sintenisi)为害藜麦。该虫属于双翅目斑蝇科直斑蝇属,最早记载发现于荷兰,国内外均未见其为害藜麦的报道。该虫在静乐县发生量大,造成藜麦大量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藜麦的产量。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鉴定确认其分类地位,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及发生情况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青海高原干旱地区最近几年引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上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程度以及天敌资源种类,2014年—2017年我们对本地区藜麦田内的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分别将它们整理成害虫、天敌名录。截至目前,发现为害藜麦的昆虫36种,分属于5目15科,并未发现检疫性害虫,在藜麦田调查到天敌21种,分属于2纲7目12科,其中昆虫纲18种,蛛形纲3种。本文弄清了藜麦上的主要及次要害虫种类,研究了它们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了萹蓄齿胫叶甲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ta Fabricius、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及宽胫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规律,分析了它们的可能重要来源途径。鉴于本地区高寒、高海拔、盐碱、干旱的特殊生境,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藜麦害虫的绿色安全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刘朝萍 《植物医生》2009,22(5):25-25
白蛾蜡蝉是北碚区新近发生的柑橘害虫.2008年7月下旬在北温泉街道梅花村长坝嘴社首次发现该虫的若虫为害柑橘,随后又在歇马、澄江等镇果园发现白蛾蜡蝉若虫,目前该虫在北碚区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凤英 《江西植保》2002,25(4):112-113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属鳞翅目 ,螟蛾科害虫 ,在我省玉米上普遍发生 ,为害严重 ,是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省余干县2 0 0 1年已见零星发生为害藜蒿 ,2 0 0 2年新建县铁河乡方洲村 2 hm2 藜蒿基地 ,6月中旬见幼虫发生与为害 ,7~ 8月份在藜蒿上暴发成灾 ,1 0月份还有大量的幼虫为害 ,各虫态并存 ,以高龄幼虫为主。据笔者于 2 0 0 2年 1 0月 1 1日在铁河乡方洲村调查 ,虫株率低的为 50 % ,高的达 1 0 0 % ,少数每株有幼虫 1~ 2条 ,多数每株有幼虫 3~ 6条 ,一般可减产 2 0 %~ 3 0 %、重达 50 %以上。1 寄主作物与为害…  相似文献   

7.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巴斯夫(中国)驻金华工作人员在金东区塘雅镇的葡萄枯枝上发现1种新害虫--葡萄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asne).该虫又名黑壳虫、戴帽虫,在浙江省系首次发现,目前国内也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甘肃等地[2].该虫主要是钻蛀为害,蛀孔小.初期为害症状不明显,从幼虫到成虫都在枝条内部蛀食为害,为害期长.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轻者减产10%,重则减产30%.因此,各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宣传,让葡萄种植户引起重视,及时做好该虫的防治工作,严防该虫的扩散及蔓延.  相似文献   

9.
2018年5月在新疆阜康发现弓形钳叶甲 Labidostomis arcuata Pic成虫高密度发生, 严重为害棉花、向日葵幼苗。本文介绍了此次弓形钳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 并分析了其可能成因。这是该虫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 2月在武威市郊区高坝镇和和平镇温室黄瓜上发现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 (Blan chard) ]。这种害虫在甘肃省兰州、张掖、酒泉等地已于1 997~ 1 998年发现发生 ,但在武威市发现尚属首次。南美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与美洲斑潜蝇相似 ,但南美斑潜蝇食性更广 ,抗逆性强 ,虫道较粗且常连成片 ,形成较大的取食斑。该虫可周年为害 ,多从叶脉基部开始为害 ,虫道沿叶脉伸展 ,但不受叶脉限制。虫道影响光合作用 ,导致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调查中还发现该虫喜食菜豆、豇豆、大豆、黄瓜、番茄…  相似文献   

11.
2017年8月在河南新乡发现田间种植的青茄受桃蛀螟为害,为该虫在茄子上为害的首次报道。本文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复杂生境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东台市沿海棉、旱粮区,发现有种根蚜严重为害玉米,是玉米的新害虫。该虫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广学先生鉴定确认是麦拟根蚜Paracletus cimiciformis Von Heyden)是中国新纪录害虫。国内1987年在山东等省发现为害小麦,但迄今未有玉米受害的报道。为此,笔者1989-1990年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3.
麦蝽象(Aelia sibivica Reuter)是山西省南部地区为害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1982年在调查麦蝽象越冬时,发现一些麦蝽象成虫被寄生菌寄生致死。其寄生率一般为18.2%,高者达34%。我们把死虫带回室内作菌种培殖。几年来对该菌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球跳甲 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 国内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和台湾省。国外分布于日本及越南北部。该虫在甘肃省首次发现。玉米球跳甲主要为害玉米,其次还为害高梁。成虫为害玉米叶片。在成县,玉米受害株率达100%;高粱受害株率也达80%以上。该虫通过玉米秸秆长距离传播,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应注意该害虫的传播蔓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2019年入侵到合浦县的重要农业害虫,相继在竹芋、甘蔗、水稻上发现为害。2022年8月,合浦县首次发现该虫为害旱藕(Canna edulis Ker)。文章介绍了旱藕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和为害特点,以期为开展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 burckhardti)是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上发现的一个新种。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害虫的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甘肃临夏1年1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5龄。  相似文献   

17.
麦茎叶甲与玉米旋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茎叶甲与玉米旋心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魏鸿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麦茎叶甲和玉米旋心虫系笔者等在50年代农村工作时发现的两种叶甲科地下害虫,当时恭请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先生鉴定了学名,并及时作了发生为害情况的报道。近年来,该两种害虫又有严重发...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可为害苹果、梨、沙果、樱桃等果类,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属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2006年首次发现苹果蠹蛾,经过近几年的调查、防控,已基本摸清该虫在本地的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9.
橘果实蝇犤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犦又称橘小实蝇、蛀果虫、针蜂,属双翅目,实蝇科,其寄主植物250种以上。在潮州市,橘果实蝇除为害柑橘等果树外,2000年首次发现为害台湾青枣,近2~3a来,又发现此虫对瓜类作物为害比较严重,对瓜类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1为害状橘果实蝇成虫主  相似文献   

20.
黄建荣  封洪强 《植物保护》2015,41(2):231-233
在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夏玉米苗受稻蛀茎夜蛾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虫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及对夏玉米苗的为害,并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夏玉米区耕作制度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