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崇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影响崇阳县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许多因素中,赤霉病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最大。重发年份,小麦病穗率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严重减产。1发病特点1)小麦赤霉病在崇阳县发生流行特点是暴发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化大,大约每2年就要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崇阳县小麦赤霉病为重发生年。2)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病穗率70%~80%,严重田块病穗率达100%;中感品种(约占小麦种植面 相似文献
2.
3.
正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咸宁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发生年份,病穗率一般可达50%左右,高的病穗率可达80%以上,对小麦造成的损失严重。1发生特点1.1重发频率高小麦赤霉病在咸宁市暴发频率高,造成小麦减产,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发生有差异,大约每两年就重度或中度发生一次,2012年、2014年和2016年 相似文献
4.
在福州平原麦区,影响稻桩上赤霉菌子囊壳形成的关键因子是湿度;冬、春10℃以下的低温是阻碍子囊孢子发育的主要因子,小麦花期(2月/下旬~3月/上旬)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发病重;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发病轻。无论子囊孢子或是分生孢子,均以在小麦花期最易侵入,抽穗期次之,至灌浆期病菌的侵染力则显著减弱。接种于土中的赤霉菌在当地不能越夏,也不能侵染早稻桩和晚稻苗。 相似文献
5.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是常年流行区,这些地区对此病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因此目前国内文献上对赤霉病的记载,大多引自这些地区。华北地区过去很少发生此病,80年代以来也常有发生,造成一定的减产。1985年河南全省赤霉病大发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视,并开展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作者在历时4年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此病在河南省的发生和流行有其地区性的特点,至少以下几点与目前出刊记述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6a的研究资料,探讨了嘉祥县小麦叶枯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初步明确影响本地区叶枯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主要有相对湿度、温度、降水量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9.
10.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爆发成灾,发生面积达4957万亩,损失小麦的8.9亿公斤,发生面积之广,损失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这种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常发的病害,在黄淮平原冬麦区流行成灾,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河南省有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合川市一种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的小麦病害。据调查 ,在中度流行年份 ,病穗率30%~50% ,减产5%~20% ;大流行年份 ,病穗率可达50% ,减产20%~40%。赤霉病不仅使小麦减产 ,而且有毒性 ,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人食病麦后 ,四肢无力、头昏、腹胀、腹泻、呕吐。牲畜吃了 ,食欲减退、腹泻 ,严重的会中毒死亡。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生育期病害 ,能引起种、苗、秆、穗的腐败。穗腐危害性最大 ,其次是秆腐 ,苗腐只在个别情况下发生。病穗呈枯黄色 ,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胶状物 ,叶片、叶鞘呈灰白色。病穗子粒干秕、皱缩、丧失…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引起的病害,是我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受侵小麦常因种子根、地下茎及次生根受侵害腐解而导致植株矮小、粒小、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枯白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 相似文献
17.
18.
太行山区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申春玲(河南安阳市植保站455000)张来存(林州市植保站)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anaGehin)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小麦红吸浆虫在我市部分地区发生严重,造成减产。为此... 相似文献
19.
20.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表形态复杂,跨越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366.7万~466.7万hm2,是我国最大的冬麦区。小麦白粉病在70年代后期成为本省常发病害,监测和防治小麦白粉病是本省小麦生产季节的重要任务。现就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治理对策。1 发生现状1.1 年度流行动态70年代以来,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小麦产量连续增长,由50~60年代的每公顷600~700kg增长到70年代后期的2250kg。到80年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