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的研发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黄颡鱼对饲料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能量比、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②黄颡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概况;③针对黄颡鱼营养学研究以及其配合饲料研发的现状,对今后开展黄颡鱼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池塘高密度养殖黄颡鱼的生长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和黄颡鱼属.作为一种肉味鲜美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鱼类,近年在全国各地广泛养殖,也取得较为显著的养殖经济效益.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不同地区黄颡鱼的池塘养殖主要在放养密度、商品鱼上市规格和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也导致养殖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20 g/尾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设置试验池塘共6个,分为A、B、C组,每组各2个试验池塘,每个池塘面积大小为2 668 m~2,其中A、B组为试验组,C组为对照池;A组采取清塘消毒、施用光合细菌、投喂药饵、抛撒底可卫、泼洒标点等防治措施;B组只采取清塘消毒、鱼种消毒等常规防病措施;C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防病措施,考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鱼病防治情况。试验结果显示,A组整个饲养期未发病,B组较早开始发病,并持续10~15 d,死亡率达38%,C组最早开始发病,并持续30~40 d,死亡率高达73%。经过检验,B组和对照C组发病鱼均为烂鳃病和出血性水肿病且为细菌感染所致。试验结果表明,因地制宜采取清塘消毒、施用光合细菌、投喂药饵等措施,可改善池塘黄颡鱼的生存环境,降低池塘养殖黄颡鱼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大小网箱套养黄颡鱼苗种的方法,简述了黄颡鱼苗种的网箱培育技术。黄颡鱼培育初期应使用黄颡鱼适口性较好的鳗料和鮠料投喂,提高饲料消化率。通过益生菌调水防治黄颡鱼苗种疾病,提高养殖成活率。合理确定投放密度、定期测定网箱中水的溶氧量和氨氮浓度、定期分箱养殖、更换旧网衣冲洗等,保持网箱内水质优良,促进黄颡鱼高产。采用大网箱中套小网箱的方法养殖黄颡鱼,不仅可以避免水质污染,还提高了黄颡鱼苗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量与饲料的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礼 《饲料工业》2004,25(2):52-54
黄颡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黄颡鱼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有升,而且黄颡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犤1犦,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饲料是黄颡鱼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为了节约饲料成本,一些养殖场和专业户实行自己配制饲料,但由于缺乏黄颡鱼营养和饲料方面的知识,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当地的养殖实践介绍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技术,仅供业内人士参考。1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目前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懂得如何节约饲料,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不但使养殖成本日益上升,而且使水质不断恶化,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导致养殖效益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节约饲料成本呢?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及补充鱿鱼膏和甜菜碱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然后采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15%、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05±0.23)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当鱼粉的替代量达到30%时,黄颡鱼的增重率、摄食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3.9%、11.2%、21.1%和22.9%,饲料系数显著升高9.5%(P < 0.5)。试验二: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玉米蛋白粉替代30%鱼粉为负对照组,在负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鱿鱼膏、2%鱿鱼膏、0.5%甜菜碱和1%甜菜碱,配制成6组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以6种试验料投喂平均体重(100±0.15)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鱿鱼膏对摄食低鱼粉饲料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显著提升效果(P > 0.05),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后,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摄食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升33.9%和8.3%,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同甜菜碱添加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而不会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当替代达到30%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可以改善摄食和饲料利用。 [关键词] 黄颡鱼|玉米蛋白粉|鱼粉替代|鱿鱼膏|甜菜碱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黄颡鱼养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养殖过程中体表颜色会发生变化,导致市场消费者不接受,或者市场价格较低,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经调查分析,初步认为,导致黄颡鱼体表变色的凶素是鱼体自身原斟、养殖环境与投喂的饲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黄颡鱼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病害频发给黄颡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颡鱼营养免疫研究的进展,旨在为黄颡鱼养殖及饲料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黄颡鱼养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养殖过程中体表颜色会发生变化,导致市场消费者不接受,或者市场价格较低,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经调查分析,初步认为,导致黄颡鱼体表变色的因素是鱼体自身原因、养殖环境与投喂的饲料. 1 鱼体自身原因 从鱼种到成鱼各个年龄段、各种规格,只要鱼类发生病害,体表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例如,黄颡鱼在苗期阶段极易发生穿头病,处于疾病状态的黄颡鱼体色是花的.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又称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进行鱼苗培育,第2年进行鱼种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糖饲料对黄颡鱼生长、糖脂代谢及肠道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13±0.11)g的黄颡鱼18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糖水平23.25%)和高糖饲料(糖水平31.11%)两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水平36.5%,能量水平13.4 kJ/g),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黄颡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降低了22.93%和11.44%(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黄颡鱼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提高了45.20%(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肠道代谢物葡萄糖、多糖、组胺、尸胺和腐胺含量分别提高了119.64%、60.33%、188.82%、848.23%和526.97%(P<0.05)。综上所述,长期摄入高糖饲料抑制了黄颡鱼生长,降低了饲料利用,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增加了肠道代谢物糖水平及组胺、尸胺和腐胺含量,提示长期摄食高糖饲料会导致黄颡鱼肝肠损伤。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三县名优鱼繁育基地近几年黄颡苗种池塘培育的技术经验总结介绍了从夏花到大规格鱼种培育的池塘选择与要求,培育池消毒,放养,饵料投喂以及培育管理。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PEL TEEBAGRUS VACHELLIRI CHARDSON),又称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二日龄瓦氏黄颡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无鱼腥味和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我站经过6年在不同面积的池塘成鱼养殖,总结出一套成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刘晋 《广东饲料》2012,(12):36-38
本文简述了黄颡鱼蛋白质、氨酸酸、能量、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并初步得出,体重小于20 g黄颡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39%~42%。但针对黄颡鱼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仍较少,黄颡鱼对其它营养物质的确切需求量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又称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进行鱼苗培育,第2年进行鱼种培育,第2年进行成鱼养殖。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2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