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旨在筛选出膨化大豆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替代豆粕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用胎次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三元猪80头[公母各半,平均体重为(35.83±5.07)kg],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分别用10%、30%和50%的膨化大豆等量替代对照组日粮中的豆粕和豆油,研究日粮中使用膨化大豆替代豆粕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及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膨化大豆等量替代豆粕+豆油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但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生长猪可通过日粮中添加膨化大豆替代豆粕来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膨化大豆和乳清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东游  冯杰 《饲料工业》2000,21(2):27-28
选取118头刚离乳的杜长加仔猪 ,随机分成3组 ,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 %的膨化大豆和乳清粉部分替代日粮中的豆粕 ,饲养试验进行30d。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饲粮中添加膨化大豆组猪的日增重提高了7.54 % ,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下降了6.95 %和14.55 % ;添加乳清粉组猪的日增重提高了9.17 % ,料重比和腹泻率分别下降了6.64 %和15.76 % ,且添加乳清粉组猪的日均采食量比对照组和添加膨化大豆组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杂种仔猪108头,按窝、性别、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5%酶解羽毛粉组、5%酶解羽毛粉组分别用2.5%和5%的酶解羽毛粉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鱼粉。饲养试验表明,试验各处理组间日增重、28~35日龄期间的腹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酶解羽毛粉有降低料重比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能提高饲粮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2.5%酶解羽毛粉组和5%酶解羽毛粉组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3%(P<0.05)和1.6%(P>0.05)。  相似文献   

4.
膨化全脂大豆及膨化玉米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性别、体况等相一致的原则,将30头30日龄断奶长大或大长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2个重复(即设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以玉米、豆粕等配制饲粮,试验Ⅰ组以膨化全脂大豆替代50%的豆粕,膨化玉米替代50%的玉米;试验Ⅱ组日增重以膨化全脂大豆替代全部豆粕,膨化玉米替代全部玉米,其它饲粮组成不变,进行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3%,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7%和6·5%。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普通豆粕、膨化豆粕和全脂膨化大豆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差异,以及以膨化豆粕和全脂膨化大豆替代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部分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测定体外消化率。动物试验选用108头初始体重为(10.10±0.57)kg的42日龄健康杜×长×大仔猪(公母各半),按区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膨化豆粕组以9.66%膨化豆粕替代对照组日粮中9.66%的豆粕,全脂膨化大豆组以12%全脂膨化大豆替代对照组日粮中9.66%豆粕和2.34%豆油。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膨化豆粕与全脂膨化大豆的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普通豆粕(P<0.05),且膨化豆粕高于全脂膨化大豆(P<0.05);与对照组相比,膨化豆粕组降低了仔猪耗料增重比(P<0.05),其他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膨化豆粕组与全脂膨化大豆组均提高了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P<0.05);膨化豆粕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全脂膨化大豆组(P<...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通过饲养试验评价酸化发酵复合蛋白饲料等量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选用120头体质量相近(51.5±1.5)和品种相同的三元杂交(杜×长×大)生长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15头(1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玉米-豆粕型),试验组饲喂10.00%酸化发酵复合蛋白料替代基础日粮B中5个百分点玉米和5个百分点豆粕试验日粮;试验期130 d。结果表明,饲喂酸化发酵复合蛋白饲粮的试验组的肥育猪平均日增质量比对照组提高8.32%(P0.01),平均日采食量提高6.82%(P0.05),料重比略有改善(P0.05)。结果显示,用酸化发酵复合蛋白饲料替代玉米-豆粕型生长肥育猪日粮中5个百分点玉米和5个百分点豆粕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增加养猪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面包粉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待产前1周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哺乳母猪饲粮,试验组饲喂用12%的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至仔猪断奶后结束。试验2:选取体重[(7.00±0.71) kg]相近的351头“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断奶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10%和20%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持续10 d。试验3:选取体重[(13.43±0.87) kg]相近的72头“杜×长×大”保育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保育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6%和12%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持续30 d。试验4:选取体重[(32.60±0.78) kg]接近的252头“杜×长×大”生长肥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4个重复,每4个重复21头猪。对照组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用猪水解血球蛋白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配制无鱼粉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8日龄长大商品代断奶仔猪48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鱼粉型饲粮,试验组饲喂1.6%猪水解血球蛋白和2%发酵豆粕全部替代鱼粉的无鱼粉饲粮。断奶前7 d为预试期,断奶当天至断奶后28 d为正试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8.7%(P0.05),料重比降低5.2%(P0.05),腹泻率降低46.5%(P0.05),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0.51元,说明用发酵豆粕和猪水解血球蛋白全部替代鱼粉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磷缺乏(0.17%非植酸磷)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天然酸梅粉对猪生长表现和饲粮pH、系酸力的影响。选择60日龄左右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20kg左右)16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6%磷酸氢钙、1.5%和3.0%酸梅粉。试验期28d。结果表明,试验全期,试验2、3组生长猪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20%(P=0.13)和20.99%(P=0.06),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13%(P=0.45)和3.56%(P=0.24),料重比分别降低11.30%(P=0.14)和14.35%(P=0.08),说明酸梅粉有改善猪生长表现的趋势;随着酸梅粉的添加饲粮pH和系酸力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各组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试验2、3组饲粮pH较对照组分别下降8.79%、14.83%,系酸力分别下降16.88%和31.95%,说明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酸梅粉能提高猪生长表现,显著降低饲粮pH和系酸力。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评定发酵玉米浆的营养价值并探究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采用全收粪法测定发酵玉米浆对猪的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选取12头初始体重为(27.60±2.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以发酵玉米浆替代基础饲粮中24.25%的供能组分。试验期12 d,包括7 d饲粮适应期和5 d粪尿收集期。试验2采用无氮饲粮和半纯合饲粮法测定发酵玉米浆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选取6头初始体重为(37.17±1.17)kg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头猪。采用2×2拉丁方设计,包括2个试验期和2个饲粮处理。每个试验期7 d,包括5 d饲粮适应期和2 d食糜收集期。试验饲粮包括1个以玉米淀粉-蔗糖为基础的无氮饲粮和1个含有40%发酵玉米浆的待测饲粮。试验3选取192头初始体重为(82.30±5.8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CON组)饲喂玉米-豆粕-麦麸型基础饲...  相似文献   

11.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5 d和7 d分别进行试验组及对照组气管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IBV入侵门户气管黏膜在感染IBV后的超微病变特点。结果表明:感染IBV后,气管表面纤毛集结成束,有大量黏液附着,纤毛粘连。气管黏膜结构受损,局部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大量炎性细胞渗出。随感染期的延长,症状有加剧趋势。研究结果为IBV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功能,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肠炎沙门菌IDH编码基因icdA缺失突变株c50336ΔicdA,对其进行生长和生化特性检测,并通过体外模拟应激试验、药敏试验、生物被膜检测、抗蛋清杀伤、胞内存活和动物感染实验,分析icdA基因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icdA基因缺失不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在热应激(42℃)、酸应激(pH3.5)和高渗应激(NaCl2.4mol/L)条件下其存活率也未出现显著变化,但icdA基因缺失能够显著降低肠炎沙门菌对碱、低渗透压和过氧化氢应激的抵御能力,降低肠炎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同时,该基因缺失能够降低肠炎沙门菌对蛋清杀伤的防御能力、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对小鼠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icdA基因参与肠炎沙门菌的抗应激能力、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抗蛋清杀伤能力,从而影响细菌的毒力。本研究为肠炎沙门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CAT)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饲粮养分消化率以及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二元杂交(长白×大白)经产母猪160头,按母猪预产期、胎次体重、体况相近均衡分布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A、B、C组),饲粮中CAT添加量分别为0、50、100、150U/kg,每组40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试验周期从妊娠第90天开始至仔猪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AT对总产仔头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对降低哺乳仔猪腹泻率效果显著(P<0.05);在母猪妊娠第10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和C组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 AOC)分别提高60.03%和53.70%(P<0.05);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较对照组、试验A和C组都有显著提高(P<0.05)。在母猪哺乳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初乳中T AOC提高119.10%(P<0.05);试验B和C组的初乳CAT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6.24%和76.95%(P<0.05);各试验组在粗蛋白质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各试验组在粗脂肪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总产仔数、母猪妊娠第104天及哺乳第14天血清中T AOC、CAT活性、初乳中T AOC、CAT活性,母猪抗氧化能力在饲粮中添加100U/kgCAT时提升最明显;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光色(全光谱光、蓝光、绿光、黄光、红光)环境对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营养品质的影响,对欧洲舌齿鲈幼鱼[体质量为(29. 91±0. 39) g、体长为(13. 78±0.35) cm)]在不同光色环境下进行为期50 d的养殖试验。试验设全光谱光组、蓝色组、绿色组、黄色组、红色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欧洲舌齿鲈幼鱼。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各组欧洲舌齿鲈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绿光组全鱼及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但各组全鱼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 5种光色环境下欧洲舌齿鲈肌肉中均检测到18种氨基酸,其中绿光组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光谱光组、黄光组和红光组(P<0.05),而略高于蓝光组(P>0.05)。3)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欧洲舌齿鲈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欧洲舌齿鲈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由高至低依次为绿光组、蓝光组、全光谱光组、黄光组、红光组。4) 5种光色环境下欧洲舌齿鲈肌肉脂肪酸组成类似,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绿光组欧洲舌齿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黄光组和红光组(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 0. 05);肌肉中C22∶6n-3(DHA)、C20∶5n-3(EPA)以及EPA+DHA含量均以绿光组最高,黄光组最低。由此可见,不同光色环境对欧洲舌齿鲈营养组成及比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绿光环境更适合欧洲舌齿鲈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 Met)对舍饲滩羔羊生长、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19.06±0.46)kg的健康去势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3%、0.06%和0.09%RP Met的饲粮,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只。预试期7d,正试期8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舍饲滩羊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0.06%和0.09%RP Met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饲粮添加RP Met有降低胴体骨重/胴体重的趋势(P>0.05);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0.06%RP Met组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RP Met可提高舍饲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适宜添加量为0.06%。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一种具有抗原性的牛结核分枝杆菌(MB)感染早期标识物MPB70、MPB83分泌性蛋白的串联抗原蛋白,本研究利用DNAStar生物信息软件对MB感染早期标识性分泌性蛋白MPB70、MPB83抗原结构区域进行预测后设计合成相应引物,并在两个片段之间引入16位柔性多肽,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MBP70与MBP83基因的抗原优势区核苷酸串联片段,将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经诱导、表达,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高效表达,目的抗原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8ku,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纯度>90%,经免疫BALB/c小鼠4次后,抗体效价达到1∶51200。本实验获得了具有明显抗原活性的MB感染早期分泌性蛋白串联抗原MPB70+MPB83,为后续进一步研发MB早期感染标识物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植产生大量的作物残渣,其中只有20%用于工业和生活用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水稻秸秆常常被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原料。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和二氧化硅含量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受到限制。青贮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促进其合理利用。影响青贮饲料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微生物菌群和原料的收获条件。饲料添加剂可以控制发酵过程,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青贮饲料加工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利用添加剂提高水稻秸秆发酵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欧洲株国家核酸标准物质,将PRRSV欧洲株代表毒株LV接种Marc145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后,反复冻融收集病毒液,并灭活分装。制备后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数字PCR法定值、不确定度分析和临床试用。结果显示,制备的标准物质的定值为(1.83±0.22)×10~4 copies/μL;样品均匀;-20℃稳定保存12个月以上,4℃稳定2个月以上。经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该制备物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以作为核酸扩增检测的PRRSV核酸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前沿动态,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集为基础,对2008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有关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报道开展计量学分析,从总体情况、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报道增加显著,自2008年的341篇增加到2017年的1011篇,增加196%。国内学者发文量自2008年的15篇增加到2017年的210篇,文献增长趋势显著高于国外。通过对作者分析表明,主要研究力量持续增加,主要高产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后5年比前5年发文量增加。通过对论文关键词计量分析表明,四环素是目前关于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热点抗生素,废水则是热点研究基质。研究较多的耐药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碳青霉烯酶类耐药基因。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多重耐药、致病性、流行病学、整合子、共转移、质粒、生物膜、演化、基因水平转移、可移动基因元件等。综合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仍然是抗生素耐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方面,质粒在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与演化等方向将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